陶渊明生活在公元352(或365)到327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开端。这个时期是中国儒S道文化融合最深入的时期。
鸠摩L什从382年到417年,一直生活在中国,特别是401年后在长安十多年翻译了影响中国近两千年的诸多经典。
这个时期道家养生学说也进入新的演化时期,葛洪(283-363)结合传统道家、Y家、炼丹的新道学理论形成并开始影响中国。
这个时代,寇谦之(365一448)开启了他的新天S道传播。
而,儒家也在经历道、S的冲击。严格来讲,陶渊明算是儒家,他没有走上道、释炼养的道路,但也不满足于世俗的争斗,他选择了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说,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生命理想,以及养生养性更像古隐士。
一、陶渊明自然之道,亲近自然还要耕种田园
陶渊明显然是通过亲近自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但是这个和道家自然之道不同。道家之道追求个体生命的成就更彻底更极致,《道德经》讲:“万物并作,我以观其复。”这个前提是,“致虚极,守静笃。”这显然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修身、修心而追求生命的圆满。
陶渊明不同。
《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个田园的自然,是内心的呼唤而来。这个呼唤一方面是儒家“至诚之道”,但另一方面,显然还是“情感”占主流。他也追求“恬淡”,是“悠闲”、“平淡”,和道家追求“虚极、静笃”是不同的。
《归园田居》之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他是希望在温情、有人气、有鸡犬相闻,有田野牧耕的环境优美,生活安详,无政治迫害,无争斗和平的乡村里修身养性。《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
在这种宽松自然的环境中,通过自在的生活本身达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1. 耕种
《归园田居》其三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还是很喜欢耕种的,拿个锄头干活一天,还挺快乐。种的东西不多,豆子、菊花,大概还有草药、青菜吧。
耕种是古代读书人的某种休闲的理想,所谓:耕读人家。
2. 食疗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云:
“丹木生何许?遒在密山阳。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可见,陶渊明对于食疗很有心得。说实话,这很适合现代人,毕竟吃大家都会。
他甚至还自己种了草药,如《时运》中写:“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草药还分类种植,一排排的。更不用说,陶渊明最爱菊花。
《九日闲居》写:“秋菊盈园,而持醪糜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他写诗讲:“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可惜的是,酒虽然能陶冶情操,忘掉烦恼,但第二天起来烦恼又回来了,可受伤的肝回不来了。这也是陶渊明虽重养生,但并不长寿的原因之一。
3. 养心
当然,陶渊明最大的养生法是养心,修养心性。这很适合现代人,也是现代人最能鼓吹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认为的“修身养性”。喝酒可以达到,泡妞可以达到, 发财可以达到,美食可以达到,美景可以达到,麻将可以达到,刷视频可以达到。
陶渊明的养心稍微不同,他最主要是遵从内心情感,只是他这个情感里,主要是亲近自然,真诚,悠闲。
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把他心性修炼的法门讲得比较清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如果用一个词语说,他修的是“顺心意”,这个心,是心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陶渊明的这个天性,是“爱丘山。”
注意是,丘山,不是高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 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卫昌国学白话文解释一下:
搭了个茅草屋在人聚集的地方,但是却没有车马喧闹的影响。
虽然在人境,但心境到了,内心清净了,即便在人群喧闹中,也如同待在远离世俗的清净之地。
自己耕种的快乐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在院子里种种花,种种菜,偶尔抬起头,看到不远处的南山,真是惬意、安然。
植物都慢慢长高了,山被绿色铺满了,天高气爽、视野辽阔。各种飞鸟飞舞着就停留在山上不远的树枝上,甚至还有几只鸟就在篱笆扎的院墙上鸣叫。有种种无法按捺的喜悦和甜蜜充满胸间。
这其中有无法描述的美,这其中有终极的意义,有穷尽的奥秘,就在那闪现,在最贴近这个世界的时刻。
你让我描述时,我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当我试图描述时,真意,那美妙的一切一下子就消失了。
卫昌国学认为,陶渊明的养生境界算是其隐士思想境界高超的表达。
但是,和许由、巢父等人求道修行的境界尚有较大距离。
如果说,许由等人属于大隐,陶渊明算是一种小隐。
虽然是小隐,也足够现代人用了。
你想,喝喝酒,吃吃美食,偶尔乡间耕种,欣赏美景,喝点菊花茶,这都可以做到啊!
那么,每个现代人都可以成为陶渊明,
只要你“心远地自偏”。
卫昌国学
2023年5月1日于成都天府艺术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