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赴日留学研究蚕桑和炸药,他堪称是重庆袍哥中的一代才子

提到重庆的码头文化,总会让人想起那段极富传奇色彩的袍哥历史。

清末民初,袍哥是四川民间的第一大社群组织,老重庆更是袍哥重镇,从清末到建国前,这里的大街小巷都遍布袍哥公口(袍哥的地区性组织,清代称为堂口)。这种感觉有点像水泊梁山的忠义堂,不过人家可比梁山那一拨人会弄乖面子,梁山上的人好歹和朝廷正面刚,但是袍哥组织觉得山大王的“堂口”称呼不免有些拉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如取个什么“公”,什么“社”来得天然无害,当然,事实上这里面也不乏聚集一些三教九流,地痞流氓。

俗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把这句话放在袍哥里真是再适合不过了。袍哥组织的范围涉及士农工商,除了地痞之外,更多的还是一些奇人,比如说唐廉江。

唐廉江是巴县蔡家场人,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北部新区蔡家,是个正正经经的读书人,年轻时还参加过反清北伐募捐,重庆辛亥革命成功后要建立蜀军政府也是邀请唐廉江做革命宣传。当时的袍哥共有“仁、义、礼、智、信”五堂,其中仁字辈的袍哥辈分最高,一般在这一阶层的一是官员,二是读书人,三是各地的地主大户。仁字辈算是那个时代的社会主流精英群体了,而唐廉江就是当时全重庆仁字辈中威望最高的,活脱脱的一个袍哥界一把手,在老重庆的十大袍哥龙虎榜内更是位列第一名。

关于唐廉江的生平事迹现在流传的不多了,说得上来的也不过那一二件事,不过仅仅是那几件事,也可以大致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到这个不一样的重庆袍哥。

1900年,唐廉江和几个兄弟伙到陕西街一带闲逛,好巧不巧看到个天主教神父当街殴打中国人,而旁边站着的中国警察非但没有制止,还凑上去帮洋人的忙,对被打的中国人拳脚相加。

很有些英雄气概的唐廉江看不过去,带着几个兄弟冲上去和洋人、警察打了起来。虽然像这样的打架斗殴在唐廉江的生平中不在少数,但也是这一次让唐廉江名声大噪。打了洋人可讨不了好,为了躲避教会的抓捕,唐廉江不得不远赴日本避难。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跑到日本后非但没有半点安生的样子,反倒还变本加厉了,就算是在日本,唐廉江也没有脱离袍哥组织。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将袍哥文化发扬光大,怎么发扬光大呢?当然,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袍哥组织走出国门,于是乎,在日本就有了个叫“神州山海国堂”的袍哥公口。

1909年的时候,唐廉江从日本回到重庆,因为唐廉江的社会地位摆在那里,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不断争取他的加入。不过对于在日本就参加过同盟会会议的唐廉江来说,他眼中的同盟会除了口头上煽动一下血气方刚的小年轻以外,没什么成就,很难做成大事,之所以拉拢自己也只是为了想要利用袍哥组织在川渝一带的民间势力而已。事实证明,唐廉江并没有预料到以后的事,他看低了同盟会,也高估了清政府。

重庆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唐廉江也发动了璧山起义,算是变相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不过可惜的是,这位唐老爷子在人生后期太过刚愎自用,在革命成功后依旧走袍哥组织的老套路,之后又因为政治路线的错误落了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与多数重庆袍哥不同的是,唐廉江是个真正的才子。除了在日本建立袍哥组织以外,他还在一边求学,学军事,学法律,一边跑去演话剧,一不小心就成了个中国话剧界的奠基人之一,捎带着唐廉江还学习了怎么造炸弹,怎么搞蚕桑,一心想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据说后来唐廉江回国之后还真当过一个什么蚕桑学校的老师,一面坚持着袍哥事业,一面还要教书育人,真是辛苦我们唐老了。

民间传说唐廉江六十来岁的时候,因为与人斗殴被人刺伤了,当时他身无分文,无法到医院看病,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袍哥始于清初,清末公开化,伴随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遂又戛然而止,就像是一首还没有演奏完的交响乐,这其中种种的人事纠葛,上演的粉墨闹剧,就像这位重庆袍哥界的才子一样,留给后人无限猜想。了解唐廉江故事的人或许会对这样一位有趣人物的一生扼腕叹息,不过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或许在唐廉江身上,他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