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英语:Wuyi Mountain),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山脉。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为东南沿海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也是福建闽江水系、汀江水系与江西鄱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位于福建、江西两省之间。山脉呈北北东走向,长约540千米,北与仙霞岭相接。南与九连山相连。地势北高、南低,北段地势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和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处地势最高,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位于武夷山市境的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南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到武平、会昌一带,海拔仅600~700米。宽度自十数千米至数十千米不等,也是北宽南窄,在武夷山市和资溪一频宽达70~80千米,在瑞金、长汀一频宽仅15千米。
组成武夷山脉的岩石是各类火山岩和花岗岩,两侧则有较多侏罗纪砂岩和白垩纪红色岩层。山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着名的邵武–河源深大断裂控制了武夷山脉的走向,并奠定武夷山脉的骨架。
武夷山脉的东西两坡呈明显的不对称。东坡舒缓,有层级地形发育;西坡陡峻,断崖显着。在武夷山脉中有许多与山脉走向相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古称“关”、“隘”、“口”,是重要的交通通道和军事要冲,如浦城与江山之间的枫岭关、武夷山市与铅山之间的分水关、光泽与资溪之间的铁牛关、建宁与广昌之间的甘家隘、长汀与瑞金之间的古城口和武平与寻乌之间的树岩隘等。
武夷山脉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挡北方冷空气的东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南季风的西侵。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有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武夷山区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和杜英科为主,还有大面积人工营造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并有不少珍稀、古老树种,如银杏、钟萼木、鹅掌楸、天女花、黄山木兰、银种树、半枫荷、黄山花楸、竹节人参、涧边草、南方铁杉、罗汉松、红豆杉、建柏、三尖杉、金钱松、凹叶厚朴和黄杨等。植被的垂直变化也较明显,以黄岗山为例: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甜槠、丝栲栗、南岭栲、钩栲、木荷、红楠、细柄蕈树、苦槠和木槠等。这一高程之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及杉木、马尾松、毛竹混交林;1,100~1,800米为针叶林,包括黄山松林、柳杉林和南方铁杉林;1,800~1,900米为亚高山矮曲林。主要树种有江南山柳、小叶黄杨、黄山松等;1,900米直至山顶为山地草甸,由禾本科的野青茅、沼原草、芒、野古草等草本植物及幼龄黄山松、江南山柳、薄毛豆梨、波缘红果树、华山矾、箭竹属等小灌木组成。野生动物资源亦丰富,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猕猴、灵猫、苏门羚、云豹、毛冠鹿、穿山甲、鸳鸯、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昆虫尤为丰富,占全国32目昆虫中的31目。并发现有着名于世的金斑喙凤蝶。为保护动物植物资源,武夷山脉北段建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脉东西山麓红层分布地区有丹霞地貌发育,碧水丹山,奇峰异洞,成为秀丽的风景区,其中以武夷山市南郊的武夷山风景区最负盛名,有“秀甲东南”之誉。武夷山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革命纪念地有红都瑞金及闽北人民革命根据地崇安县大安街和赤石暴动遗址。
武夷山风光
武夷山风光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武夷山
英文名称:Mount Wuyi
批准时间:1999.12
遗产种类: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武夷山根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N(III)(IV)、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武夷山市,总面积达99975公顷。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着称于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武夷山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它保存着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这里还生存着大量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动物。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西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西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概况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武夷山市,总面积达99975公顷。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着称于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
武夷山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它保存着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这里还生存着大量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动物。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西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西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
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区域
提名地区总面积为999.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35.75平方公里;核心次区面积364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78.88平方公里。包括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古汉城遗址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4部分。
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
文化遗产: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
古汉城遗址,距今2355±70年,西汉闽越国时期的王城,面积达22万平方米;
朱子理学文化,构成中国宋至清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
摩崖石刻,现存426幅,由宋至清,是武夷山古文化和古书法艺术的宝库;
古崖居遗构;
茶文化;
宗教文化;
余庆桥。
自然遗产: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
武夷山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全长62.8公里,在河流自然弯曲和深刻的断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峦岩壑间萦回环绕,9.5公里的河曲,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36奇峰、99岩,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优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涧都生长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见的自然山水景观。
九曲溪风光是山与水完美结合的典范。曲折萦回的九曲溪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沿岸比肩并列的奇峰和光滑的峭壁,映衬着清澈深邃的溪水,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自然美景,溪光山色中溶铸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游者乘一叶古朴的竹筏顺溪而下,可赏奇拔秀伟、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形象美;可观青山碧水、赤壁褐岩、绿树红花的色彩美;可品泉歌鸟鸣、浪击轻舟、篙点河床的听觉美;可看流水游鱼、浮云飞鸟、艄工游人的动态美;可睹云绕山涧、雾锁峰腰、雨罩群山的朦胧美。身临秀色美景,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堪称世界一绝。
武夷山是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代表。大自然给武夷山提供了独特和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或游览、或隐居、或着述授徒,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又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和山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绝壁的船棺,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僧道的庙观,历代的摩崖石刻,古代官府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捕禁樵令。这些遗存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峰麓山巅、岩穴崖壁,将人的思想、情感、智慧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大量古老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好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当前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有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中国南部雨林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武夷山还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至2158米,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过渡林带、温性针叶林带、中山苔藓矮曲林带、中山草甸等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南方红豆杉、小叶黄杨、鹅掌楸、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且结构稳定。风景区还保留着块、片状分布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及丰富繁多的蕨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将武夷山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
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5110种,有46种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其中黑麂、金钱豹、黄腹角雉等11种列入世界一级保护。属中国特有的有49种。
武夷山还是世界着名的模式标本产地,已被中外生物专家采集的野生动植物模式标本1000多种。另外,武夷山负氧离子资源极其丰富,其综合指数是全国最优秀地区之一。
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福建省武夷山市南10千米处。面积约60平方千米。素以“秀甲东南”和“武夷山水天下奇”着称。风景区内峰岩林立,雄伟挺秀,气势磅礴,风光绮丽,相传有36峰、99岩之胜。九曲溪蜿蜒于峰岩之间,岩石凝紫,溪水碧绿,有“碧水丹山”的佳誉。有大王峰、玉女峰、三仰峰、天游峰(见图)、天心岩、桃源洞、水帘洞、一线天和九曲等胜景。在大藏峰等水准岩洞中,藏有船棺(又称架壑船),系古人类一种墓葬形式。其中白岩洞的一具船棺,经测定距今已有3,450多年。武夷山赤石镇是1942年赤石暴动之地,建有纪念碑。建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设立于1979年,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武夷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山不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而是一片低山丘陵,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发源于黄岗山的九曲溪由西向东,历九曲十八弯,横贯这一地区,自古即以“丹山碧水”着称于世,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早在青铜时代,这里就是闽越先民的活动地带,至今还保存有武夷山崖墓群。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派遣使者在大王峰南麓设坛祭祀山神武夷君,武夷山由此而得名。唐玄宗天宝年间封武夷山为“天下名山”。唐末五代时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升真元化之天”。南宋时期,朱熹在五曲隐屏峰下设武夷精舍,讲学数十年,将理学发扬光大。宋代遇林亭一带是建窑的主要生产地之一,现在仍存有遇林亭窑址。元代在四曲一带设有御茶园,进贡武夷岩茶,至近代,大红袍更成为茶中极品。
武夷山古时即被人们称其具备“三三六六”之胜,三三得九,即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三十六座奇峰。另外还有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等称谓。现代的风景名胜区共分为六大景区:九曲溪景区、武夷宫-大王峰景区、云窝-天游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水帘洞-大红袍景区、遇林亭-莲花峰景区。
九曲溪景区
九曲溪发源于黄岗山南麓,全长62.8千米,流域面积534平方千米。自星村由西向东,历九曲十八弯,横贯景区,在武夷宫附近汇入崇阳溪。古人游览九曲溪,多从武夷宫逆流而上,以武夷宫附近记为一曲,玉女峰下为二曲,直至星村为九曲。从星村至武夷宫,长约9.5千米,直线距离仅5千米,曲率达1.9。沿途水清见底,山回溪转,移舟换景,是武夷山的精华所在。以朱熹的《九曲棹歌》为代表,历代文人对九曲溪歌咏不断。
由九曲顺流而下,沿途可见的景点有:
九曲(星村—嶂岩):白云岩、三教峰、磨盘石等
八曲(嶂岩—芙蓉滩):烟际岩、双乳峰、鼓楼岩、涵翠岩、紫芝峰、象鼻岩、骆驼峰等
七曲(芙蓉滩—獭控滩):北廊岩、天壶峰、三层峰、铸钱岩、东华岩、猴藏岩、城高岩、太姥岩等
六曲(獭控滩—老鸦滩):响声岩、梧岩、晒布岩、天游峰、隐屏峰等
五曲(老鸦滩—古锥滩):更衣台、天柱峰、晚对峰、仙迹岩、丹炉岩、茶灶石等
四曲(古锥滩—雷磕滩):玉华峰、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大藏峰、卧龙潭等
三曲(雷磕滩—水乐滩):小藏峰、宴仙岩、仙钓台、车钱岩、升日峰、上升峰、仙游岩等
二曲(水乐滩—浴香潭):仙馆岩、仙榜岩、玉女峰、妆镜台等
一曲(浴香潭—武夷宫):铁板嶂、儒巾石、水光石、月岩、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等
武夷宫—大王峰景区
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称天宝殿。五代闽王王审知改称武夷观,祀武夷君。南唐改称会仙观。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改称冲佑观,时为全国九大道观之一。元明清诸朝先后称万年宫、武夷宫。
大王峰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首,上大下小,陡峭异常。据说此处为古时闽越先民酋长安放船棺之地,故而得名。
云窝—天游景区
云窝-天游景区在九曲溪中段(五曲、六曲)北岸,有隐屏峰、云窝、天游峰、桃源洞等景点,与九曲溪景区同列为两大游客最多的景区。
云窝在隐屏峰、天游峰及九曲溪三者之间,因清晨常有云雾弥漫,故而得名。北宋游酢在此筑舍,名为水云寮。北宋乡贤江贽又在此筑叔圭精舍。明代兵部侍郎陈省罢官后在叔圭精舍遗址上筑幼溪草庐,并留下大量摩崖石刻。
隐屏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峰南建武夷精舍,2000年重建。刘子羽神道碑现已移入武夷精舍保存。
天游峰和仙掌峰俱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两者连为一体,顶部以胡麻涧相隔。胡麻涧保存有三十多方历代摩崖石刻。
桃源洞又称小桃源,由九曲溪六曲北岸经松鼠涧北行,至豁然开朗的谷地即为桃源洞。谷内有20世纪90年代重建的开源堂道观和高16米的老子造像。
桃源洞有小路通往三仰峰。三仰峰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是风景名胜区内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
虎啸岩—一线天景区
虎啸岩和一线天景区在风景名胜区南部,古时多由二曲上岸进入虎啸岩,再到一线天,今有景区公路可直达两地。虎啸岩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一,四壁陡峭。山南有天成禅寺。
灵岩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一,岩腹有三个岩洞:灵洞、伏羲洞、风洞,三洞有一条巨大的岩罅相通,长178米,最狭处仅0.3米,故称“一线天”。
水帘洞—大红袍景区
水帘洞和大红袍景区在风景名胜区北部。水帘洞是一块巨大的内凹形岩壁,岩顶有瀑布飞流而下,岩壁内凹处有木构三贤祠,祀刘子翬、刘甫和朱熹三人。
九龙窠是一条东西向的深长峡谷,武夷岩茶名品大红袍的原生地就在九龙窠内。大红袍名丛共有六株,生长在岩壁上。九龙窠峡谷北侧高地上有天心永乐禅寺,已被列为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水帘洞经章堂涧、慧苑寺、鹰嘴岩、流香涧可到达九龙窠。章堂涧南侧有丹霞嶂,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山腰处有岩洞,洞内有清代崖居遗构,俗称“天车架”。丹霞嶂崖居已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鹰嘴岩亦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岩顶斜尖,酷似鹰嘴,故而得名。慧苑寺也是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遇林亭—莲花峰景区
遇林亭-莲花峰景区在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主要有遇林亭窑址、白岩崖墓、莲花峰、佛应岩、佛国岩、弥陀岩、龙峰、碧石岩等景点。
国家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建阳市、武夷山市、光泽县交界处。1979年建立保护区。面积5.73万公顷。在武夷山的最高地段 ,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年均降水量为1486~2158毫米 ,年均温12~18℃,相对湿度80%~85%,无霜期253~272天,属武夷山凉而轻旱气候区。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维管植物约有1800余种,分属191科,798属,既有珍贵孑遗植物银杏、南方铁杉、红豆杉、鹅掌楸、紫杉、木莲、钟萼木、天女花、水松、香榧等,又有红栲、多穗石栎、杜英等热带植物成分,还有可作药材、淀粉、油料、纤维用的多种植物。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低山区为常绿阔叶林带 ;在1100~1700米之间为温性针叶林带,伴以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 ;在1700~1900米的狭窄地带中,针叶林和山地灌丛镶嵌分布;在1900米以上的山顶,为山地草甸带,组成了一片较完整的亚热带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有哺乳动物约200种,占全国同类动物数的1/4。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白颈长尾雉、金猫、大灵猫、穿山甲、猕猴、云豹、毛冠鹿、鬣羚、短尾猴、小灵猫、黄腹角雉等;鸟类约400余种,几乎占全国总数的1/3,两栖和爬行类动物约100余种,鱼类也有30余种;全国昆虫32个目,这里所采到的就有31个目,估计可达2万余种之多,为世界闻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