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后,家长们就面临着报志愿的问题了,有很多家长看到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后,傻傻分不清这两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一、大学录取分数线与专业分数线的区别大学录取分数线,即提档线(或投档线),是某大学按照招生比例进档的最后一个学生的分数,也就是说,是国家在统筹的录取比例上面,根据所有学生的成绩和想招录的人数算出来的最低分数线。一个考生的只有达到最低分数线以上,才有可能被录取。
专业分数线,是高校根据报考该专业的人的多少和考试分数高低排列,完成专业招生计划最后一个人的分数。
例如,某大学计划招生10人,提档比例为1:1.2,共20人报名。其中,A专业招5人,B专业招5人。
那么,省招办就会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倍,即12人,将20人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把前12名考生的档案投送到某大学,然后,某大学再根据专业报名情况,从12人中挑选10人录取,最后,把没被录取的2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投档到某大学的12个成绩里,排名第12的成绩就是提档线,即大学录取分数线,这个例子的提档线是589分。被录取的10个成绩中,A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95分,B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89分。
在这里请注意一下,在此例中,假设只有第11位的学生服从专业调剂,B专业报名的只有4人,就把11位的调剂到了B专业,所以B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89分。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大学录取分数线并不等于专业分数线,一般情况下,专业分数线会大于等于答大学录取分数线。
但是,在现实中,也有的专业会出现专业分数线低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情况,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还是从上例子来看,如果第11位生生也不服从专业调剂,也就是说,全部报名的考生都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B专业就完不成执行计划。由于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报的专业录取不了,结果只能是被退档。这时候,再录入的考生的分数,肯定是低于提档线了。
二、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提档比例
很多考生与家长在报考志愿时,对于提档案比例不太重视,结果每年都有一部分才生,考生,虽然成绩很高,但是因为忽略了提档比例,而导致被退档,失去了被录取的良机,而不得不面对补录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报考志愿时,尽量选择提档比例为1:1或者1:1.05的高校,避免被退档的风险。
2.最好是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对于专业服从调剂,真的有很多考生不重视,认定一个专业后,就是报这个专业,非这个专业不学。殊不知,你看中的专业往往是比较火的专业,越是火爆的高校或者专业,专业录取线就比较高。我认为,如果考生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还是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这会让考生被录取的概率增大。上面的例子也说有了,594分的考生没有被录取,而590分的考生却被录取了,这就说明了服从专业调剂的重要性。
再说了,调剂的专业也不一定都是差专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认为调剂的专业,没有好专业,其实,大学里面,被调剂的最多的专业一是招生人数多的,二是招生人数少的。招人数多的,考生会从心理上抵触,认为这个专业不好。而招生人数少的呢,考生认为自己报名,没有希望被录取,不敢去填报。其实,这都是心理的作用,专业都是国家计划的,不能用“好”与“差”来衡量。
还有,现在很多大学是按照大类招生的,学生入校后先以大类模式进行培养学习,一般是入校一年后,再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流专业,让考生拥有自主的选择机会,这样的话,根本就不用担心专业的问题。
3.是保学校,还是保专业
这是令家长与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如果选择专业调剂,学校可以保了,但是专业没有保证;如果不选择专业调剂,专业保住了,但是学校保不住了。我个人认为,如果考生想保学校,那就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即便是自己所报的专业不能被录取,也有可能被别的专业所录取,避免了退档的风险。如果考生想保专业,非此专业不上,那就不用选择专业调剂了,这个学校录取不了,可能被另一个学校录取。
结束语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家长与考生一定要弄清楚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的区别,更应重视提档比例、专业调剂对录取的影响,不要因此而导致退档,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