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额标的被彻底禁止后,小额分散成为了P2P行业的主流,而由于小额分散项目收益好、期限短的特点,各平台每天都会上新标,投资人也看准了时机,遇见好标立马就抢。不过,投资项目种类、数量繁多,虚假标的混杂其中令投资人防不胜防,如何准确判断标的真实性,需要投资人对标的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虚假标的的产生,一般有源于平台和源于借款人这两种途径。对于源于借款人的虚假标的,一般都是由于P2P平台风控水平低,对项目信息、借款人身份等信息核查不到位造成的。此类借款人多是以不同身份在P2P平台上多次发布虚假借款信息,然后用募集来的资金,进行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用途。而与之相比,源于平台的虚假标的风险性更高,原因是P2P平台为了募集资金,会制造发布不真实的标的,以低成本笼入资金,再以高收益出借给其他借款人,从而赚取其中的利差,这种行为容易产生庞氏骗局;此外,若平台本身或股东借款自用,用于平台、股东的自有企业生产经营或偿还债务等,那么这个平台就已经涉嫌自融,很可能发生卷款跑路现象。
既然已经知道了虚假标的的风险,那么投资人该如何判断一家平台标的的真实性呢?其实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更多的是从网络上,也就是线上直接判断标的真实性。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借款项目的信息披露,从最近“暴雷”的问题平台之间的共性来看,借款项目信息披露欠缺是其主要问题。此类借款项目上无论有用、没用的部分,都被打上了马赛克,投资人很难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无从判断其真实性是否可靠。
其次,在资料规格上进行判断。如今在一流平台的带动影响下,项目的原始资料一般都会换成电子版,披露原始资料的平台越来越少了。但与电子版资料相比,平台披露最原始的借款资料看起来会更加真实。现在也还有部分平台在披露最原始的借款资料,但这类做法目前越来越少。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凭证也是项目标的是否真实的有利证据。像项目涉及到的借款人户口本、行驶证、房产证、车管所或者房管所出具的抵押凭证,保险公司担保函等等。对于政府部门出具的证件,其造假难度相对较高,参考价值也会相应提高。
除了借款项目上的问题,P2P平台自身问题也对投资人判断项目真假具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平台对借款标的的审核流程,流程越长、审核的越多,出现假标的概率越低,相反,审核的信息越少,项目越容易造假。另外,平台自融也是极其容易出现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核实,投资人应该看借款人或者借款企业是否与平台的股东或者老板有关联,如果存在关联,那就是自融无疑,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明确要求不允许平台与借款企业有关联。提到《暂行办法》,合规建设对于平台也非常重要,投资人在投资时要看清平台银行存管等合规业务是否已经完善,要知道如今像ICP、银行存管等业务已成为P2P平台标配,具备相关合规业务的平台,其标的的真实程度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
总之,判断投资项目标的是否真实,投资人要多依靠客观事实去佐证,而不能够仅凭主观臆断,感觉那个项目好,就马上拿钱投资,却忽视了其潜在风险。只有擦亮眼睛、谨慎考量,才能有效避免资金损失,让投资得到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