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我们听过很多菌子致幻的传说,比如在网络很火的 “见手青” ,如果烹饪不当,就会带来致幻效果。 如果烹饪得当,它又是 人间至美味 。
“爆炒见手青也很简单,把未开伞的菇朵状的见手青切成均匀薄片,锅里面放上猪油。 油烧热以后,先下大蒜和辣椒,炒出香味。 然后再把见手青倒进去,根据火温和锅温的差别炒5到10分钟。 ”
除了见手青,
还有美味的 鸡㙡菌。
“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㙡菌。 用这种菌做汤,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
——作家阿城在云南
不过, 如果我们对云南野生菌的印象只停留在 “致幻”和“美味” ,那就太可惜啦!
山林间那个奇妙的菌类世界,
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精彩。
“认识云南菌子最粗暴的方式,就是去云南的野生菌批发市场走一遭。走进琳琅满目的菌子大世界,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最生动的信息,气味、颜色、形状,还有人来人往、讨价还价的鲜活而热烈的生活场面。”
——《食菌记》柳开林
玫瑰红菇
菌中之王 鸡㙡
这些野生菌又是怎么来的呢?
当 预制菜 轰轰烈烈地占领我们的味觉时,还有这样一种治愈的生活方式——
山林拾菌
拾菌除了是一项经济活动及休闲活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完全保留了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食物获取模式,并且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野生菌的不可驯化,人们只能像远古人类那样,按照节令,按照时辰,早早出发,靠双手、双脚,以及头脑中关于野生菌的一切智慧,完成这一过程。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即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猪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食菌记》
食菌、识菌、拾菌:山林与治愈
——《食菌记》新书分享会
从云南老家山上的菌子,到北京公园、郊区的惊喜发现,《食菌记》作者柳开林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有关 食用野生菌的历史与文化。 菌类的传说、逸事及文化意味,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菌类食用史,鸡枞、松茸、见手青的识别与美味食谱。
10月21日(本周六)下午两点, 身为二十年拾菌专业户的《食菌记》作者柳开林,将带领我们领略食用野生菌王国的奇妙魅力, 在城市角落与山林,探寻人与自然的奇妙联结。
*现场还有云南野生菌的实物展示, 见手青 、鸡㙡菌、羊肚菌、奶浆菌、 珊瑚菌、青头菌、鸡油菌......想不想来现场识菌呢? 欢迎扫码报名。
分享会时间
10.21(周六)14:00-16:00
分享会地点
西安方所·书塔外
(莲湖区老城根G park西侧)
报名方式
扫描海报中的报名码
嘉宾介绍
柳开林
二十年拾菌专业户,在北京的云南人。
1983年出生,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创业者,京东早期员工,曾供职京东、搜狐等公司;担任多家创业公司董事长及企业战略和管理顾问。野生菌爱好者,从小熟悉云南野生菌,对中国乃至世界野生菌的食用历史及文化有颇多研究。
主办方
西安方所、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