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五):吊钟花
8.岩须属(锦绦花属)
岩须属(学名:Cassiope),也称锦绦花属,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矮小灌木植物。约20种,分布北半球的环极地区,南经俄罗斯、中国、日本、喜马拉雅地区、克什米尔地区。中国有11种,产四川、云南、西藏,常见于高山。
(1)形态特征
常绿矮小灌木或半灌木。茎平铺或上升。叶片小,互生或交互对生,鳞片状,无柄,通常覆瓦状排列成4行,或斜展而不为覆瓦状,全缘,有时边缘有流苏状缘毛,背面有1深槽或平坦或弓突。花单一,腋生稀顶生,常弯垂;萼裂片4-5,蕾期覆瓦状排列,果期开展,不增大;花冠钟形,白色或淡红色,裂片4-5,短而外弯。
雄蕊8-10,稀12,着生花冠内侧基部,花丝线形,纤细,花药卵形,顶部有2芒,芒通常反折;花盘具10个钝齿;子房上位,4-5室,花柱柱状,柱头单一,每室有多数胚珠。蒴果圆球形,室背开裂。种子细小,长椭圆形,劲直或弯曲,两端钝或具附属物。
(2)岩须
岩须(学名:Cassiopeselaginoides)为杜鹃花科岩须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2000-4500米的灌丛中或垫状灌丛草地。产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锡金、不丹亦有。该种为岩须属中分布较广、个体数量较多的一个种。
全株(草灵芝):辛、微苦,平。行气止痛,安神。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肾虚。
9.吊钟花属
吊钟花属(学名:Enkianthus)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灌木植物。该属约13种,分布于日本、中国东部至西南部、越南北部、缅甸北部至东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9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以西南部种类较多。其中吊钟花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属名Enkianthus源于希腊语enkyos(孕育)与anthos(花)的合成词。
该属多数种类花美丽,可供观赏。吊钟花是花卉中的珍品。
(1)形态特征
落叶或极少常绿灌木,稀为小乔木,枝常轮生;冬芽为混合芽。叶互生,全缘或具锯齿,常聚生枝顶,具柄。
单花或为顶生、下垂的伞形花序或伞形总状花序;花梗细长,花开时常下弯。果时直立或下弯,基部具苞片;花萼5裂,宿存;花冠钟状或坛状,5浅裂;雄蕊10枚,分离,通常内藏、花丝短,基部渐变宽,常被毛,花药卵形,顶端通常呈羊角状叉开,每室顶端具1芒,有时基部具附属物,顶孔开裂;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胚珠数枚。
蒴果椭圆形,5棱,室背开裂为5爿。种子少数,长椭圆形,常有翅或有角。
(2)吊钟花
吊钟花,别名铃儿花,拉丁文名Enkianthusquinqueflorus Lour.杜鹃花科,因花倒悬于纤细伸长的花柄上,形如倒挂金钟,故而得名吊钟花。生于海拔600~2400m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海南。越南亦有分布。
①观赏价值
吊钟花朵朵成束,好似铃铛吊挂,花白粉色,妖嫩媚人,晶莹醒目,花期正值元旦、春节,长期以来作为吉祥的象征,为广东一带传统的年花,每到节日为大型插花所不可缺少的材料。为一美丽的观赏花卉,在广州花市享有盛誉。
②药用价值
纯天然灯笼花生于高山森林中,两年一次开花,具有减肥消斑、美容养颜,去火、平肝明目等功效。灯笼花对肾亏、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四肢痉挛、肾重不举,坐卧难支,尿频尿浊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将灯笼花与绿茶加在一起冲泡,以适宜的水温泡开,一杯透明的茶水里有嫩叶与灯笼载沉载浮,那是极为赏心悦目的。取本品2~3朵,开水冲饮,也可加入玉美人、冰糖同饮。
③植物文化
因吊钟的花朵通常在农历新年前后开花,故英文又名为Chinese New Year Flower,意即中国新年花。在清代中叶开始已有吊钟作为年花的习俗,取其“金钟一响,黄金万两”的吉兆,同时吊钟花的花朵都是生长在枝顶上,亦有高中科举之寓意,古时百姓因希望子弟能高中科举,就砍伐吊钟花带回家作为年花。不过近年因人们觉“吊钟”和“吊终”谐音,不吉利,所以较少人以吊钟作为年花。
(3)灯笼树
灯笼树(学名:Enkianthuschinensis),为杜鹃花科吊钟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长于海拔900-3600米的山坡疏林中。性喜温暖湿润和半荫蔽的生态环境,要求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灯笼树是一种娇美艳丽的观赏花木。盛开时节,满树红光灿烂。花形奇特,叶色纯贞,是不可多得的园林造景树种,可单株或数丛用于点缀草坪、道路转弯处,也可用于假山、水池一隅配景,还可以成片种植于斜坡的落叶树林下。
10.木藜芦属
木藜芦属(学名:Leucothoe)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植物。木藜芦属有约44种,分布于南、北美洲,东亚,南至越南北部,但主产美洲。中国有3种,产云南、西藏。
(1)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灌木;枝常左右曲折。叶互生,全缘或有齿,叶具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 生,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5裂,宿存;花冠卵状球形,坛状或圆柱形,5裂,裂片小,花蕾时覆瓦状排列;雄蕊10枚,不外露,花药长圆形,顶端钝,顶孔开裂,背部无芒或有芒,有时顶部有短而直立的角;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蒴果扁球形,室背开裂。种子小,多数,具网纹或狭翅。
(2)圆基木藜芦
圆基木藜芦(学名:Leucothoetonkinensis)为杜鹃花科木藜芦属下的一个种。种加名 tonkinensis 意为越南“东京的”。
圆基木藜芦生长于海拔2 000-2 300米的山地林内或干燥灌丛中。产自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亦有。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11.马醉木属
马醉木属(学名:Pieris)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北美东北部和亚洲东南部。我国约有6种,产东部至西南部,其中马醉木P. japonica D. Don有毒,叶煎汁可杀虫和洗疮疥,马若误食必致昏醉,故日本有马醉木之称。
(1)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冬芽有鳞片数个;叶互生,很少对生,无柄,有锯齿或钝齿,很少全缘;花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很少退化为小总状花序;花萼5裂或萼片分离;花冠壶状,有5个短裂片;雄蕊10,内藏,花药在背面有一对下弯的芒;花盘10裂;子房5室,球形,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胚珠每室多颗;蒴果近球形,室背开裂为5个果瓣;种子小,多数,锯屑状。本属和Lyonia很相近,其最主要的分别点为花药背面有2个下弯的芒。
(2)马醉木
马醉木(学名:Pierisjaponica)为杜鹃花科马醉木属下的一个种。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省。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的灌丛中。
马醉木喜湿润、半阴环境,耐寒,也可在全光照下生长,喜肥沃、酸性、通透性强的土壤。马醉木具有抗风、抗污染等特点,对环境要求与杜鹃相似,喜阴耐寒,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在-10℃的低温下能露天越冬。
②主要价值
马醉木因为其茎、叶和种子有剧毒,马匹如果误食,则呈昏睡状态,所以称为“马醉木”。除了马匹外,人类或其他动物如果误食了,也会中毒产生昏睡等不适的现象。因叶有毒,所以可作杀虫剂。
马醉木2-4月开花,总状花序,花序上有白色壶状小花数朵,排列别致有趣。马醉木树姿优美,因叶色随着叶的新老程度不同而变化,所以同一时期会同时拥有红、粉红、嫩黄、绿色等叶片,异彩纷呈,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马醉木可应用于花篱和色块配置、块状种植和边缘灌木,色彩艳丽,萌发力强,它是园林绿化向高品位方向发展更新树种的理想选择之一,一年四季均可观赏,也可作为盆栽推广,是一种布置庭园的好材料。
12.珍珠花属
珍珠花属(学名:Lyonia),也称南烛属,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植物,很少为小乔木。该属共有约35种,产于亚洲东部,南至马来半岛,北美至大安的列斯群岛。中国有6种、5变种,分布东部及西南部。
(1)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灌木,稀小乔木;冬芽具2个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单叶,互生,全缘,具短叶柄。花小,白色,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4-5裂,稀8裂,花后宿存,但不增大,与花梗之间有关节;花冠筒状或坛状,稀钟状,浅5裂;雄蕊10枚,很少8-16枚,内藏,花丝膝曲状,在近顶端处有1对芒状附属物或图册有时无,近基部明显扩大,花药长卵形,顶端以内向、椭圆形的孔开裂;花盘发育多样,围绕子房基部;子房上位,4-8室,花柱柱状,柱头截平至头状,中轴胎座,每室胚珠多数。蒴果室背开裂,缝线通常增厚;种子细小,多数,种皮膜质。
(2)珍珠花
珍珠花(学名:Lyoniaovalifolia)为杜鹃花科珍珠花属下的一个种。产台湾、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700-2 800米的林中。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泰国、马来半岛也有。
13.金叶子属
金叶子属(学名:Craibiodendron),也称假木荷属,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至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印度东部、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我国有4种,产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通常全缘。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苞片和小苞片,花梗短;花萼5深裂,裂片覆瓦状排列,宿存;花冠短钟形,5齿裂,裂片直立或展开;雄蕊10枚,内藏,花丝分离,近顶部下弯成曲膝状,基部宽扁,花药无芒,无附属物,顶孔开裂;子房上位,球形,顶部凹入,5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柱状,柱头平截。蒴果扁球形,室背开裂,果爿5,裂片与子房分离。种子一侧有翅。
(2)金叶子
金叶子(学名:Craibiodendronstellatum)为杜鹃花科金叶子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1200-3200m的灌木丛中或疏林内。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主产于云南。
具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14.地桂属
地桂属(学名:Chamaedaphne)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灌木植物。该属仅有地桂Chamaedaphne calyculata一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东北亦产之。。
(1)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背面密被鳞片,背卷;花排成顶生、具叶的总状花序;萼5裂,下有小苞片2;花冠壶状,短5裂;雄蕊10,花药顶孔开裂;花盘具10圆齿;子房3室;蒴果,壁开裂成2层,内壁分为10瓣;种子无翅。
(2)地桂
地桂(学名:Chamaedaphnecalyculata),为杜鹃花科地桂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针叶(如落叶松等)林下及水藓沼泽中,常成为林下优势种。
产吉林、辽宁、内蒙古。分布于北美、北欧、中欧、苏联和日本北部,为环北极分布种,北可达欧洲东北部、纽芬兰至阿拉斯加。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