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9月13-14日,由 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并由同济大学具体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 “ 第十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高端论坛 ” 在上海隆重召开。
30多位国内外院士,80多位行业大师、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参与方式,围绕大会主题“推动创新发展,铸就高品质工程”分享报告 。 大会同期推出重大桥隧工程十周年科技成果展和技术创新展,集中展示了由院士、专家学者团队历经多年研发的60余项科技攻关成果,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协会领导及专家参加大会。
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IBTC)(以下简称“IBTC桥隧大会”)是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土木学院以及闻鼎科技公司联合组织的重点品牌学术活动之一 ,前九届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指导,大会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和重大桥隧工程,积极推动体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反映重大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交流平台。
过去九年来, “IBTC桥隧大会”累计参会院士近70位,来自10余个国家的桥隧专家与代表参加会议,累计发表大会专家报告600余场,累计参会总人次达10000余人,累计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参会近1500家。 大会专家中有30余位当选两院院士或外籍院士,10余位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大会切实促进了产业间交流与合作,在业界影响深远,渐已成为桥梁与隧道领域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会议交流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力水平迈上新台阶。今年恰逢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举办十周年,大会全面聚焦十年来我国以桥隧工程为主干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经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杜彦良院士主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致辞嘉宾
本届大会共设置了2个主论坛 。 在13日主论坛中,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分享了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建设途经。郑皆连院士、邓文中院士分别介绍了超大跨拱桥及关键创新、重庆两江大桥的美观设计,今年96岁高龄的孙钧院士仍然在关心、思考国内外近年来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若干热点问题,钮新强院士则探讨了国家水网与大型引水隧洞工程关键技术。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分享了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建造关键技术。
主论坛部分精彩报告分享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建设》
报告从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压力两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建设“公园城市”、促进生态碳汇的意义及建设公园城市的中重要途径,举例说明如何发展发展城市双碳建筑、发展城市双碳交通、号召积极稳步发展城市CCUS与减排。
邓文中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重庆两江大桥的美观设计》
重庆市的两江桥是指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这两座桥,一左一右,位于重庆最重要的地标朝天门两侧,犹如重庆市的两个大门。美观的要求很重要。报告重点讲述这两座桥在设计时对美观的考虑。
孙钧
大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
《浅议国内外近年来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聚焦国内外热点,包括:1、“新意大利工法”及在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使施工对围岩扰动减至最小、也便于整套一条龙式机械化作业); 2、 智能科学在本门学科和技术领域的若干应用——DML(深度机器学习)、地铁施工变形的智能预测与控制; 3、 高地应力极软岩挤压型大变形地质病害的力学机制和工程整治对策——“大尺度”让压锚杆/长预应力让压锚索的应用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分享。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水网与大型引水隧洞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报告以“国家水网与大型引水隧洞工程关键技术”为主题,首先介绍“国家水网”的意义、内涵、总体布局,并介绍“复杂地质条件大型引水隧洞建设关键技术及挑战”,后者又从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深埋隧洞大型 TBM 集群施工技术问题等方面展开。
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工程实践的启示与创新》
Herbert Mang
奥地利国家科学院前任院长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管片隧道圈实测结构分析》
《管片隧道圈实测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Real-scale Tests of Segmental Tunnel Rings)》简要介绍了管片隧道圈的实际规模测试,随后谈到代表细长圆拱线性理论解析解的传递关系,用作结构分析工具。再者,给出管片隧道圈结构分析三种模式的详细报告。第一种模式指基于相邻段之间接头处位移监测数据的非线性混合结构分析。第二种模式处理基于非线性界面模型的传统结构分析,如无法获得监控数据,则需要这种模式。对于这两种结构分析模式,明确假设了平衡装载的管片隧道圈的对称结构行为。然而,这种假设在结构分析的第三种模式中弃用,这一模式指一般刚体位移的混合运动学分析。
Luc Taerwe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根特大学教授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准矩形盾构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数值与试验分析》
《准矩形盾构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数值与试验分析(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Linings in Quasi-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s)》对准矩形盾构隧道(QRST)衬砌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隧道采用的新型接缝形式、计算模型、围岩压力分布和参数分析。由于 QRST 的截面形状,其纵向节点承受的内力比圆形隧道大,节点的剪力可能对节点错位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加载框架,可以在QRST 衬砌上进行全尺寸的点加载试验。在这些足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节点的破坏过程、承载能力以及埋藏件的连接情况。此外,在具有相似超载的软土中,组织了三次现场试验,以提供衬砌周围的实际压力值。
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始终聚焦桥隧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动体系创新和科技进步。 大会设置了7大主题论坛: 重大桥隧工程建设论坛、“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论坛、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运维论坛,隧道(洞)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论坛、青年论坛、海底隧道安全性与灾害控制论坛等。 各位院士、专家通过 报告聚焦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深中通道、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天山胜利隧道、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琼州海峡铁路隧道、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中老铁路、中尼跨境铁路、张靖皋长江大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等重大工程和“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战略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角度探讨工程科技发展。
0 1
在 重大桥隧工程建设论坛 ,邓铭江院士介绍了超特长隧洞集群TBM高效掘进与技术创新。林鸣院士则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创新实践。
0 2
在 “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论坛 ,杜彦良院士分享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与思考。
0 3
在 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运维论坛 ,郑健龙院士着重谈到长寿命道路材料与结构服役性能的关键科学问题,高宗余院士分享了近年来我国高铁大桥新进展。
04
在 隧道(洞)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论坛 ,朱合华院士分享了隧道围岩数字孪生模型与支护动态设计方法。
05
在 重大工程装备与新材料、新技术论坛 ,杨华勇院士、朱合华院士分别介绍了智能盾构关键技术的一些探索和桥隧混凝土高性能化新进展。
14日的 大会 主论坛及闭幕 式由 吕西林院士主持。 闭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总结了本届大会在推动桥隧工程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具有的重大意义,大会通过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大会报告与成果展示相结合,重大工程成就与企业创新成果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桥隧十年,初心不改”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始终坚持"学会姓学"的宗旨,凝心聚力办好每一次国际会议。十年,是节点更是起点。未来,学会将继续凝聚行业力量,增进合作交流,为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助力土木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后续精彩报告将通过
学会“土 木视界”云平台
进行分享,敬请关注!
END
往
期
回
顾
新刊
视界
会费
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土木科技期刊 / 土木视界
声明: 除非注明原创或出处,本号文章来源于网络,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进行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对原作者进行感谢。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文章及图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