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天气里使用手机的话,电池消耗会比以往厉害得多,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理论上是由于天气变冷,电池内部电阻增加,电池容量减少,导致电池消耗比以往更多。但我们在分子水平上一直未查明确切原因。
最近,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表示,它们的相关研究组在低温下阐明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结构,向查明电池性能低下的原因迈进了一步。锂离子电池由阳极、阴极、分离膜和电解液组成。在阴极中,锂原子分离为锂离子和电子,电子沿着电线移动,就成为供电的电流。这时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再与电子结合。如果温度下降,锂离子在从电解液向电极移动的过程中,电池内部电阻就会增加。
明确掌握锂离子溶剂结构是理解去溶剂化过程,进而解决低温下电池性能低下问题的第一步。锂离子溶剂结构是锂离子溶于电解液时,由锂离子、周围负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的结构。虽然锂离子溶剂结构是以锂离子为中心,由4个分子组成的4倍位正四面体结构。但最近接连出现了无法用正四面体解释锂离子溶剂结构的实验结果。
研究组使用装有低温装置的“傅立叶红外线分光镜(FTIR)”,从常温到零下33.15度,观察了锂离子溶剂结构和电离过程。结果确认,锂离子溶剂结构并不局限于正四面体,而是根据溶剂环境的不同,具有三倍、四倍、五倍等多种结构。
研究者称:“此次研究表明现有的锂离子溶剂结构相关的传统观念与实际不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为设计在低温下也不会降低性能的新电池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