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多元 ,也是心育。
美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美是对自身认可的外在投射,
以及对外界的适应。
李习羽: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师资。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心理项目负责人,北京市海淀区辅仁心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公安局心理人才培养项目特聘专家。
美是多元 也是心育
这次“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研习营的线下教师培训,李习羽老师身为心理学研究和实战者,除了对美育本身的注目,也提出了“心育”的角度。令她欣慰的是,乡村的美育教育虽然还面对诸多问题,如师资的短缺、认知的落后等,但教师们的积极性与认真学习的模样,仿佛成为星辰大海起航的最佳开端。
什么是“ 美 ”
什么是美?李老师认为:“ 美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说,美是对自身认可的外在投射,以及对外界的适应。 ”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说,美育不是要将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音乐家……“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感知和接收到美的信号,再把美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喜悦、和谐,表达和传递出去。”
李习羽老师
李老师也曾做过乡村支教,见过乡村教育中对美育的长期忽视。当李老师到达长沙时,其实对乡村美育的现状已有所了解。“美育老师和我们心理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目前我们都还属于教育中的少数群体,比如一个学校可能只有一两个美育老师,还很有可能是兼职的。”
△ 研习营的美育老师们
“发现美”的能力
在乡村,虽然美育师资很匮乏,美育也长久地不被重视,但孩子们对美育的渴求却和城市中的同龄人相差无几。“美育本身对城乡孩子的影响也是类似的。”
从心育的角度来说,美育同样不可或缺。首先, 美育会赋予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比如说孩子们发现身边普普通通的小树都很漂亮,有独特的风格。人能够发现美,才更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积极面。其次, 美育能让孩子们具备更多元的评价标准 ,并不只有工笔画才是美的,抽象的就不好看,或者西洋音乐才是美的,东方的就不美。在接受美育教育后,孩子们能接受多元审美,也就能用多元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知道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李老师自己本身是心理咨询师,也做过很多教培,她在实战方面颇有经验。“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说,我们会用到艺术表达治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 。比如当孩子陷入不好的情绪时,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回归快乐的状态,或者让孩子的心情得到平复。”
△ 老师们在研习营的课堂互动
通过艺术表达,孩子们也能达到更深的心灵体察和体悟的目的。“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思考到更深一层——我是谁? 美育就是在触达内心深处的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内在和谐。 这样的内在疗愈,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人们调节情绪,而且 长久来看,美育能够让人的内心更有弹性 。”
构建全链条 大美育体系
打通“ 美育全链条 ”
在曾经支教的经历中,李老师经常遇到学校的美术课、音乐课等美育课被其他“主课”挤压的情况。此外,美育还在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比较费钱。“美育需要家里拿出一定的资金去支持,比如画具、画笔、乐器。此外,在师资方面,美育无法用量化标准去衡量。所以,一个学校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美育教育,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能力和素质。”
“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携手各大平台,借助互联网,已经在乡村开展了4年。李老师觉得,这个项目对教师们的帮助是很大的。“ 单打独斗的老师们找到了这个平台,可以和城市里的老师互动,孩子们的课程‘成果’和问题也能及时反馈,还可以在平台上打卡,老师和学生们都找到了组织 。而在过去,美育老师其实很迷茫,没有这种群体性和平台性的帮助,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找办法,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很低效。现在,大家可以找到具有共同经验的老师,互相鼓励,互相借鉴,还可以大胆发问,共同进步。”
△ 老师们在”芭莎·课后一小时“研习营相聚
“大美育的概念是很完善的。这个项目并不仅仅是给乡村学校建造一个美育教室,而是将美育全链条进行打通和培育。这是很了不起的。”
“芭莎·课后一小时”的直播课、录播课以及对老师的线下培训,都在有序开展。李老师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的培训还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学习和投入。因为孩子们被教成什么样子,与老师有最直接的关系。老师通过培训将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与之后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可能会将整个班级、整个年级带动起来。”
真正的“ 授人以渔 ”
真正授人以渔的方式,除了继续做深入的教师培训,还需要继续对教师们督促。 “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画作展示、表演的节目展示,还需要对课堂有记录。比如,老师课前是怎么准备的,课堂中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问题和反馈,课后有什么反思——只有将这些都记录下来,课程才能更加标准化。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李老师在北京长大,她小时候接受的美育教育其实也没什么章法。“老师今天说我们刻个章,那就刻章,明天画个自画像,那就画像。线条是什么样子,光影是什么,我们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放眼今天,城市孩子的美育学习拥有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乡村的美育硬件也得到了改善。“在软件方面,‘芭莎·课后一小时’如果能将标准化和系统化做好了,美育的普及效果将远远比培养一两个拔尖的老师要更加有效。”
△ 参与课堂互动的老师们
参与本次“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研习营的老师们,来自全国各个学校,培训的侧重点也都各不相同。本次的培训内容多元且综合性强,会带给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老师更多启发。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学科的老师, 无论是给美育教师做培训或者做研习,都会培养乡村教师们跨学科的思维 ,老师们可能会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比如数学的几何美感、语文的诗词韵律,这些学习能够让老师们自发拓宽跨学科的视角。
“
03
破冰,走向 积极心理
“ 破冰 ”之路
在与乡村教师们相处的几小时中,通过三个破冰游戏,让李老师对老师们有了更直接的观察,迅速体会到他们的优势和目前的欠缺,也通过游戏,让所有人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一个在团建中较为常用的破冰游戏“三生有幸”,就让她看到了老师们的内心。这个游戏类似自我展示,一位老师站上台,当众说出自己三个优点,最后说一句,认识我是你们三生有幸。这次参训的老师,说自己的优点还算顺利,可是,所有人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最后一句——认识我是你们三生有幸。
△ 老师们正在参与破冰游戏中
积极表达“ 美与爱 ”
“我发现,老师们在自信和积极的表达方面还较欠缺。其实,积极表达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的希望是,老师们的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能画出来画,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情感内核。教师们的积极表达,对于他们所教的孩子,是言传身教的。”
李老师最近接触了一个从教育欠发达地区转学到北京的学生,被班级同学忽略,自己也像个透明人。“所以我更希望的是, 孩子们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爱自己、表达自己 。老师拥有自爱的状态,再传递给孩子们,大家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爱这个社会。”
△ 参加研习营的老师们正在小组发言
不过,研习营的老师们优点也很明显,他们年轻且有想法,还在积极地学习。李老师觉得,这一批老师会成长迅速。“他们很年轻,思维比较灵活,愿意认真地学习,乐意将自己打开和吸收更多东西,他们会对我说:‘老师你有什么,请都告诉我,我都愿意吸收。’”
学会“ 团队合作 ”
在做“魔法拼图”游戏时,李老师会事先将一些写了字的纸剪开,老师们在纸上涂抹色彩,每个人每次只能涂一种颜色,到了一定时间,会让老师们互换纸片,后面接手的老师再去涂新的颜色,最后几轮下来,拼成一张大图。“有的时候,一个碎片是怯怯的,但就算是怯怯的碎片,融合在一起,也能组成美丽的图画。最终,将每一组曾被剪开的字再重新连在一起,组成一句有意义的话,这个意义也让整个作品更加美好。”
△ 在“魔法拼图”游戏中的老师们
游戏体现了研习营的一个宗旨。“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孩子,就像一个独立的碎片。每个碎片肯定都会有不完美,但是,当这些碎片连在一起,大家的目光不再盯着不完美,而是被更有意义的东西吸引。这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学习,大家在一起完成了新的任务,使得结果更加有光彩,更加美好。”
未来,对于培训以及培训衍生出来的种种,美术老师们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这些收获不仅能够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颜色搭配好看,同样也能够让孩子们有包容的、接纳的、积极的、团结的心态。 ”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
△ 老师们沉浸在“同舟共济”的游戏中
还有一个“同舟共济”的游戏,几位老师站在一块大方布上,不管用什么方式,用最快速度要让整个布翻一个面。李老师惊讶的是,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没有漫长的讨论、争辩,而是很快找到了各自的方法,相互配合,甚至有一位瘦瘦的女老师,将另一位瘦瘦的女老师直接背了起来,那个画面,好笑中有一些感动。“大家没有争论说谁要听谁的,没有为了‘面子’的想法,大家执行力很强,很高效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破冰游戏结束后,李老师希望这些游戏,能够对老师们的积极心理和团队力量方面有一些帮助。“更重要的是, 研习营是希望让大家发挥自己学科的长处,看到乡村教育成长和发展的希望。 ”
“当我们对教师们灌输的知识足够多时,下一步就是启发老师们如何反思自己实际的工作。” 有些老师已经自主地将剪纸、陶艺等当地民间艺术带回学校,与“芭莎·课后一小时”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 “ 让学生知道,蒙娜丽莎很美,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艺术品很美,但同样,身边的瓦罐陶罐、田园风光也很美。美来自远方,也来自生活。”
△ 李习羽老师与参加研习营的老师们合影留念
❤️
凝心聚爱
美育未来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孙三好
排版: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