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手机银行、网上政务、直播带货……曾几何时,很多人以为数字化、信息化离乡村距离很远,但其实数字乡村早已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暗自发力,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也改变着老百姓的点点滴滴。从2G、3G到4G、5G,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的空前活跃,让农业农村农民与城市的联通无限接近,城乡发展鸿沟在数字化的作用下渐成弥合态势。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乡村建设有什么意义?
数字乡村包括智慧党建、智慧政务、在线求职/招聘、乡村文旅、扶贫专栏、互联网+公益、农村电商平台、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援助、乡村金融、智慧养老、妇女/儿童服务等涉及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会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实惠。
1、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缓慢,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数字乡村的发展将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为乡村社会培育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和条件。
通过数字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居民可以便捷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变革和发展经验,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基础。同时信息化服务普及、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通达、网络扶贫开展,能够实实在在的让广大乡村居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2、有力化解农村金融短板
资金短缺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难点。数字乡村的建设,有力化解了乡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以乡村服务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目前,宜农科技与4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在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万多个乡村建设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乡邻小站,服务村民过亿。
3、深度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近年来,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出基础支撑作用。
事实上,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认识到,不能简单将数字乡村理解为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乡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塑。
而且,走向未来的乡村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拥抱数字化浪潮,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既响应了上级组织的号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为村居环境改善、乡村经营状况提升、乡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带来改变,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
4、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型的电子商务平台
长期以来,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以往更多依靠农产品实体市场来解决销售渠道建设问题,
但数字乡村将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24小时市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
5、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
数字经济带给涉农产业更大的影响是推动产业系统重组,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能效。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主体虽属于实体经济,但又必须依托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通过新的生产力要素嵌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意义重大,所以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把握好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的机遇,积极发现和挖掘数字乡村中蕴含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