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聆听了英国语言学家亨利•琼斯博士关于英语变体(English Varieties)的学术讲座;尤其是他对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特点进行了精彩而详尽的讲解,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琼斯博士认为,中式英语是指带有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他还认为,没有必要将这种英语变体分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因为这样不利于语言问题的探究。
他指出,当今世界除英国人用的英式英语和美国人用的美式英语外,还有澳大利亚人用的澳式英语、法国人用的法式英语、南非人用的南式英语、印度人用的印式英语、日本人用的日式英语等,这些区域性变体都各自具有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上的特点。中式英语也不例外,它在语言方面有其特点外,由于许多中国学习者和使用者对英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是很了解,加上汉语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干扰作用。正是这两大原因导致了某些中式英语出现偏差或谬误。
对于中式英语的使用问题,人们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赞成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国际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变化的真实写照,应给以宽容和肯定;另一种是反对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一些人对英语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语习惯的一种表现,应受到指责和排斥。据网络媒体统计,赞成使用中式英语的网友有七成,而反对使用中式英语的网友只有三成。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正反映出人们对于中式英语使用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有“英语世界的金科玉律”之称的《牛津英语词典》目前已收录近250个中式英语词语,包括“Maotai(茅台酒)”“ganbu(干部)”、“feng shui(风水)”“kung fu(功夫)”等。前不久,该词典的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女士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式英语,如“drink tea(喝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早已成为标准英语,并被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
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都对中式英语作过报道,并给以了正面的评价。它们认为,中式英语的产生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是中西文化相撞的火花,是中国文化话语权有所提高的表现。加拿大《多元文化周刊》有一篇文章甚至认为,带着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式英语给国际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并将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
琼斯博士说道,美国“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负责人保罗•佩亚克先生曾声称:“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汉语词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语最主要的来源,比率可达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另外,“教育服务考试中心”(ET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沃尔特•麦克唐纳先生也声称:“如果中式英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学术界和高等教育中,ETS将把中式英语融入托福考试中;托福考试将真实的反应高等教育中的变化和发展与语言的变化。”
中式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呢? 琼斯博士认为,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的观点很值得参考。周教授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存法则对中式英语同样适用;不过中式英语的优胜劣汰,也需要给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调节,这样才有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沟通交流。他还表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现行的标准英语,有关部门应该协助规范中式英语的运用。
琼斯博士相信,作为英语国别变体的中式英语将会不断完善,其国际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他的这次学术讲座为我们打开了对英语变体进行研究的新思路,更为我们指明了对中式英语进行研究的新方向。
文/彭莉(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