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孩子突然长大了?
新冠期间,幼儿园规定家长只能送到门口。昨天早上我送安娜上学,按照惯例在门外等她进去后才离开。
量好体温后,校长正低头记录,没来得及跟她说话,旁边也没有别的老师带她进去,她突然口气像大人一样问:“May I go now?”我和校长听了都笑了出来,校长连忙说是的是的,你快进去吧。
其实每天早上当安娜跨过幼儿园那道透明的玻璃门,甚至是从靠近门口的时候开始,我能明显感觉到她从孩子到“小大人”的转变:一个在家里总是哼哼唧唧要求很多的小朋友,突然就能主动背着小书包和午饭,一边喊着“妈妈你走吧我不需要你了”,一边自己大步跑进学校。
我想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看到的“独立”。
最近美国疫情在逐渐好转,很多家长肯定都开始心痒痒,想把闷在家里一年,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娃娃们送去幼儿园,进行正常的社交和学习,变成一个更加独立的小朋友。
大家心里肯定也会打鼓: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呢?要是ta不会......(此处省略一万字)怎么办?
其实小朋友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得多,爸爸妈妈只要了解下面这几点,做好支撑孩子的手,就放开让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吧~
01 只和自己比
相信所有人在小时候,最讨厌听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别人家......多好,你怎么就不行呢?”结果做父母后,一不小心自己也变成了这种家长,动不动就把孩子和别人比。尤其是现在信息传播太快,孩子不仅要和邻居小朋友比,还要和千里之外的牛娃们比一比。
不管是身体发育、学习还是个性方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们大可不必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否则不仅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也不利于健康亲子关系的形成。
和同龄小朋友相比,安娜从来就不算“独立”的一类。从小宝宝时候开始,她就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和观察,才能安心融入到新的环境里。尤其在一岁半刚开始上托儿班时,大概前半年我离开时她都是要哭的。
两年过去了,在她三岁多换到现在的幼儿园时,出乎我们意料的,她只是稍微红了一下眼眶,就马上挥手告别,头也不回地融入了新班级活动,并且每天都期待着去幼儿园。
当然我也会羡慕那种“好带的”自来熟娃,出门到处和人打招呼的别人家孩子,但每个孩子天生对“安全”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不是你“希望”、并刻意去“培养”就可以短期内发生改变的。
我的一个朋友家就是如此。她家里两个儿子,老大就和安娜比较像,从小到大都需要大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注;而老二是既冷静又开朗的“天使宝宝”:在家可以自己待着玩很久,出门可以主动探索环境以及和别的人打交道。他们夫妻俩看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男孩也常常感慨,“顶呱呱,天生的”。
02 螺旋式上升
从开始感受到分离焦虑直到学龄前,儿童常常会在保持自我和依赖于家长之间来回徘徊。我们也能明显观察到,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是不稳定的。
可能上一周还能自己穿衣服穿鞋的孩子,这一周就突然又什么都说不会要妈妈帮忙了。或者之前看见邻居还笑嘻嘻跟人打招呼,这两天见人却往妈妈身后躲,非常害羞的样子。这些表现都是完全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面子上过不去而指责孩子。
就像我们总盼着孩子快快长大,有时候希望他们能一直像小时候那样软糯可爱。小朋友们也会在做一个“独立的我自己”,还是做“妈妈的小宝宝”之间徘徊不定。
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同时提供正常的社交机会,孩子们的独立性肯定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好,在上学后也能迅速和情投意合的小伙伴交朋友。
03 做支撑孩子的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ta自由和安全感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支撑孩子的手:
当ta需要安慰、保护时,做他们能随时返回的安全港湾;
当ta想要自由探索时,不过多干预,做他们坚实的安全基地。
上周安娜第一次去上体操课。虽然报的是4-5岁班,但班里其他5个女孩都是5岁多快6岁的孩子,明显比刚4岁的安娜高出一大截,各种动作也比她做得要好很多。这让孩子的感受到异常大的压力,比如她在上课的时候会频频看向等待区域,和我挥手;每次喝水休息的时间都一反常态地跑到我身边亲亲我,求抱抱,甚至还哭了几次。
每一次她需要回到我身边时,我都积极回应,尽快帮她填满她的安全感“杯子”。等休息完老师喊大家集合的时候,虽然还挂着泪珠,她也能迅速回到队伍里,继续上课。
孩子年纪越大,他们一次能存储的“安全能量“越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需要频繁地回到父母身边补充,直到长大成人自己能给自己提供安全感,实现真正的“独立”。
要时刻做好这双手并不容易,这需要家长对孩子当前的需求很敏感,尤其是在大人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时,更难做到照顾孩子的感受。
还好孩子们的适应性很强,家长也不需要做到100%的正确。只要在一半的时候正确回应,就足够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同时,安全感充足,建立起让孩子和家长终身受益的安全依恋。
04 培养独立性技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迈向独立的节奏,通常在4-6岁时他们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下面是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培养学龄前儿童独立性的一些小建议。
定好界限
有界限才有自由,有规矩才成方圆。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告诉ta哪里不对,可以用直观的自然结果方法,给予相应的“惩罚”。
设立并保持日程
从婴儿时期开始,保持一致的日常程序,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配合。尤其是早上起床出门、晚上睡前的程序,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花时间和孩子沟通
当大人花时间去和孩子认真聊天、倾听孩子的声音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给孩子分配任务
学龄前的孩子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收拾玩具、布置餐桌、叠衣服等。这些任务能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培养最初的责任感。
练习独立上厕所和穿衣服
这两个照顾自己的小任务对于建立起孩子的独立性来说非常重要。虽然刚开始会很慢,甚至弄得很脏,但只要勤加练习,孩子会越来越熟练。
和孩子简单谈谈成年人打交道时的安全问题
当孩子开始离开家有了自己单独与大人社交的时候,安全教育与独立教育同样重要。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身体,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
帮孩子学习交朋友
4-6岁的孩子开始小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但在交友的过程中小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解,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和方法,比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用语言沟通而不是哭闹甚至动手。
孩子从那个全身心依赖于爸爸妈妈的小宝宝,变成一个能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有自己独立社交、学习空间的小人儿,都因为你无私的爱,作为ta最坚实的后盾和依靠。
长大变独立,并不是一瞬间的事。
成长的过程很漫长,只要我们细心陪伴,耐心浇灌,每个孩子都能开出一朵独一无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