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12人:每天在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全力提升检测“追阳”效率。
话语:很多同事是夫妻同在战“疫”一线,有孩子的交由老人甚至邻居照看,全力以赴扑在工作上。检以求真,验以求实,保证质量,跟时间抢时间,舍小家护大家。
抗击疫情的背后,不仅有奋战的医护人员,还有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检验人员。“从踏进实验室那一刻起,大家都全心全力,以最快速度准确筛查出‘阳性’,以便尽快控制疫情。”三亚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所长吴南卫说道。自本轮疫情发生至今,这个在平日里负责三亚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挑起了全市混采阳性样本检测和阳性样本复核的艰巨任务。
“阳性标本的检测处理比较繁琐,可以说阳性标本1份的工作量比普通标本10份还多,检测人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此刻大家害怕的早已不是病毒,而是担心因为自己漏检阳性或者延迟报结果,耽误疫情防控。责任心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三亚市疾控中心质控科科长王菊介绍。
据了解,每天装有样本的生物安全运输箱送到三亚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接过运输箱,通过传递窗转入PCR实验室进行消毒,然后接收样本。检验人员一管接一管拆开样本排序、震荡、编号、不断加样、配制试剂、提取核酸、点样、上机扩增、样本信息录入。仪器出现异常结果,立马寻找出样本,重新提取上样用另一种试剂复核,同时第一时间核对阳性样本相关信息,上报系统立即开展追踪阳性“阻击”。
“负压实验室里面很闷,噪声较大,穿戴三级防护用具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但疫情严重时,每班5人的新冠病毒检测小组,几乎都奋战10小时以上。全程必须精力高度集中,期间不吃不喝,还不能上厕所,大家都在挑战着生理极限。”三亚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副主任技师莫丽娟说。
“疫情防控期间,负责检测工作的我们无疑就是与时间赛跑,期间发生很多事情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每一组人都咬牙坚持,我们必须挺住。”莫丽娟从事检验检测工作20年,她的丈夫是一名军医,本轮疫情发生后夫妻二人均坚守在三亚抗疫一线,家里两个小孩只能拜托她母亲照料,可是老人腰椎间盘不舒服,身体不太好,为了夫妻俩安心工作,老人也在坚持。
刘颖作为一名军嫂, 把两个小孩交给公婆照顾,家中无菜下锅时,全靠邻居们帮助解决。之前在下班回家路上她不慎被车撞到,脚骨骨裂,身上多处创伤,休息两个星期,脚伤还未痊愈便一瘸一拐就来上班了。“我能行,没事的,脚伤是小事,和大家一起奋战才是最重要的。”疫情发生后,工作强度加大,但刘颖继续坚持,可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她的脚都会肿起来。
组员林永通、李冬梅、林瑶、黄春梅不仅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还要进行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工作。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引起三亚本轮疫情的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就是在三亚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所实验室经过基因测序而得出。据报道,BA.5.1.3是我国首次检出。
从海口第五人民医院支援三亚检测工作的大姐,哪怕因为工作高压而崩溃大哭,可释放压力后依旧冲锋在前,总想着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作;还有一批实习生无惧危险、没有怨言,积极学习参与检测工作,和前辈们同进同出,坚持到与下一班人员到来交接工作……
“挺住,大家一起努力再坚持。”“希望我们能承受压力,把压力化为动力,这是我们的职责。”“守护三亚,守护我们的家。”……检测重点人群样本就如同侦破案件一样,必须又快又准,只有在时间上跑赢病毒,才能有效拦截,切断疫情传播链条。面对庞大的样本量,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所不分白昼黑夜,长期在负压实验室超负荷工作,争分夺秒地“排雷”,确保核酸检测安全、有序、高效完成。
林喜雪:41岁,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信息员。
话语:我们要跑得比病毒快,才能尽快取得胜利。
“喜雪,快点,核酸专班需要你马上过去核对新数据。”凌晨3点,已经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林喜雪仍在审核疫情信息,这时,一位同事跑过来说,当天的核酸阳性数据与疫情数据匹配不精准,必须马上找出原因。
气氛马上紧张起来,林喜雪二话不说,抱起电脑就跑过去,她知道,如果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将会对早上的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带来影响。
困意袭来,林喜雪眼皮开始“打架”,她赶紧跑进厕所洗了把脸,让自己把状态调整回来,开始上万条数据的重新比对、查重等工作。一直忙到早上5点多,林喜雪才把问题彻底解决,疲惫不堪的她,来不及回酒店休息,趴在办公桌上就睡着了。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林喜雪已经坚持了2个星期,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让她经受极大考验,但她没有喊过一声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疾控人,就得时刻守好自己的岗位,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得去克服,绝对不能趴下,我们要跑得比病毒快才能赢!”
8月1日,接到防控任务后,林喜雪马上简单收拾好行李,赶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投入抗疫工作中。林喜雪被分在疫情研判组,主要负责新冠疫情信息基础数据的统计、报送、数据清洗等工作。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疫情研判组仅有2名市级工作人员,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林喜雪的工作量明显增多,每天睡眠时间仅有几个小时。林喜雪说,超负荷的工作让她与同事在与他人沟通时,出现了思维逻辑表达不清晰、口腔发音含糊不清等情况。在这种重压之下,林喜雪硬是克服困难撑了过来。
之后又有6名志愿者加入疫情研判组,才让林喜雪稍微松了口气,但她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每天大家要对所有新冠感染者信息进行逐条审核,这项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速度要快,整个疫情研判组高效运转着。同时,林喜雪跟同事们还需要每天收集上报新冠感染者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