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期间利润为8.35亿元,同比大降94.80%,减持石头科技和九号公司被认为是其2022年上半年主要的利润来源。石头科技曾因股价暴涨超千元被誉为A股“扫地茅”,但如今因为各种因素,它已离这一称号越来越远。
2020年2月21日上市的石头科技,股价曾经一飞冲天,一度飙升至1494.99元/股,市值逼近千亿元,这也使其成为了A股市场上为数极少的股价可与茅台相媲美的公司股票。于是,市场上有人对石头科技冠之以“扫地茅”称呼。
但不料,在此之后,石头科技便开启了股价跌跌不休的旅程,截至8月23日收盘时,石头科技的股价已不足340元;市值徘徊在317亿元上下,相较于最高位,市值缩水了近七成。
今年2月末,公司发布了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从这份公告中可看出,曾将石头科技视为“心头好”的雷军也已做出了实际的减持动作, 而这样的减持动作又适逢石头科技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所以不免向外界传递出了一些可供猜测和解读的讯号。
那么,为啥石头科技逐渐被资本和股东抛弃了呢?
01
雷军和石头科技渐行渐远
谈及石头科技的发展,小米和雷军是难以绕开的。
对于小米和雷军,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曾说过诸如“没有小米生态链的支持,我们也走不到今天”和“雷总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之类的话。雷军也曾在2020年的小米十周年纪念日演讲中提及了石头科技,“谁也没想到,只用了5年,石头科技就成为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导者。”
2014年,昌敬邀请了三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项目——主要是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公司创立不久,昌敬便拿到了小米和雷军的投资,2015年,小米公司实际控制的天津金米出现在了石头科技的增资人中,2016年,雷军控制的顺为资本也出现在了石头科技的股权转让的受让方名单中,占股0.3%。
早期的石头科技可谓一家实实在在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这也成为石头科技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石,成立仅6年,石头科技便登陆A股科创板,但愈发壮大的石头科技也与小米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石头科技不断在寻求“去小米化”。
2017年,石头科技开始做自有品牌,当年自有品牌所产生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的占比还只有3.80%,不过随后几年,自有品牌营收占比便快速上升,2019~2021年,石头科技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分别来到了65.71%、90.72%和98.80%。
资本层面,石头科技也与小米、雷军渐行渐远。
在石头科技上市前,天津金米和顺为资本合计持有公司24.7%的股份,上市后,天津金米和顺为资本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8.53%。在受限股解禁流通后,其仍在不断减持,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天津金米和顺为资本的累计持股比例又降到了15.75%。
02
合伙人频频套现离场
除了“领路人”雷军在丢弃曾经的心头好之外,石头科技一名联合创始人也在进行疯狂减持套现。
2014年,毛国华作为创始人出资并参与创立了石头科技;2017年,毛国华担任石头科技COO;目前,毛国华的头衔是石头科技董事、副总经理,为公司的二号人物。虽然身为公司二号人物,但毛国华却堪称石头科技管理层中减持动作最大且数量最多的高管。
2021年3月19日,毛国华以每股943.95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卖出了6.65万股,套现6277万元;在紧接着的3月25日和3月26日,他又分别以每股935元、每股939.3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卖出1.1万股和3.8万股,这两笔合计套现4597万元。
如果说这些都还算是“小打小闹”,那么通过石头时代进行减持才是毛国华真正的“大动作”。
石头时代为石头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其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谢濠键、曹晶瑛、薛英男、张予青、沈睿和刘小禹等人均通过石头时代间接持有石头科技股份。根据天眼查信息可知,毛国华是石头时代的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60.07%股份。
▲图:石头科技产品
今年4月29日,在石头科技股价还处于超千元的高位时,毛国华通过石头时代减持了石头科技93.81万股,减持价格为1020.91元/股,这笔减持直接令毛国华套现了9.58亿元,它也是截至目前石头科技管理层动作最大的一次减持动作。
5月28日,毛国华在首轮减持计划中做了最后一笔个人减持,减持数量为28.19万股。不过6月2日石头科技发布的公告中,“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以及当前市场环境的综合考虑,结合自身资金需求情况”,毛国华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此份公告还披露,毛国华在首轮减持中个人套现金额总计为4.22亿元。
一方面表现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一方面继续通过石头时代减持公司股份。6月11日,作为减持人的毛国华通过石头时代减持16.73万股,若以减持价格上限每股1472.88元进行估算,此笔套现金额为2.46亿元。
所以,综上可知,通过前后数次大笔减持计划,毛国华合计套现金额约在25亿元之上。
03
扫地茅到底怎么了
股价跌跌不休、市值持续缩水、雷军开始丢弃“心头好”、创始人也有准备套现离场之势,石头科技到底怎么了?
首先,石头科技在业绩上不景气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重要因素。
2017~2021年期间,石头科技的增长势头还较为迅猛,营业收入从11.19亿元增长至58.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1.13%,扣非净利润从0.9亿元增长至1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4.22%;但到了2021年,石头科技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却降到了28.84%,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1.47%,也是其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的年份。
根据财报可知,石头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清洁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生产 (以委托加工生产方式实现) 和销售,主要产品则包括智能扫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商用清洁机器人和洗地机等。
而其中智能扫地机器人及其配件又构成了石头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2021年这项产品所带来的营业收入为56.06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96%。值得指出的是,2021年,该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为48.16%,同比减少了2.26个百分点。
对成本表进行分析可知,导致石头科技该产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为委外加工费增长迅猛,2021年委外加工费金额为13.2亿元,同比大增了203.32%,占总成本比例从42.70%增加到了45.42%。
委外加工费为何会增长这么多?一大可能的原因或许是石头科技在供应链上较为受制于代工厂。从石头科技此前的招股书中可知,石头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为欣旺达,后者主要为石头科技提供的是生产代工、锂电池组和其他耗材。
其次,石头科技越来越侧重于营销。
虽然石头科技在研发上的支出逐年增长,2017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06亿元、1.17亿元、1.93亿元、2.63亿元和4.41亿元,2021年更是同比增长了67.74%,但是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是在起起伏伏的,2017年为9.47%,随后两年下滑至3.83%和4.59%,近两年又有所上升,分别为5.81%和7.56%。
外界的诟病更多的是来自石头科技营销侧的变化。近五年,石头科技销售费用增长可谓迅猛,分别为0.29亿元、1.63亿元、3.54亿元、5.59亿元和9.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2.59%、5.34%、8.42%、12.34%和16.07%。
当然,在不断去小米化的过程中,独当一面的石头科技需要加大自身在营销上的投入无可厚非,但是其在营销上的大笔投入和快速增长仍不免引发一些质疑,尤其2021年3月时,石头科技官宣肖战成为品牌代言人,科技公司花钱请明星代言是否真的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经营值得商榷。
▲图:石头科技代言人肖战
最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扫地机器人细分市场尚未满足5%市场渗透率法则。
事实上,近几年,清洁类家电品类挤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除了科沃斯、石头科技这些位居头部的,快速成长并受到资本加持的竞争者已有不少,如2016年成立的云鲸,其目前已获得数轮融资,资方中不乏红杉资本、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2017年,追觅成立,最初主做的是无线手持吸尘器,目前已将产品品类拓展至智能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等领域,2021年追觅更是以36亿元的C轮融资刷新了行业融资纪录。
此前,根据东北证券对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空间的测算,2020年,国内扫地机器人销量654万,预计到2021年销量将增长9.48%,渗透率突破5%,整个市场规模也将从94亿元增长至近130亿元。
但从后来的现实看,这样的测算显然是有些乐观了,2021年,国内扫地机器人的零售量下滑了11.62%,直到2021年年末,国内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都未达到5%。
究其背后原因,出现这种情景既源于行业没能持续推出引发市场消费热潮的爆款产品,又源于行业未能依靠技术迭代突破成本瓶颈将价格压下来。石头科技曾经的“扫地茅”光环显然已经不在,更令人忧心的是公司老板可能已经不再将自身重心放在公司主营业务上,反而开始有点寄托于造车。
据悉,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已经不太参与石头科技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汽车上。
早在2021年年初,昌敬便成立了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资料显示,洛轲汽车首款车对标奔驰G系列的越野车型,试图借助增程技术实现单次超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根据36氪等相关报道,2021年年末,洛轲汽车还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腾讯,红杉资本也参与了投资。
但造车虽美,这条赛道也是巨头云集、日趋拥挤、且竞争惨烈的,依照这种资源投入,昌敬能将洛轲汽车带领到什么时候显然是令人存疑的。所以,这么看可发现,石头科技不仅被资本裹挟,甚至连创始人也开始重新寻找新“下家”。
作者| 余堃
编辑| 胡展嘉
运营| 陈佳慧
出品| 零态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