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的创始人曾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公司市值不到千亿美元,不再领薪水和奖金。”
现在看来,罗敏领薪水的日子似乎越来越遥远了......
但在它曾经叫趣分期的时候,名号可是响彻整个P2P的圈子。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P2P兴起,无数人为此欢呼雀跃。
彼时支付宝刚开始借着余额宝冲击传统金融机构的想象力,而京东也首次推出京东白条业务,那时候,让无数人如雷贯耳的蚂蚁花呗还没诞生。
虽然当时的人们,对投资理财的观念还停留在银行和信用卡上面,但在官方的严格监管下,各银行纷纷退出大学信贷市场。
于是,这样一个有着旺盛消费欲的群体,就成了民间金融平台狂欢的乐园。
2014年3月诞生的趣分期,就率先将目光放在了大学信贷市场,并打出了“大学生分期,全场购物零首付”的口号。
然后,趣分期一炮而红。
根据创始人罗敏所言,到2014年11月,趣分期的员工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注册趣分期的大学生高达百万。
也就是说当时大学平均每个班里都有趣分期的用户。
2015年4月,趣分期上线了趣店平台,称趣店是特意为大学生们开发的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借贷开店创业,并承诺前期不抽取佣金。
这下子,可算是迎合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趣分期一跃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P2P平台。
在这期间,得益于大学生们的“捧场”,趣分期先后得到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等五轮投资。
总计超2亿美元。
当然,这些都不是大头,真正让趣分期打响名号的,是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向趣分期投资的约2亿美元。
如果说之前几轮投资是帮助趣分期缓慢升级,那么蚂蚁金服的投资和支付宝的入口流量资源,就是让趣分期直接晋级。
众所周知,趣店的发家史就是做校园贷。
尽管在2016年9月因政策影响而宣布退出校园信贷市场,改为分期模式,但不可否认,从商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视角来看,趣店并没有承担与市值相对应的社会责任。
直到今天,都有无数游离在监管之外的灰色平台悄无声息啃噬大学生,诱导消费、高息放贷、暴力催收等手段引起的家庭悲剧不时上演。
如今还可以在网上搜寻到几年前媒体对趣店的报道。
称其为“校园贷的涅槃重生”。
没过多久,深陷舆论的趣店创始人罗敏就出来发布了声明,反驳媒体的言论,说自政府叫停后,趣店就撤离了校园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