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宁玛派

宁玛派(藏文:རྙིང་མ་,藏语拼音:Nyingma,威利:rnying ma),藏传佛教宗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该派循前弘期所传之密宗,故名。又因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故又称红教。

该派教法在前弘期便已流传,但正式创立宗派是在11~12世纪的三素尔(即释迦迥乃、喜饶札巴和卓浦巴)时。其教法分三个来源:三素尔所传典籍、密教根本经典(根本续)所传和大圆满法承传。大圆满法为该宗根本正传。该宗以全部佛教为九乘。前三乘属显宗,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后六乘为密宗,即事、方便、瑜伽、大瑜伽、随瑜伽及无极瑜伽六乘。该派结构松散,后世不如藏传佛教其他各派兴盛。14世纪后传入不丹、尼泊尔,20世纪中叶传入印度,70年代后传入西欧、北美。

宁玛派是西藏佛教中拥有苯教文化色彩最浓的一派,它组织松散,教徒分散各地,颇重视念咒、驱魔等活动。直到16、17世纪,宁玛派有了较具规模的寺院,其中位于拉萨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多吉札寺,是宁玛派在全藏的主要寺院,敏珠林寺是其在山南地区的主要寺院。敏珠林寺以藏文书法优美而著称,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学校的校长按惯例由敏珠林寺的僧人担任。

宁玛派的教义是突出的是所谓“大圆满法”,认为一个人的心体(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纯洁的,通过修法,做到使心体不受任何干扰,在“空虚明净”中把心体安置于一个理想的境界,那就成佛了。这与汉族地区佛教禅宗主张的"心静则佛""明心见性"有相似之处。

在西藏佛教各教派中,宁玛派寺庙内供奉的神像名称最多,其中主要的是:文殊(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金刚橛(事业教徒要修道成佛,就要把自己的身、语、意、功德、事业修成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修哪一部分,就用代表哪一部分的本尊神像。

近20年来,宁玛派在欧洲多有传播,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希腊的雅典、法国南部的卡有物朗市都建有宁玛派寺院。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节录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教派。“宁玛”的字义是古和旧。因为他们的教法自称是从8世纪进藏的莲华生、无垢友等传下来的,起源最古;还以传播弘扬吐蕃期所译旧密咒为主,故谓之“旧”。宁玛派就是由标榜“古旧”密教而得名。

此派寺庙垣墙涂以红色,僧人戴红帽,穿红袈裟,又俗称“红教”。

密教在西藏的发展有两个系统。其一是由吐蕃王朝赞普支持,限制在上层统治集团和某些寺院中流行,典籍的翻译和传播严格控制,一些密法则秘密传授,禁止公开宣扬。另一个系统,是深入民间,同苯教的巫术和传统的医术紧密结合,在广大的下层民众中秘密流通。9世纪达磨灭佛时,前一系统受到打击,但散在民间的,不但延续了下来,而且有了更大的发展。在民众中传播密教的人,仅掌握旧派密法中的若干法门,既没有系统的密教教义和教法体系,也没有寺庙和僧伽组织。他们以家庭为本位,父子、兄弟、叔侄相传,具有极其狭隘的宗法性和苯教色彩。到11世纪,素尔家族的三个成员先后建立寺庙,整理教法,组织一定规模的宗教活动,收徒传法,史称“三素尔”。一般认为,他们就是宁玛派的始建人。

素尔波且(1002—1062)本名释迦迥乃,因首创乌巴垅寺,又称乌巴垅巴。他曾随许多旧派密咒法师学习,并开始整理本宗典籍,确定一些根本怛特罗,加以注释,阐明它们的成就法和仪轨等,使之系统化。他的弟子很多,经常修定的有108人。素尔波且曾向卓弥译师献黄金百两,以学“道果法”, 还和显宗法师、苯教教徒共建一座寺庙,说明他和苯教及佛教的其它教派取合作态度。他是梵行者,一生没有娶妻。

素尔穹·喜饶扎巴(1014—1074),又称拉结钦波(意为大医师)。本是行乞僧人素尔贡之子,素尔波且收为养子,人称素尔穹(意为小素尔)。他受命讲经,主讲宁玛派的重要经典《集密意经》,听众达300人。他学到了素尔波且的全部密法,并接替了乌巴垅寺主职位。此后,他又去甲卧地方修法13年,据说证得“一切事物皆金刚萨埵性”,达到宁玛派独有的“大圆满”境界,故又号“甲卧巴”。他曾谒见桂·枯巴拉哉译师,从学《喜金刚经》。桂·枯巴拉哉人称桂大译师,阿底峡弟子,最初从学卓弥译师,后三赴印度,长期依止静贤译师,学集密龙猛派教法,翻译有《胜乐金刚空行续》、《四座续》、《摩诃摩耶续》、《欢喜金刚续》等,主要弘传龙猛派集密教授。喜金刚又称欢喜金刚、饮血金刚,藏名“杰巴多 吉”,是藏传密教五大金刚之一。修以五大金刚为本尊的蜜法,称作“五部无上金刚大法”;《喜金则经》就是阐述修习欢喜金刚法的本尊、坛城(曼陀罗)、灌顶、仪轨等方面的经典。

素尔穹的弟子很多,著名的也有“四柱八梁”之称。他的家庭在一般佛教徒中是最富有的,他的三个儿子、数个女儿修习宁玛教法都很有成就。

濯浦巴(1074—1134),本名释迦僧格(释迦狮子),又称拉结钦波濯浦巴(意为濯浦巴大医师),因为他在濯浦地方建造了濯浦寺。他是素尔穹最小的儿子, 15岁开始学佛法。成年以后,由于需要照管日益增多的家产,无暇外出求学,就将其父的弟子,所谓“四柱”者请到家中,教他经、幻、心三部宁玛派密法的教授、仪轨、灌顶等,又向别人学到“大圆满法”,将宁玛派又推进了一步。他的弟子多达千余人,其中著名的有“四麦”、“四纳”、“四敦”等12人。弟子们又向四周分头布教。

素尔家族属于平民,但很富裕。他们依靠特殊的宗教职业积聚财富,并成为创立教派的领袖人物。“三素尔”活动于11世纪上半期到12世纪上半期,属于宁玛派的经典传承,即“噶玛”系统,所传内容主要是“幻变”和“集经”两部。

大约也在11世纪,宁玛派还出现了另一个代表人物——绒·却吉桑波,是后藏空绒地方人。他懂因明、吠陀和其它世典,译有密典,并作过注疏,亦有论著。他精通藏文文法,曾为念智称(即弥底)的《语言门论》作注,自己也写了几部文法书。他学识渊博,故有西藏班智达之称号。他也是宁玛派以经典传承(“噶玛”)为主的人,密法则以“心品”为中心,但特别带有土著的色彩,往往被认为不是印度传来的正统佛教,影响却很大。他的教法后来又分成三个系统:心部、自在部和教授部。这三个系统各有师承而又互相关联,其中教授部称为“大圆满法”,更是宁玛派特有的密法。

到14世纪,宁玛派出现了第五个代表人物——隆钦然绛巴(1308—1364),他本名智美斡色,12岁出家,先后修持各教派的密法,又在桑浦寺学习“慈氏五论”、“法称七因明论”等显教论著,终于成为显密兼通的名僧。他对宁玛派的密法加以修订,撰有相当多的著作,其代表作是《七宝藏论》,后来成为该派寺院的必读书。隆钦然绛巴曾到不丹传教,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名叫塔尔巴林的寺院,成为不丹境内宁玛派的活动中心。此后,不丹又将宁玛派传到尼泊尔。不丹、尼泊尔的宁玛派僧人经常到四川德格县境宁玛派的佐钦寺学法。

宁玛派的特点是组织松散,教法不一。它的骨干有两类:一类是在家的咒师,藏族称为“阿巴”,他们人数很多,各有传承,专靠个人法术、咒术,分散在社会上活动,既不读佛书,也不重佛理,与苯教咒师相似,被一般民众视作真正的宁玛派人。另一类是出家僧侣,住在寺院,遵守戒律,有严密的教阶制度和寺院管理制度,相对注重经典和佛理。

宁玛派所奉经典也有两类:一类是8、9世纪以后,一直在民间传承下来的经典,即所谓“噶玛”。另一类叫做“伏藏”,即所谓“戴玛”。据说,这些“伏藏”原是莲华生等埋藏的经书,经后人发掘,得以流通,所以备受宁玛派的尊崇。对于这两类经典的真实性,其它教派表示怀疑,认为实是出自宁玛派教徒的伪造,这也是宁玛派长期被否认是佛教教派的重要原因。据说后来有人在古寺里发现了一些梵文写本,其中有宁玛派经典译本的原本,这才扫除了怀疑和反对意见。

事实上,宁玛派的教法和供奉的神祇,有不少是从苯教吸收来的,教义又有类似汉地佛教禅宗的内容,与印度佛教确有明显的差别。

宁玛派在建寺授徒,逐步组织起来的同时,也着手研习宗教理论,力图向经院化转变。他们规定,本派偕人应学的显宗经籍为13部,包括《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辨中边论》等所谓“慈氏五论”,《根本般若论》、《宝鬘论》、《回诤论》、《七十空性伦》、《广破入微论》、《六十正理论》等所谓“龙树六论”,以及功德光著《戒律本论》、寂天著《入菩萨行论》。此外,《俱舍伦》为必修课,《因明》为选修课。对于这些经典,宁玛派有自己的解释,主要表现在隆钦然绛巴和戎松班智达所著的教程中。修习密法所依据的根本密典是18部怛特罗,即《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金刚庄严续教密意集》、《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一切如来遍集明经瑜伽成就续》、《胜密藏决定》、《释续幻网明镜》、《决定秘密真实性》、《圣方便绢索莲花曼》、《幻网天女续》、《秘密藏续》、《文殊轮秘密续》、《后续》、《胜马游戏续》、《大悲游戏续》、《甘露》、《空行母焰然续》、《猛咒集金刚根本续》、《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

宁玛派受内地佛教判教方法的影响,作出本宗的判教,即按显密二教和佛三身之说,把一代佛法判为“九乘”,其中“声闻”、“独觉”、“菩萨”等三乘属于显教,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称为共三乘。事部(作密)、行部(行密)、瑜伽部(瑜伽密)等三乘属于密教,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称为密咒外三乘或外密乘;生起大瑜伽(大瑜伽密)、教敕阿鲁瑜伽(无比瑜伽密)、大圆满阿底瑜伽(无上瑜伽密)等三乘,称作无上内三乘或内密乘,是“法身佛”普贤所说。“九乘”中的前三乘,属显密二教所共奉,中间三乘为密教诸派所共行,最后三乘则是宁玛派所独有。在宁玛派独有的三乘中,三素尔的密法传承属第七“生起大瑜伽密”和第八“教敕阿鲁瑜伽密”;绒·却吉桑波所传一系,属第九“无上瑜伽密”。隆钦然绛巴特别提出了“大圆满法”(相当无上瑜伽密),被认为是更加完善了。从这个判教中,大致可以看出宁玛派同佛教其它显密诸宗的共性和本宗的个性,而无上瑜伽的“大圆满法”,被视作最高的密法,在宁玛派中尤居重要地位。

“大圆满法”又分为三部,即心部、陇部(又称自在部、界部)和教授部。其中心思想是教授部,以双身修法为手段,同时也包含后三乘的全部瑜伽密。它的理论基础与汉地佛教占统治地位的“真如缘起”说一致,认为人的心体是本净的,只是受到烦恼、尘垢的障蔽,才生起世俗世界的一切现象的。修习的目的,就在于保持“心体”本净的状态,即听其自然,任“心”随意而住。在修持中,要求摆脱各种迷惑(无明)和欲望(贪),以“心”之“空虚明净”,而领悟性空之理,使二者完全契合,这就是修持“大圆满法”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这类思想与禅宗的“见性成佛”、“直指人心”,等主张尤其接近。

宁玛派内部主要有三种传承:经典传承、埋藏(伏藏)传承、甚深净境传承。经典又分三种,即“幻变经”(相当于大瑜伽密)、“集经”(相当于无比瑜伽密)、“大圆满法”。

“埋藏传承”指由伏藏经典为依据的传承。从12到16 世纪,宁玛派出现了不少挖掘伏藏的法师,被称作“代敦”。

“伏藏”大致分为四种,即“上部伏藏”(“堆代”)、“下部伏藏”(“麦代”)“南藏”(“号代”)和“北藏”(“羌代”)。

“伏藏”是佛教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保存经典、法器等的一种手段,与汉地的“末法”思想和预防“毁法”事件一样,并不是宁玛派一家独有。有些学者把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古藏文文书等资料也视为“伏藏”。因此,在“伏藏”中确有不少有文献价值的史料。除早期佛教经典的梵文译本外,还保存有吐著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传说,也有医学等书籍。西藏佛教僧人把伏藏典籍称作“代却”(藏法)、“秘籍”,并汇集成书,名为《藏宝总集》。但就专以“伏藏”传法的宁玛派而言,属于自我创造的当大大多于实际的发现,因而也最能反映此派的民族特色,这同汉地佛教以翻译名义自造经论的作法相似。

宁玛派在其形成的初期,虽也建了寺院,但为数极少,且不具规模。发展到16、17世纪,在前藏和康区,建起了几座有影响的寺院。这些寺院由于伏藏经典的传承不同,分为六个支系,各以主寺为系名。

噶陀寺(在四川白玉县境):创建于12世纪,是宁玛派最早的寺院,由濯浦巴的再传弟子伽当·德谢喜巴(1127—?)所建。主要传授“南藏”,附带传授“三素尔”所传经典。该寺历代受德格土司的扶持,寺主采取”转世”形式世代相承,寺产富足,是藏传佛教中极有名望的寺院之一。

多吉札寺(在拉萨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全称“土登多吉札”寺):系16世纪扎希道杰创建,是宁玛派在前藏的主要寺院。扎希道杰原是十三万户之一拉堆绎地方的统治者,在与辛厦巴·才旦多吉斗争中战败,便游方传教,集聚学徒组成“艾旺教团”。此寺主要弘传“北藏”,亦兼传“三素尔”经典。寺主亦以“转世”相承。

敏珠林寺(在山南扎囊县城,全称“乌坚敏珠”)林:17世纪中叶由居美多吉建造,是宁玛派在山南的主要寺院。它以传授“南藏”为主,亦授“三素尔”经典。寺主取父子或翁婿相承方式。该寺受到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重视,噶厦所属僧官学校的校长(格根钦波),由该寺僧人中委派,已成惯例。

佐钦寺(在四川德格东北):于1684年由德格土司阿旺扎西所建,是该派在四川藏区最著名的一座寺院。国内藏区及国外不丹、尼泊尔等的宁玛派僧人常来这里留学。此寺以前面提到的十三部经典为显宗必修科目,隆钦然绛巴和钦孜沃色的著作也要学习;密宗方面以“八大法行”(属大瑜伽)为必修,并实修“大圆满”等密法。寺主由转世法相继。该寺曾有百余座属寺,分布在四川甘孜、阿坝,青海王树等藏族自治州境内。

贝域寺(四川白玉县城附近):大约建于17世纪,由仁僧衮桑喜饶创建。该寺同噶举派的帕竹、噶玛支系关系密切,其教法和帕竹噶举的玛仓支系教法揉合为一,历代转世的活佛都要到德格县的八蚌寺受戒。八蚌寺就是噶玛噶举的寺院。贝域寺也有过近百座属寺,分布于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江达和四川的甘孜、阿坝等地。

上述五座寺院多在四川德格土司的领地之内,受到历代土司的支持。

此外,18世纪中期,在佐钦寺以东还建有一座西钦寺,影响不大。另一座是8世纪赤松德赞时建的桑耶寺,早先传授旧派密法,后归宁玛派掌管。一次火灾之后,由萨迦派修复,寺权大部归萨迦派,只有“衮康”(护法神殿)仍属宁玛派。但此寺的宁玛派僧人颇受原噶厦政府的重视,凡遇重大政治事件或较大自然灾害,都要请他们的首领到拉萨去举行析祷仪式。

宁玛派的寺院组织同其它各派大同小异。其学经组织一般分设“三院”,即法相学院(岑尼扎仓)、密宗学院(举巴扎仓)、讲说院(协扎仓)。法相学院主要讲习显宗十三部及《俱舍论》、《因明》(选修),负责人称堪布,其下设有管理教学的若干执事僧人。学员称作“贝恰瓦”(学僧),他们学经需由自己别请经师。学僧每年有一次考试,按因明方式答辩。大约15年至20年左右,可以学完13部大论,经堪布考试,成绩优秀者授予“然绛巴”学位。密宗学院的负责人称“多吉洛本”(金刚教长),也有堪布。所循密典为18部怛特罗,所行主要是该派独有的八部密法。其教学和修习按宁玛“九乘”的次第进行,对每一密乘,均需通晓它的经咒、灌顶、曼陀罗、仪轨等系列。修完一乘密法后,再入修行院(主扎)静修3至5年。修密者必须事先发誓(当加),严格信守,包括未受灌顶及未得传承者不得翻阅密宗典籍,修持的详情细节不得外传等。考试由“赤本”(传授修行者)主持。在较具规模的寺院,尚设有讲说院,学僧称“柔乃巴”(明者),专门培养具有语言文字、文学、历算等知识的人才。

宁玛派始终没有形成领导全派的中心寺院,也就没有形成统一的、相对强大的寺院集团势力。

寺院供奉的神像种类繁多,不少是来自苯教。普遍供奉的有八部,是密法修习生起次第的八大法行(八部修法)中供奉的“本尊”(伊达木)。其中文殊、莲花、真实、甘露和金刚撅,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功德和事业,称为“出世五部”。行者在瑜伽修道中,需要想象自己的身、语、意、功德和事业与佛的完全相应,修哪一部,就用代表哪一部的本尊神像。此外,“差遣非人”、“猛咒咒诅”和“世间供讚”称作“世间三部”。他们原属苯教的神祇,在这里被当作佛教的护法神,如差遣非人的“非人”,藏语称“玛摩”,就是苯教中的一种凶神。这三部的修法次第与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中的“行部”世间曼陀罗相同。

宁玛派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在长期处于落后愚昧而无力的群众中,有广泛的市场。它的教法中保留了许多原始的,以至野蛮的因素,尤以血祭中用人体器官为最甚。他们不时受到其它教派的反对,但更经常的是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元朝统一西藏以后,宁玛派被朝廷承认,并受到优待。13世纪宁玛派僧人释迦沃,通过官员把一部“伏藏”经典——“才曲”,献给元世祖,忽必烈赐以仅次于帝师的“拔希”(即法师)称号。稍后,另一宁玛派僧人雍敦巴(1284—1365)来到北京,朝廷给以优礼,并派他到一个甘旱地方求雨。还有一个桑结扎,也曾进京,元帝赐给他大量土地。

宁玛派在藏地特别受到有权势的格鲁派(黄教)的支持。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本人兼修宁玛派教法,并撰有这方面的著作。他的弟子白玛仁增(1625—1697),还专程前往宁玛派的佐钦寺朝访,该寺把白玛仁增作为第一世佐钦活佛。此后,一些掌权人物如罗鼐等,继续支持宁玛派,有的也在修习黄教教法之外,兼修宁玛派教法。

搜索建议:宁玛派  宁玛派词条  
热文

 线上教学有哪些比较好用的技巧?

大家好,我是新哥,我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线上教育的技巧有如下几点。一、线上科目的选择,不是什么东西都适合在线上教育的。或者说线上教育是某科最佳的途径。二、线上教...(展开)

热文

 off是开还是关(电源开关上“I...

大部分的电源开关上都会有I和O两个符号可你知道这两个符号各代表着什么意思吗?很多人都认为O是断电,I是通电把O看做是off的缩写即关闭的意思也有人认为:I是in...(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