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黄果树大瀑布

时间:2022-04-11 14:00:21 热传 我要投稿

黄果树大瀑布(英语:Huangguoshu Falls),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南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原名白水河瀑布,后因瀑布右岸有一参天大树黄桷树,改称黄桷树瀑布,又谐音为黄果树瀑布。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曾号称“亚洲第一大瀑布”,但实际上以流量和宽度计算不及寮国的孔恩瀑布,与中国国内瀑布相比在流量和宽度上也次于黄河壶口瀑布和广西德天瀑布。瀑布壁面陡直,瀑水飞流直下,在瀑布壁面上除有厚达8米的流水钙华外,在钙华与壁面间形成长42米的“水帘洞”。瀑下又有多处冲蚀坑——“犀牛潭”、“马蹄滩”等。右侧有暗河,往下游还有从河床涌出的冒水塘,构成了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景观。

明崇祯十一年(1638),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此考察,因而传名久远。

黄果树瀑布是在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基础上,由于地面抬升,河流溯源侵蚀而形成裂点,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喀斯特发育,下游暗河塌顶,瀑布自身又侵蚀后退而成。黄果树瀑布以其巨大的规模、壮观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成因闻名。又因该地区喀斯特发育,奇峰异洞、怪石丽水与飞水惊涛、激雾凝虹浑为一体,成为贵州省最瑰丽的游览胜境。建有贵阳至风景区的高等级公路。

名称由来

黄果树瀑布在典籍中可查的首次出现是在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着作《徐霞客游记》中。据书中一文,1638年(四月廿三)徐霞客询问当地人大瀑布之上游的河流名称,得到“白水河”的答案,但徐霞客在文中并未提及瀑布的名称。之后,明代和清代的大量诗文中,提及该瀑布时,也均以“白水河”指代,河瀑不分。

直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刻印的山阳李宗邡《黔记》中,收录了江西山阳李腾华的《白水河小憩并序》,其中写道:“白水河,其地多黄果树,故以树名名村市。”,并记两句诗序中还引用了两句诗:“飞雪溅衣黄果树,乱红撩眼刺梨花。”事实上该地并无“黄果树”,该序作者写成“黄果树”,原因为当地有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黄桷树”,即榕树。当地过往的商客由于读音相近,误记“黄桷树”为“黄果树”,因此有此记载。而在《镇宁县志》、《永宁州志》等记载中,还出现了“黄葛树”、黄阁墅”等对该地区的称谓。

清末民国初贵阳诗人王敬彝的《黄果树瀑布》诗,是可靠记载中首次直接提出“黄果树瀑布”这个名称的文献。加之当地人对《黔记》这部古籍的信任,“黄果树瀑布”逐渐替代了“白水河瀑布”,成为对该瀑布最普遍的称谓。

自然条件

黄果树瀑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常年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温和多雨。瀑布地区平均温度为15.6℃。7月气温最高,平均温度23.2℃;1月平均温度为5.9℃。气温年较差17.3℃。历史上的极端最高气温35.3℃,极端最低气温为-8.5℃。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7毫米,其中4至10月的降水量就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9.9%,平均达1175毫米。瀑布所在地区日照较少,多年日照百分率30%,加之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降水较多,全年相对湿度达80%左右。全年平均霜日7.3天,无霜期290天。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显着。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在长期人为因素影响下,原生林已基本不存在,目前该地区植被主要是次生林。

荣誉

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5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1982年,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1年,全国旅游风景名胜区四十佳;

1999年11月被中国科协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

2001年,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03年,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4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4年,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

2005年,中国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目的地;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景区(点)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

2006年,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影响力最具特色旅游风景区10强单位;

2007年3月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

2007年,中国县域旅游品牌20强;中国热点旅游胜地;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景区;

2007年,全国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优秀单位;

2008年,黄果树——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国际知名旅游景区;

2009年,中国国际老年休闲养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