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主办,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以及新疆嘎善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民歌展演”活动,于11月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
国家大剧院“走进唱片里的世界”艺术普及教育品牌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普及和推广。通过为观众呈现这样一场生动的锡伯族民歌展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同时还通过整合专业音乐院校科研师资力量,让学术研究成果和生动的民间艺术“零距离”地展现在普通大众面前。
锡伯族民歌历史悠久,已成为展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据展演活动主持人、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天彤介绍,锡伯族民歌有其固定的演唱曲调,但没有固定的歌词。“每个演唱者可根据不同的演唱对象、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即兴编词演唱,具有灵活多变、创造力强、内容与时俱进等特点。”
活动现场采用学术阐释和民歌展演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来自新疆的7位锡伯族民间艺术家为大家带来18首原汁原味的锡伯族传统民歌,如《摇篮曲》、《西迁之歌》、《敖都之歌》等。
向观众生动地演绎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锡伯族民歌,使在京的锡伯族同胞以及首都的观众们近距离地观赏并领略到锡伯族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
2014年,锡伯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新疆嘎善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伊犁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小龙介绍,他们从2004年开始组织专家和民间人士对锡伯族民间音乐、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同时对民间工艺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等也进行了保护性整理和研究,目前已收集整理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百余种。2006年至今共主持成功申报了《锡伯族萨满歌舞音乐》《锡伯族民歌》等7项锡伯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余项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的非遗项目。
15年来,张天彤一直致力于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传统音乐的调查与研究工作。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张天彤带领其学生团队先后两次前往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走村串屯,拜访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以及地方学者,了解锡伯族的民族历史。张天彤表示,希望通过展演活动能够更好地追溯民族历史发展足迹、探寻传统歌舞艺术遗痕、继承先辈内在精神气质、展望当代多元共存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