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极为重视“原穴”治疗,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可先取原穴。”原穴具有虚可补、实可泻的双相调节功能。 《难经 · 六十六难》言:“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条正经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
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01
肺经原穴:太渊
取穴:太渊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的凹陷处,即拇指根部的凹陷处即是本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
太渊穴隶属于手太阴肺经,且是肺经的原穴,所以刺激太渊穴可以大补中气,调理因肺气不足所引起的咳嗽、气喘、乏力,讲话有气无力等各种肺部病症。
02
心包原穴:大陵
取穴:位于人体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具有清心降火、镇静安神的功效,经常按摩大陵穴,能够调理失眠、心胸痛、心悸、精神类疾病。
有心热口臭的宝宝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揉按大陵穴来改善。
03
心经原穴:神门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是心经之动力源泉。 按揉神门穴具有补心益气、安神降火的功效,可以调理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心绞痛、癫痫、神经衰弱等症。
取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关节的手掌一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小贴士: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受惊?
在孩子睡觉时,摸孩子的小天心、内劳宫、中指指根,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摸到有脉搏的跳动,就说明孩子真的受到了惊吓。学习过小儿推拿的爸爸妈妈一定要结合儿推给孩子处理好,不同的惊吓要采用不同的惊吓穴方。小儿推拿需要系统学习,学员可结合辩证推完整穴方,非学员可以通过按揉神门、小天心和五指节起到辅助作用。
配穴: 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04
脾经原穴:太白
太白穴被称为人体自带的“补中益气丸”。
它不仅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还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万物”的功效,对脾虚有很好的调理功效,还能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治疗身体困重疼痛。
取穴:在足部内侧边缘,足大趾后面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的凹陷处。
其他 常用的健脾穴:
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地机、大横。 小三通(通背、通胃、通肾)、健脾穴、正土穴、内外白。(董氏特效穴)
05
肝经原穴:太冲
“太”就是“大”的意思,“冲”就是上冲。有意思的是,此穴所针对的恰恰是情绪容易太冲动的人。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主治: 1.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2.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 3.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4.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调理肝的疏泄功能,调畅气机,舒畅情志。按揉太冲穴,配合太溪穴,还可以调节血压。 中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的说法,意指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肝气的条达是有助于肾气的增强的。
06
肾经原穴:太溪
取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当我们用手指按在这个位置上时,马上可以感觉到这里动脉的跳动。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按揉这个穴位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肾为先天之本,主人一身阴阳,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肾中精气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有人经常足跟痛,多见于肾虚。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激活太溪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太溪穴3分钟,力量柔和,以有酸胀感为度。
其他常用的补肾穴:
涌泉穴、然骨穴、复溜穴、横骨穴、命门穴。
地皇穴、人皇穴、肾关穴(董氏特效穴)。
07
大肠原穴:合谷
取穴: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针灸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是一条阳气盛极的经络,气血都很旺,可增强人体的阳气。而合谷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与留止的腧穴,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所以合谷穴能促使人体阳气升发,增强免疫力。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08
三焦原穴:阳池
取穴: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五官病证;
②糖尿病消渴,口干;③腕痛,肩臂痛。
拓展阅读:膊阳池穴
膊阳池在手的背部,腕横纹上3寸的地方,也叫支沟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也是儿推常用穴,用于调理宝宝食积、便秘、惊恐、烦躁。
常应用的手法是穴位按压,每次按压1-3分钟。也可以艾灸,能够起到疏通脏腑的气机、改善食积、便秘,增强宝宝体质。
09
小肠经穴:腕骨
取穴: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①指挛腕痛,头项强痛;②目翳;③黄疸;④热病,疟疾。
《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头痛,惊风。
10
胃经原穴:冲阳
取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甲乙经》: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配穴: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足阳明胃经中的其他常用的穴:承泣、梁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
11
胆经原穴:丘墟
取穴:位于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取足外踝前缘垂线与下缘水平线的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丘墟穴为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 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能够疏肝利胆泻火,治疗各种上火症状。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②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③足内翻,足下垂。 配穴: 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拓展阅读:董氏特效穴中疏肝利胆的上三黄 可以取大腿内侧的上三黄穴(其黄、明黄、天黄) ,来疏肝利胆,祛风通络。 上三黄也可以用于调理肝病、肝硬化、肝机能不足引起的疲劳、眩晕、眼昏花、眼球歪斜、视力障碍等。
12
膀胱原穴:京骨
取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腰腿痛;③癫痫。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
《循经》: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配穴:配风池、天柱治头痛项强;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以上穴位可按摩,以酸胀为度;亦可艾灸)
进入群聊,送小儿常见病十讲
本文涉及的推拿手法请在专业医师或针灸推拿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