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编辑|观星
在心理弹性研究中,研究者对于高水平风险或逆境下有利于个体积极适应的保护性因素尤为关注,本文表明公正世界信念是个体心理弹性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有助于个体在高风险环境下的积极适应。 监禁无疑是青少年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它可能给青少年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以及关于未来的计划和抱负带来巨大的变化。从心理弹性的过程论来看,心理弹性是压力或逆境下个体努力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
而环境中不利因素对个体造成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环境,还部分通过个体对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身经历的解释来实现。
当遭遇逆境时,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其对环境中压力事件的认知或对环境进行有选择的觉知来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而公正世界信念是个体对物理和社会环境的积极感知和理解,公正世界的幻觉维护了个体处理危机时的认知平衡感。
因此公正世界信念为通过减少犯罪青少年对环境的不确定感、降低对风险的感知和赋予环境意义来实现高危环境下的积极适应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公正世界信念减少了个体对环境的不确定感。相信自身能够控制结果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感知到的控制对个体的积极适应和心理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犯罪青少年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后,面对的都是未知的世界, 当个体难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他们可能就会失去对环境和自己命运的控制感。
经历监禁这一重大生活事件,犯罪青少年的公正敏感性提高,在严苛的看守所生活中,面对严格的纪律要求,繁重的生产劳动,以有意义的方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建设性地将不公正经历同化到公正世界信念架构中以适应看守所生活对犯罪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
因此,公正世界信念缓冲了负性事件给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破坏作用,有利于犯罪青少年快速调整并适应看守所生活。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心理弹性是抑郁的保护性因素,在高压环境下高心理弹性个体能够迅速调用自身的心理资源来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因此降低了心理病理行为的风险。
心理弹性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调用自身的保护性因素和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在高压监禁环境中,高心理弹性的犯罪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能调用个体的保护性因素快速“反弹”, 而低心理弹性的犯罪青少年则容易被打垮,产生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弹性的发展系统论关注个体与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下良好适应的过程,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个体对环境的感知或对环境的意义解释来实现的。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资源,通过减少对环境的不确定感、降低对风险的感知和赋予环境意义来实现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影响着个体压力应对过程。
因此,高公正世界信念的犯罪青少年更容易从威胁个体自身稳定性、生存能力或者发展的重大挑战中恢复并获得良好的发展,能积极适应看守所的高压环境。
并积极调用各种资源采用建设性的行为应对压力,因而体验到较少的抑郁情绪。
自尊、心理弹性在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本文将自尊和心理弹性同时纳入结构方程,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间的作用机制。
从中介模型看出,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自尊的特定中介效应不再显著。
公正世界信念影响抑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抑郁,另一种是通过自尊、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
即公正世界信念通过自尊影响心理弹性,进而影响抑郁。 这表明公正世界信念高的犯罪青少年,自尊较高,容易从压力事件中恢复并获得良好发展,体验到较少的抑郁情绪。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强大的个人应对资源,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功能,缓冲逆境对个体自尊的负面影响,赋予逆境以正向意义,增强个体对未来的信心并积极寻求自我的发展。
促成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促进其心理弹性的发展,因而体验到较少的抑郁情绪。
压力、逆境等负性生活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冲击与伤害,使个体陷入失衡状态,而保护性因素越强,个体越容易重新恢复平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个体的心理弹性,个体在战胜逆境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成长。
若个体的保护性因素不足以与危险性因素对抗, 则可能会对心理弹性造成损伤,使自身再次陷入功能紊乱的失衡状态。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尊与公正世界信念同属个人的心理资源。当个体面对死亡威胁时,人类发展出了两个相互影响的子系统——自尊和世界观。
明确的世界观和自尊是恐惧管理的两种基本机制。这两种机制有利于个体维持生活的意义感与生命的价值感。公正世界信念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自尊是个体对自身整体的认知与评价,是个体对自我的意义感的寻求, 而公正世界信念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积极认知,是个体对世界的意义感的寻求。
公正世界信念和自尊这两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个体成功应对压力事件,增强了个体的心理弹性。
监禁这一负性生活事件打破个体原来身心平衡状态, 高公正世界信念的犯罪青少年能够富于建设性地看待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对周围环境有更好的控制感。
重新评估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正确认识环境和自己,积极有效地思考未来的目标追求并向着长期目标努力奋斗。
新的目标实现和自我的重新整合改变着犯罪青少年与生存逆境的相互作用方式,最终达到良好的适应结果、生活质的变革和升华,身心状态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从而完成了弹性的发展。
其次,自尊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监禁环境
在先前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中,自尊常常被认为是心理弹性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在儿童自身特征方面,自信、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弹性重要的内部保护性因素。
自尊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之一,在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监禁这一负性事件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但同时它也是重塑自己、促进成长的一个机会。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个体的积极成长和发展是一种基本能力,青少年包括问题少年都有发展潜能。
监禁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个体寻找平衡状态的内在需求又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在监禁环境中,高自尊的犯罪青少年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环境与自己,重新自我定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发展心理能力。
在适应改造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平衡状态,在羁押期间实现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最后,自尊和心理弹性在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之间存在的链式中介效应则进一步验证了资源保存理论中的增值螺旋效应:拥有一种资源不仅使个体更有能力获取其他资源。
而且所获得的这些资源会产生更大的资源增值量,即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提升个体资源,各种资源之间又相互促进,使个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说明犯罪青少年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源对于维护心理健康、降低其情绪行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公正世界信念使犯罪青少年富于建设性地看待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寻求负性事件背后蕴藏的积极意义,认识到监禁经历并非只是惩罚, 它可以帮助自己进行改造,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以社会许可的方式公正处事。
高公正世界信念的犯罪青少年将重新建构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正确认识压力和逆境,并客观评判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和接受监禁后的生活,积极地完善自我。
充分运用自身内外资源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在战胜挫折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新生。
从逆境和失败中快速恢复并获得弹性的发展, 这一过程增强了犯罪青少年处理负性事件及其消极结果的效能感,因而体验到较少的抑郁情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所测量的变量中,自尊与心理弹性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之间只有自尊和心理弹性这两个中介变量。
已有研究证明了自尊和心理弹性也可能是以其他因素为载体作用于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的关系。
同样的,自尊对于抑郁的影响也是通过其他因素来共同作用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正世界观
公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公正观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准备。
积极正面评价程序公正的个体越支持法律和权威,相反,则与法律背道而驰。
公正世界信念高者,会表现出更强的公正动机, 公正动机促进了个体对制度权威积极态度的形成,从而促进青少年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
如果犯罪青少年不信任社会公正、正义,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就会很悲观消极,那么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引导犯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正观,不仅有利于维护犯罪青少年监禁期间的心理健康,还有利于将来回归社会后遵守社会准则,避免再次从事非法犯罪活动。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正世界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创造公平公正的改造环境。
监禁期间,为犯罪青少年创造公平公正的改造环境,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增强其对司法公正的体验,培养他们对待制度权威的积极态度,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第二,进一步提高司法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让犯罪青少年在具体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提升犯罪青少年的司法公正获得感。
第三,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归因。 帮助犯罪青少年正确且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过失,避免其对自身错误采取逃避态度。
把监禁经历归结为司法不公正或社会环境不公正。这样不仅不利于犯罪青少年在监禁期间的改造,并且会为其重返社会后再次犯罪埋下隐患。
激发犯罪青少年自身潜力,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源,以惩罚来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并不是根治犯罪的有效办法,对犯罪青少年司法行为的最终目标是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关注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极为重要。以往关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理论忽视了青少年包括那些问题青少年都具有的积极成长和发展的固有能力。
与外界的推动作用相比,内在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个体的支持意义更大。加强犯罪青少年自身发展资源建设,才能促进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