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农村怎么称呼菊苣(菊苣在农村叫什么)

庄严的命令可能一瞬间会变成一个可笑的谬论。1808年,图卢兹商会发布公告:如果能发现重要药学物质(例如可治疗与预防疟疾的奎宁),或是生产出可替代人们已经习惯的果汁和咖啡的奢侈品,而同时既不降低饮品的质量,又不超过它们的平均价格,将受到奖励。

奖励政策下,很多医药产品,尤其是蔗糖,都顺利实现了更新换代,却只有咖啡走不通这条路。因为在法国找不到具备咖啡的两种主要特性的植物(至少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没人见过),既能让人生理上保持清醒,又能在烘焙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三甲基黄嘌呤与乙醚、苯酚、糖醛生成的化学公式为C8H10N4O2的化合物只能在赤道附近温暖、潮湿和松软的土壤中生长。所以,当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伸出威严的手指敲了敲咖啡豆时,它却拒绝在欧洲的土地上扎根。

19世纪最初的十年,咖啡已经像今天一样普及,无论是在食物富足的年代,因为咖啡有助于消化;还是在食物短缺的年代,因为咖啡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并加速心跳,从而让人产生饱腹的幻觉。不管拿破仑将咖啡作为兴奋剂还是充饥物,他要将大量咖啡留在海外,就必须考虑给国民找到一种咖啡替代品。于是,拿破仑做出了一个最受质疑同时却也最卓有成效的决定:用菊苣根作为代用咖啡。

菊苣根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植物,当地人还给它起了很多俗名,充分体现了它的平淡无奇。菊苣的根呈棕色,折断时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苦味液体。但这种白色液体不含任何刺激神经的物质,也不会散发出独特的芳香。这种开着蓝色花朵、毫不起眼的植物就像一个普通的欧洲人,只能适应温和的气候,不具备热带土壤的魔力。当上帝创造它时,它自己也完全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够获此殊荣,成为几百万人的代用咖啡,而咖啡一直被认为是上帝所创造的难以取代的、绝妙的作品。

实际上,用菊苣根作为代用咖啡,最初并非是由拿破仑或其他法国人提出,而是由几个德国人想出来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德国不伦瑞克的工业家克里斯蒂安·海涅(Major Christian von Heine)及其合伙人福斯特(Gottlieb Förster)建立了不伦瑞克菊苣咖啡加工厂,并于1770年获得独家经营权。1772年不伦瑞克市的广告上铺天盖地都是对此的报道。不久,菊苣加工厂和菊苣咖啡烘焙厂在普鲁士遍地开花,国内到处可见福斯特和海涅牌的标志:图标上是一个正在播种菊苣种子的德国人,面对迎面而来的装载着咖啡豆的船只,他挥手拒绝:

没有你们,我们照样能健康和富裕!

然而,售卖给民众的深色饮料只能称为菊苣饮品,而非咖啡,那这又如何算是一项成功的措施呢?

工业家海涅和福斯特非常准确地预测了他们同胞的心理。首先,咖啡已被称为世界饮品,德国人当然也要加入到喝咖啡的大潮中。然而,吝啬的统治者对该奢侈品征收的高额税金导致人们不可能大量地购买咖啡。于是,有人开始采摘这种苦味的植物根,将其烘焙、碾成粉末,然后自信地说这就是咖啡,并以低廉的价格售出。这样的贸易也进一步推进了小资产阶级的发展。虽然这表面上是一场骗局,但很快人们就不仅从生理上,也从道德上认可了它的正当性。我们不应忘记,虽然当时大部分德国人喜欢咖啡的香气和味道,但他们也害怕咖啡强劲的效果——让人不知疲倦。所以,人们内心其实愿意戒除咖啡,恰好菊苣咖啡提供了这一可能。从社交角度来看,德国人并不认为咖啡完美无缺。咖啡不能像啤酒或红酒一样连续数小时地大量饮用,而只能适量品尝,否则可能会导致心脏痉挛。用菊苣咖啡代替咖啡豆,既能消除对健康的担忧,又能节约支出,岂不两全其美?

此时,国家禁欲主义思想已经获得了很大进步,民众不再简单地忽视进口带来的问题。就像德国社会学家尤斯图斯・默泽(Justus Möser)所一直要求的,限制奢侈品的进口恰好符合德国新教的禁欲主义新思想。

讲究体面的人愿意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忍受身体上的损失,如今拿破仑正好利用了这一点——他不仅在德国,而且主要在法国推广种植菊苣。然而,他建立的代用咖啡产业在百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重创。从1917年的报纸中可以读到,当时的德国菊苣已消耗殆尽,于是德国人开始寻找各种替代品:菊芋和大丽菊的块茎、蒲公英根、鸦葱属、牛蒡属、菊花种子、油莎草、豌豆、雏豆、野豌豆、角豆、七叶树属、芦笋的种子和茎、芦苇根、小扁豆属、慈姑属、香蒲属、蕨类、凌风草属、欧防风、饲用甜菜、刺柏果、黑刺李、接骨木属、花楸果、小檗属、野蔷薇果、蔓越莓、桑葚、冬青属、山毛榉种子、南瓜子、黄瓜、向日葵、大麻属、菩提果、金合欢族、拉拉藤属、假叶树属、亚麻荠和金雀儿。在这期间还出现过用葡萄酒酵母和啤酒酵母制作的咖啡,从而避免那些无法戒除咖啡的人自己将仅有的谷物用来烘焙咖啡。

这一切都要归因于拿破仑及代用咖啡之祖——菊苣。他和它串通一气,命令和威胁整个欧洲都要认可它为咖啡。法国人自己的安德烈斯岛咖啡被黑人摧毁或遭英国人抢夺。只有荷兰东印度的咖啡部分保留在爪哇岛,部分在伦敦的储藏室中,或是通过米字旗货船奔波于法国人遥不可及的巴达维亚和伦敦之间。土耳其人、埃及人和叙利亚人渔翁得利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最关心的阿拉伯咖啡的地位再次得到上升。地中海东南部并不理会拿破仑的命令,但在汉堡、弗罗茨瓦夫、华沙、米兰、热那亚和波尔多,人们十分敏感地注意空气中是否有咖啡的香气,代表所谓自由的香气。

1812年的冬天,拿破仑经历滑铁卢,败倒在俄国脚下,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土崩瓦解,这标志着真正的自由到来了。贸易保护主义早已千疮百孔,像所有声势过于浩大的政策一样,早已令人心生厌倦。民众并非理想主义者,但也无法忍受长期的强制措施。

诚然,最初法国以不依赖英国为荣,但很快就面临走私贸易的问题。因为法国的盟友们(其实这是对被法国征服的国家的委婉称呼)并未感受到这份荣耀,并且这种情绪很快蔓延到法国本土。作为实力强大的民族,他们很难承受持续的损失。尽管一些产业得到政府的激励,但长期抵制英国商品仍然带来了经济的退步。虽然影响不大,但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切地感受到。法国民众不甘于此,走私的英国商品不仅在欧洲,甚至在法国本土都越来越受欢迎。同时,尽管这些商品经过走私贸易不断被加价,价格仍然低于法国本土产品的成本价。

然而,走私贸易并非大陆封锁政策第一个难以愈合的缺口,毕竟拿破仑会极尽各种手段打击走私:法国到处都能看到熊熊燃烧的火堆,用来焚烧走私来的英国商品……然而,法国政府自己也无法抵制利益的诱惑而被英国人贿赂。当他们发现有英国商品流入并意识到这些商品带来了大量的黄金时,便忙不迭地用高额的进口关税代替刻板的进口禁令。这些关税也被称作保护关税和财政关税,既能保护本国产业,同时又能给政府带来大笔收益。于是,政府决定颁发进口许可证。

法国政府的目的达到了——法国和德国公司购买进口许可证支付的大笔金额极大地充实了法国的国库。巴黎财政部从关税和许可证中攫取的巨额利润当然也令英国人眼红,于是英国也开始采取措施封锁欧洲大陆,并禁止一些商品的出口。

现实的发展并非如这位军事天才所预想的,拿破仑的法国和皮特的英国角色被互换。到1814年4月23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Ludwig XVIII)宣布废除大陆封锁政策,该项禁令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伴随着所有商品实现自由贸易,咖啡也终于获得了自由。

搜索建议:农村怎么称呼菊苣  农村怎么称呼菊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