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收入达到人民币828.9亿元,同比增长17.7%;
企业经营性利润达人民币23.3亿元,同比上升35.5%;
集团资金面保持稳健,截至报告期末,现金、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达人民币1176.5亿元,总体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为4.5%,处于低位……
8月30日发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之后,复星正在“投退平衡”的既定方针下,进一步加强业务与财务优化,并在资本市场的低迷与波动中赢得多个顶级投行看好。
其核心包括:
一、加大退出力度,以现金储备和评级管理为抓手,增厚财务抗风险能力。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CFO龚平曾在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将坚持既定的财务战略,以评级管理为抓手,从2022年到2025年逐年稳定有序地压降债务,拉长债务久期,同时提高子公司向上(集团)的现金分红,控制总部固定费用,从而稳步优化集团信用指标,进一步提升集团应对外部市场波动、跨越经济周期的能力。
复星已在2020年、2021年连续实现“投退比”小于1,进入2022年,这一策略得到进一步贯彻。今年以来,集团及相关子公司已先后减持海南矿业、青岛啤酒、中山公用、泰和科技等上市公司,近几日更连续公告了对金徽酒、复星医药的减持,累计变现资金超百亿。
二、通过退出以及新的投资并购,进一步补强产业,优化资产组合,并更加聚焦产业运营和子公司发展。
如对中山公用、青岛啤酒、泰和科技的退出,是进一步减少公司的财务投资组合;豫园股份减持金徽酒,有利于促进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更聚焦于重点发展项目。
比如,豫园股份减持金徽酒的同时,就获得了一项重要战略性项目。
2022年9月1日,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核心地段的福佑路地块历史风貌保护项目(简称“福佑路项目”)公示了实施主体,豫园股份联合体最终获得了该项目。
过去多年,复星一直在与上海黄浦区紧密合作,打造以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以及即将启动建设的豫园二期项目为核心的“大豫园片区”,福佑路地块则是大豫园的关键拼图之一。福佑路项目正式花落豫园股份,也意味着豫园股份的“大豫园”规划正式成型。
按照规划,福佑路项目将与现有的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以及即将启动建设的豫园二期项目等,共同组成一个总建面超过100万平方米,涵盖文化、商业、办公、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等诸多功能的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将被整体打造成为极具东方生活美学魅力的全球时尚文化秀场,也是上海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地标升级项目。
2021年,豫园股份正式宣布了将“东方生活美学”作为公司置顶战略的发展计划,并以生态、科创、全球化为特色,加速这一战略的贯彻。获得福佑路项目,不但是对这一战略的强化与贯彻,也将打开豫园股份的更大成长空间,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时尚之都。
福佑路项目之前,复星旗下多家企业也都在持续新增投资项目。仅8月,公开披露项目就包括:加速推进与真实生物合作的新冠药物阿兹夫定片的开发;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开工建设了总投资7亿人民币的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医疗机器人制造·研发中心;以色列护肤品牌AHAVA死海新工厂开幕,郭广昌出席了开幕仪式……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曾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同时强调了两件事:1、“有寒意并一定是坏事”,持续调整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复星内部的永恒常态,当下的外部环境,对复星不是坏事,反而更加明确和坚定夯实围绕产业运营投资及深耕产业运营的思路。2、“强化流动性和保证现金流安全,这是当前整个复星非常重要的工作。”
综合其投退动作来看,复星正在“两场麦子一起打”。
而其直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持有众多上市公司股份的多元化产业与财务投资组合——这个长期被认为拖累了复星国际估值的短板,也正变成复星可以将“两场麦子”都打出更好结果的有利因素:既有助集团通过更多渠道的退出增厚现金储备,也能在退出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产业核心,在优化核心产业股东结构的同时,继续保持对核心产业的控股地位。
总结起来就是,既可以更好地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也可以更好地不把鸡蛋放到那么多的篮子里,进而在外部环境动荡之下,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并把握机会。
最近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让市场对中国大型民企格外关注,并且偏负面预期。复星包括相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大和资本、中金公司等大行均发表报告,一致给予复星国际“买入”或“跑赢大市”评级。
如,摩根士丹利重申对复星国际“买入”评级,目标价11.4港元,并特别强调了复星的财务状况稳健,现金充裕并录得上升;大和资本重申对复星国际“买入”评级,目标价10.8港元,并预期复星多元业务组合及全球化布局,将继续展现持续发展的韧劲。
中金公司也在报告中重申对复星国际“跑赢大市”评级,认为复星国际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并指出复星不断加强投退平衡管理,资金结构改善、流动性增强。
高盛则在对复星国际给出“买入”评级的同时,定出了目标价11.2港元。其看好理由则包括,复星近期与工行、汇丰两大银行深化战略合作等,凸显信用指标管理优势,也在市场中可以抓住潜在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