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处代表着一段独特历史的世界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海龙屯,这座曾经在中国西南大山中沉睡400年的土司古城堡,由此也受到全球的瞩目。
海龙屯,要从播州杨氏土司说起,历史上的播州是以今天贵州遵义市为中心的一块地区,自唐僖宗乾符三年 (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开始,播州便一直是杨氏土司的势力范围,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被明朝政府所灭 ,其家族已世守这片土地长达725年。
对于热爱历史文化的朋友来说,海龙屯绝对是值得花上半天甚至一天时间专程前往探访的,断壁残垣间的故事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是几本书也无法叙述详尽的。
简单点说,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持续114天,数万生灵涂炭,历史将这座城堡封印为杨氏土司统治播州700多年历史的终结处,明清“改土归流”序幕的起始处,大明王朝没落的重要节点。
先来看看这座位于云端的古城堡吧,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其实这里早已不是山野偏远之地,而是遵义市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山下还建起了仿古景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厚重的历史景点,除了游客少点,其他没啥毛病。
海龙屯是一座云端的废弃古城堡,景区完全位于山上,有电瓶车可以抵达山脚下,然后要准备开始2-4小时翻山越岭,所以游览海龙屯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做好爬山的心理准备。
其实海龙屯不仅是中国的第47处世界遗产,也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隐藏在贵州大山里的中世纪古城堡,曾经被历史遗忘了近400年。
海龙屯是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从山脚到山顶,设有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共九处关口,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又以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形成三层防御体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穿过第一道关口铜柱关,拾阶而上,曾经被泥土掩盖的古老石台阶如今也被清理了出来,这里被称为松岩坡古道,是海龙屯古道的一部分。
三十六步天梯,是海龙屯的遗迹的标志之一,虽然只有三十六步,但每一步步跨1.5米,步高0.5米,仰角30度,一般人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登。
在战斗中,这里也是一道重要的防御关卡,当敌人携带武器手脚并用艰难攀爬时,守军在城楼上投掷滚木、礌石等,重物顺着天梯一砸到底,可以非常有效地抵御进攻。
天梯的尽头便是飞虎关,从下往上看可能还无法看出天梯的险要,从上往下看足可见天梯的巨大的陡峭。
越过飞虎关,便是连接飞虎与飞龙两关的龙虎大道,回望来时路,足可见海龙屯之险要。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氏二十九世土司杨应龙调集8万役夫工匠、用了4年时间,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崖屯基础上扩建城堡、宫室,在5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山上围筑坚壁巨垒,在山间建立了这么一座庞大的城堡。
沿着龙虎大道上行,飞虎关之后便是飞龙关,这也是印在海龙屯门票上的标志性关卡。
飞龙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一面临着深渊杀人沟,基础从崖面以下约6米深处开始起砌,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大概就是其中一处吧。
飞龙关后依次是朝天关和飞凤关,海龙屯的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到此为止。
这里的每一座关卡,在400多年前都经历过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这场战争要从1599年说起,这一年,杨氏二十九世土司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举兵反明,明王朝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杨应龙集结16万播军,而且占据地利因素。
“播州之役”有多惨烈,整个战役持续了114天,史料记载“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二十万”。战役的前期明军还算顺利,其中最为善战的刘綎部只用两天就攻破了娄山关,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屯。
四月十八日,明军会师海龙屯下,先后又除掉了周围几个羽翼屯堡,让海龙屯彻底成为一座孤堡。但当时海龙屯的守军大概也有1.6万,加上如此险要的地形,又正值贵州的雨季,双方将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战,相持48日。
1600年的六月初四日,天空忽然晴朗,官兵加速攻打海龙屯,六月初六日四更时刻,总兵官陈琳、吴广率领士兵衔技攀登而上,杀死守关的播军。杨应龙手提战刀,亲自督战,发现四面火光冲天,知道大势已去。
于是他带着两名爱妾来到寝宫,也就是如今这处叫作“三台星”的遗址处,点火焚毁宫殿,自缢而亡,而此时明军吴广俘获杨应龙的儿子杨朝栋及杨北龙等百余人,令人赶紧寻找杨应龙尸体,将其从火中拖出。
六月二十八日,平播告捷上报朝廷。十二月二十日,举行播州战俘受俘仪式,万历皇帝亲自登上午门,将杨应龙尸体剁碎,将杨朝栋、杨北龙肢解于集市。
公元1601年四月二十九日,万历皇帝将播州拆解为二,设平越军民府属贵州,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杨氏土司时代的播州从此成为历史,而如今的播州则是贵州遵义市下属的一个区。
“播州之役”是“万历三大征”中花费最大的一场,耗银约二百余万两,从一方面说,“万历三大征”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故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场战役也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继续回到海龙屯历史遗迹,新王宫遗址是海龙屯的主体区,但如今只剩下一片地基,昔日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
不过一片地基中也有些有意思的遗址,例如这处,据分析右边较浅有台阶的可能是浴室,而左边较深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可能是厕所。
新王宫遗址处有海拔高度,显示这里海拔1346米。
沿着新王宫遗址后的小路继续前行,后面便是鲜有游客前往的后三关遗址。
屯后三关依次为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越往后越发原生态,最后的头道关外面便是荒烟蔓草,荒草下还有多少白骨,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播州之役”其实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杨应龙的残暴骄横,导致杨氏土司725年的基业尽毁其手,而明王朝虽然艰难取得了胜利, 但战争也对明朝的国力产生了巨大的消耗,直接导致明朝走向衰亡。
“一将功成万骨枯”,统治者的一念之间,数以万计甚至十万百万计的生灵涂炭,而这些死去的人在历史上甚至连个姓名都没有,只留下一个冰冷的数字“斩级22687颗”。好在海龙屯,这座遗落山间的城堡仍然还在,承载着这段巩固疆域的历史,记忆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