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段行程
订单结束乘客实付98.11元
司机端显示乘客付费为71.46元
司机实收52.17元
凭空消失的26.65元
这超过司机实收的一半的钱究竟去哪了?
👇
12月18日,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晒出一笔网约车账单,连续六问网约车领域的“倒卖订单”现象——
①这种收入的属性是什么?是信息费吗?
②如果平台之间,信息费收入比实际承运人的收入还高,谁还愿意做实际承运人?
③如果订单层层转卖,真正的承运人是谁?
④司机会否因为层层订单转卖,所得收入微薄,甚至可能低于预期,只能靠更多熬时间来维持其基本收入?
⑤这种订单转卖现象,是不是网约车行业越来越“卷”的重要原因?
⑥该不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并规范这类现象呢?
一直以来,网约车行业高抽成问题就饱受诟病,自2021年交通部实施网约车行业阳光行动以来,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在公布自己的抽成比例,并且还有不少平台承诺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30%。但近期,有媒体就网约车抽成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却发现不少网约车订单收取总费用远超订单金额的30%,有的甚至被抽取近一半。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订单,凭空消失的26.65元超过司机实收的一半,算下来抽成高达46.82%,也就是说,4成以上的费用都被平台收取。
“阴阳账单”频现,究竟是谁在“顶风作案”?
“阴阳账单”在网约车行业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司机发现乘客支付和自己到手的收入与平台显示的抽成比例对不上,社交平台上关于阴阳账单的讨论越来越多,证据也越来越多。
郑州刘师傅说,他有一笔订单显示乘客支付24.93元,但是他到手19.01元,平台抽成23.74%,可是乘客说却支付了26.18元,有1.19元不知道去哪了,实际抽成比例为27.39%,而且不仔细对比还真发现不了。
△刘师傅拍摄的收款界面和乘客支付界面。
小单如此隐秘,大单更是夸张。上海曹师傅说,1月5号他接到一个36.86公里的大单,乘客实付140.13元,但在平台的司机端显示乘客实付116.92元,扣完佣金到手只有86.79元,抽成比例高达38%!
△曹师傅拍摄的乘客支付界面。
曹师傅说,为了搞清楚清单情况,他特意查看了乘客的手机端。乘客是通过某平台选的接送机服务,但是自己的接单界面却没有显示接单来源。一般情况下平台提示,但这一单什么都没有提示。他怀疑这笔订单是被聚合平台“转卖”了。
也就是说,乘客所下单平台并非司机接单平台。乘客下单平台接到订单后,将订单转卖。司机所在平台所接订单已经是二手订单,甚至有可能是三手订单。
订单从A平台分发到B平台,中间要扣转卖费一次,再从B平台转卖到C平台,再扣除转卖费一次。层层转卖下来,有的订单司机到手收入将近少一半。
聚合平台“卖单”,司机“卖命”
自2022年交通运输部‘阳光行动’后,30%也成为业内抽佣的隐形“红线”。但在承运平台抽佣与订单转卖费的叠加下,聚合平台上许多订单抽成费用大幅超过30%这个数值。
聚合平台“雁过拔毛”,让原本内卷的网约车行业更加内卷。订单一层层的倒卖下来,司机到手的收入越来越低,开网约车挣钱越来越难。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前一公里可以挣两三块,现在一公里也就一块五左右,收入肉眼可见得下滑。
司机们为了挣钱,甚至连命都搭上了。
对于司机来说,日流水400元才能勉强活下去,以前跑到400元,可能10个小时就够了,现在跑12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跑到,为了能活下去,司机们只能拿命去熬。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网约车猝死的消息。前不久,就有司机连续半个多月每天跑14、15个小时,虽然流水到了八九百,甚至超过一千,但是人却跑没了。
这两年,有太多太多司机倒下了,有人倒在充电桩,有人倒在接单的路上,有人倒下的时候还在听单……
不同于快递、外卖等行业,网约车行业所在的客运交通行业,是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客运安全最关键的是驾驶员,而驾驶员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职业尊严和社会保障,安全就缺少了坚实的支撑。
网约车观察认为,“阴阳订单”、“高抽成”的问题频发,不仅仅是网约车平台的不合规行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迅猛,但监管政策跟不上步伐。既然划了最高抽成30%的红线,那不论订单被“转卖”几次,都不能已越过这个底线。
主管部门需要对聚合平台及抽成比例进一步加以规范。确保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获取合理比例的收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千万别让阴阳账单抢走司机的血汗钱!
对于网约车阴阳订单,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