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戎泸间群盗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
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
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
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风萧萧,鬼哭连楚山。
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
唯有白鸟飞,空见秋月圆。
罢官自南蜀,假道来兹川。
瞻望阳台云,惆怅不敢前。
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明主每忧人,节使恒在边。
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吾窃悲尔徒,此生安得全。
这首诗应该是岑参进退两难之际伴着满面泪流写下的。
766年,岑参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官衔,正四品的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可这并不是个好差事,看看当时的四川是什么状况就知道了。
当时的四川,安史之乱的创伤还没愈合,由于地理位置紧靠吐蕃,屡遭入侵。朝廷于是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率兵西征同时遣手下大将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
但765年,严武病逝,严武昔日手下大将崔旰等人向朝廷请立大将王崇俊为剑南节度使,朝廷当然会担心,蜀中诸将势力过大,日后不听调遣就不好办了,于是任命郭英乂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
郭英乂一到蜀地,立即诬杀与他争夺节度使之位的王崇俊,又召崔旰回成都。崔旰因防御吐蕃未能回去,郭英乂就亲率大军以帮助崔旰抵御吐蕃为名讨伐崔旰,挑起了这场波及蜀中的内乱。
结果就是,崔旰攻杀了节度使郭英乂,郭英乂手下又纷纷起兵讨伐崔旰,说的难听点就是君臣之间狗咬狗。于是四川这里兵荒马乱,烽烟四起,如此情状之时,岑参被提拔为嘉州刺史,官位是提升了,心境却五味杂陈,想去上任都穿越不过战火。
766年,朝廷派兵前去平叛,岑参随行。结果藩镇势力迅速膨胀,几次平叛都失败亏输,只好将大权委于崔旰,只名义上归顺皇帝,达成了短暂的和平。
相对平定后,岑参终于到嘉州上任了,当时局势混乱,当地的官吏擅权自立,个个都跟土皇帝一般,不服中央管束,是君臣势力较量,争权互戮的一段时期。岑参虽被任职为嘉州刺史,但也无力掌控当地局面。
768年,崔旰入朝觐见皇帝,他弟弟崔宽担任留后,泸州刺史杨子琳率领手下乘虚突袭攻入成都,想要取崔旰而代之掠收渔翁之利。崔宽与杨子琳交战,多次失利,崔旰的偏房任氏拿出家产,招募士兵率领他们进攻,打败了杨子琳。杨子琳兵败,召集逃亡的士兵,沿着长江东下,声称要入朝。由此蜀中盗贼猖獗,四川到长安的路途完全被切断。
岑参在嘉州任上前后不到三年,名为朝廷钦赐的刺史,实际像个空架子木头人,岑参觉得再待下去不定哪天就被谁砍了,于是罢官想要回到长安,却被阻拦在路上。遇到的状况就是文章开头诗里的悲惨场面。
这战乱到底有多恐怖呢?
南方州县的密林草莽里全是亡命叛军,叛军朝夕杀人,尸横遍野,腐肉成山,饿虎扑食,乌啄心肝。血腥浸濡着岸滩绿草,江水变色。暗夜里腥风悲飒,血雨低回,磷火幽幽,忽明忽现,冤魂野鬼,哭声凄厉,山川草木也默立啜泣,这哪是人间,简直是人间地狱。
往日这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集之地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如今人迹绝断,征帆云散,只有滩头白鹭翘首徘徊。
岑参昔日想着回家时路过的巫山云雨,阳台仙踪,全被群盗占了,想去参观却只能望台兴叹。
来上任时有皇家帮忙开道,如今回去想交买路钱都不知道交给谁。蜀道难行,岑参不禁希望自己会长房仙术,缩千里地为咫尺,可一步跨至家乡,或者能像琴高乘鱼,驰空仙飞,交睫间至家也行啊。
贼寇贼寇你们不要嚣张,皇帝爱怜黎民,早晚会收拾你们,猖狂一时猖狂不了一世,何不早日放下屠刀,归顺朝廷?没有办法,只能在诗里警戒恐吓一下乱臣贼子。现实是岑参确实滞留在了异地他乡,无奈只能折回成都,等待时机。
但是岑参没有时间了,770年,岑参病逝在成都的旅舍里,他最后的时光磨灭在了朝廷与地方势力的较量中,蹉跎在进退两难的踟蹰不前里。
可是他可是岑参,他不是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吗?他写塞北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何其壮丽磅礴,他笔下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行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即使环境恶劣不堪,也处处是高昂的战斗气志。
为什么曾经激昂奋进充满斗志的诗人脸上现在是满满的无力感,面对现实这么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还是从头说起吧。
出身官宦世家,投身边塞风沙
岑参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家有三代宰相,自己的父亲虽然不是宰相,但曾当上晋州刺史也是地方一把手,他的家族是真正的大唐荣耀,奈何政治势力变化最复杂也最无情。
岑长倩当宰相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妄图继承王位,岑长倩不支持他,就污蔑其谋反逮捕下狱处死,岑羲后来当上宰相,但他和太平公主是一党,玄宗上位后被灭了族,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数十人,好在岑参不是其直系亲属,幸免遇难,父亲虽当过晋州刺史但在岑参幼时早早去世。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番政治洗牌之后,曾经的大唐荣耀变成了大唐农药。
陶行知有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岑参本来能当个官二代,命运无情,最终还是回到一清二白。祖上恩荫这扇门被关上,还好有科举考试这扇窗敞开着。
经过近十年的奔走漫游,天宝三载(744年),三十岁的岑参登进士第,终于当上了官,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成了皇家护卫队里的一员。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虽是从八品的小官,但岑参满怀信心,只要我好好干一定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在朝中当官不是那么好混的,何况是个微官冷职,想要被皇帝发现赏识太难了。
岑参内心深处是有思想大包袱的,因为祖上曾经辉煌过,所以对曾经的荣光更热忱殷勤。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在朝中混不出来那就去边关,去真正的战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当时又是繁荣盛世,带着对功名的满腔热忱,对自己到边塞戎马生涯的无限自信,749年岑参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当了掌书记。
掌书记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其人员主要来自科举出身者、朝宫、地方官和知名文士,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文职僚佐。掌书记多迁转为节度副使、节度判官甚至是节度使,其命运通常与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这里如果干得好,晋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安西四镇,即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碎叶(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因为向往,所以不觉得路远,去的脚步飞快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再往前就要进入无人区了,这里没有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有的是西北大漠的枯草沙碛,冷月残雪,越走越荒凉,越走越茫然。但是不能泄气啊,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哪怕荒僻苦寒,我只一心忠诚报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高仙芝是玄宗时期名将,他镇守安西,维护唐西陲安全,不仅擅长行军作战,还很有战略思想。位高权重,手下亲随衣甲鲜明威风凛凛者就三十人,想当他手下第一号笔杆子,不仅要有出众的文采,还要会揣摩其心思,才能完美地完成节度使与朝廷之间的上传下达,当时第一秘是一个叫封常青的节度判官。
作为一个半路调过来的文职人员,想进入安西将领的精英圈,太不容易,职场上的打击让岑参昂扬的斗志陡然下降,他写道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心情失落看到的风景也变得萧瑟孤寂。
而再厉害的将领也有吃败仗的时候,天宝十年高仙芝打了一场非常重要的败仗—怛罗斯之战。当时是西部大食与大唐在中亚地区争夺中亚地盘的关键时期,高仙芝领兵进军到大食国境700余里(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双方都将鼓衰力竭之际,唐联军临阵倒戈,与大食夹击唐军,败给大食。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在塔拉兹河畔,1万多唐军死于混乱,数千被包围的内地健儿,不得不放弃抵抗,沦为战俘。
战败的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作为高仙芝幕僚掌书记的岑参,751年底也回长安对此事述职。没有争得军功,还要面对天子问责,官职自然也没有提升,朝廷派他当大理评事,是个清要职位。
因为经历过,所以感悟更多,虽然身在长安,心里却还忧虑着西部边关,因为那场败仗,周围少数民族开始虎视眈眈,曾经最辽阔的西域版图开始逐渐缩水。朝堂之上,玄宗皇帝后期怠慢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在道,月满则亏水盈则溢,岑参也提前看到了大唐盛世背后的种种危机,满心忧思却束手无策。
好在长安城里有很多好朋友,闲暇之余还能一起出游排解郁闷,他们一行人里有高适,薛据,储光羲还有杜甫,来到了长安城南的佛教圣地慈恩寺,里面还有一座当时最高的建筑物—慈恩塔(大雁塔)。
文人登高游玩当然要赋诗唱和,岑参作了《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登上孤高的佛塔,寺庙周围古寂清幽的环境一览无余,超脱虚空的气氛,让他突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觉得佛家的清净之理讲得非常清楚我都能领悟,玄妙的善因善果我向来也信奉,不如挂冠而去,出家当和尚追求无边的佛法去吧。
众人纷纷拿自己的境遇开解岑参,高适说自己快五十了还不知前途所在,杜甫也表示自己找工作找的很辛苦,哪能随随便便就辞职不干呢!岑参自己也明白,只不过是嘴上发发牢骚而已,他自己心中背负的家族荣光都还没实现怎能轻言归隐。
满腔热血,再度出塞
开元十三年,昔日朋友兼上司封常清进京述职,皇上封他为正三品御史大夫,他的儿子受恩荫被封官,甚至死去的父母也获赠封爵,这一切岑参看在眼里,满满的羡慕嫉妒恨。
原来高仙芝败战后,节度使一职由高推荐的王正见担任,但只不到一年王正见病死,752年封常清接任节度使之职。强将手下无弱兵,封常清在边疆立了不少战功,还被新派担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岑参心底建功立业复兴家族荣耀的小火焰又燃烧起来,愈燃愈快,于是要求再度出塞。有之前的老交情,这次担任的是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由节度使选充,是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权利地位比第一次出塞时高多了,岑参又一次雄赳赳气昂昂的踏入西北大漠。
这次岑参的情绪高昂了很多,边关的景致就由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变成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兵卒们也士气高涨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送别时再看边关月也不觉得冷清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不仅是自己昂扬向上,身边的战友同事也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六月火山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对边塞军旅生活的热情比六月火山热度过犹不及,简直快要爆表。
任职闲暇之余,岑参在庭院里栽树种药,有个当地小吏给他送来了一棵很漂亮的小花植物,说是从天山南麓所得。
优钵罗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有这样的花太难得了。诗人从花叶茎色香各个方面描绘了小花的奇丽非凡。虽没见过这种花,但观其形色,应该是曾经读过的佛经中所说的优钵罗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蓝莲花。
文人最擅长借物咏怀,岑参也不例外。如此美好之花却生于深山穷谷中受严霜摧残,自开自灭不被人们欣赏。一定是你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才孤独高傲地开放在幽远僻静之处。边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真是可惜了。这花的命运多么像自己,都是怀才不遇啊。
好在封常清这个上司懂他,封常清安慰岑参,不要着急,安心工作,待到回朝述职之日一定向皇上重重举荐你的才华肯定你的功业。得到鼓励的岑参一次次为出征的将士们鼓舞送行,迎接他们的凯旋,一起在大漠中豪情宴饮…这时期岑参的边塞诗歌创作也达到巅峰,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气势。
荣光擦肩而过,仕途渐行渐远
岑参积极的迎接着每一个明天,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荣光,但他却不知道,意外比明天先来。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高仙芝封常清作为边关名将,第一时间赶赴长安抗贼,由于仓促之间招募士兵多为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难敌安禄山的骄兵悍卒,屡战屡败很快洛阳失陷,退守潼关的高、封二人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这也是当时最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各地郡县正纷纷起兵对抗叛军,郭子仪李光弼分别出井陉太原准备抄叛军老家,只要能守住潼关,叛军不日进攻无门,后退无路,安史之乱也许就不会持续八年了。
但当时任监军的是不懂作战的宦官边令诚,他几次提建议不被采纳便怀恨在心,便向玄宗密报,以谗言诬陷高封二人。战局的接连失败让玄宗皇帝心急火燎,急令智昏,玄宗大怒之下下旨诛杀封常清、高仙芝。
岑参远在西北大营留守,等待听命回中原。一心想追随上司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岑参,没有等来捷报,却等来了两位上司的无妄之灾。
……唉……!岑参连连长吁短叹,对未来又陷入茫然。
都说乱世出英雄,英雄也是需要见识与能力积累的,昔日朋友高适此时随大将哥舒翰在前线抵抗贼军,但哥舒翰敌败后被俘,高适见状不好自行跑回长安向玄宗皇帝禀报危急战势,并分析局势,得到玄宗嘉许。756年玄宗避地西蜀,唐肃宗即位宁夏灵武,高适积极献计出谋,很合肃宗皇帝作战思想,高适迎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官运。
杜甫从长安一路逃跑,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顾不上狼狈去灵武投奔肃宗,看到活像个叫花子却一片忠心的杜甫,肃宗一感动就给了杜甫从八品左拾遗的官。
岑参觉得再在边关混日子,前程就被边关风沙混掉了,就去投奔新皇帝。肃宗封他做右补阙。左拾遗右补阙都是给皇帝提意见的小官,杜甫做得很骄傲,但岑参就不得意,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读这么多年书还不如做个武夫。
其实边塞归来的岑参心态并不是太好,执着于功名的思想包袱让他变得太失落,他觉得自己奋斗这么多年,还是一事无成,各种点背阴错阳差总是让他遇上。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心心念念着复国称帝,却屡屡受挫最终发疯。
岑参没有发疯,把郁闷都积聚在了胸中,挥洒到诗中。《寄左省杜拾遗》说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他跟杜甫发牢骚,看看咱们每天做的事,清早煞有介事地随着威严的仪仗入朝,黄昏沾染一身御香而归,除此一无所获,皇帝也不搭理他们的谏言。还好当时不实行文字狱,不然杜甫要跟着他受牵连了。
唐玄宗不屑于他,唐肃宗不喜欢听他忠贞谏言,接下来的唐代宗也不怎么感冒他,一些重要时刻没有及时又犀利的反应,又没有草根们的执着顽强的精神信念,只能说岑参自身气质跟朝廷不搭,随后几年被调到外地当虢州长史,地方的二把手,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都是一些五品六品的官职,离曾经当大官争富贵的功名追求越来越远。
回不去的嵩南草堂
766年,岑参被任为正四品的嘉州刺史,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人称岑嘉州,此时心头却没有那份迟来的喜悦。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 安史之乱让盛唐变得满目疮痍,地方势力割据又残酷杀戮,河山失色。走了那么久,经历了各种战乱,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到底对不对呢?
老子说: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铣袭为上,战争不是君子的器具,不得已用之就要以凌厉手段突袭迅速结束为上策,否则因战火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受害者是黎民百姓。而自己一度想在其中捞取功名。功名没捞到,朋友也都散了,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聚在一起时没有好好把酒言欢,现在天各一方,再见无期。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功名不值得,在成都旅舍等待归去的岑参,将一生的执念释怀。年少跟家人住在一起,在嵩南草堂心无旁骛读书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时光啊。
回想半生,在边关那些年的热血激昂随风而逝,而那里的火山云,天山雪,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热海蒸腾,瀚海奇寒却经常清晰的浮现在脑海。
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棵天山脚下的蓝莲花吧。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安,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