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还得靠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想要晚年幸福,就要留下钱财,莫伸手向儿女讨要。
就是儿女很有本事,赡养父母的时候,还得看儿媳和女婿的态度,不可避免“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事实。
但是,有很多的钱财,就真的无忧无虑了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金钱的管理和利用,会涉及到道德、家境、关系、格局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对于老人来说,家庭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说明存款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需要尽快改正。
01
第一种情况:有儿女频繁追问家庭财产的下落,说明有人想要“独吞”。
自媒体人“小轮”说了这样一件事。
70多岁的袁大妈和张大爷,都有退休金,在省吃俭用的前提下,还有结余。
大儿子在大城市买房,袁大妈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债务。本以为,儿子能够迅速还钱,但是观察了一阵子之后,发现儿子的生活兵荒马乱,收入岌岌可危。
不得已,张大爷去当门卫,袁大妈去做保洁,还清了债务。
上个月,张大爷过世了。
两个儿子忘记了“尸骨未寒”的事实,开始追问袁大妈的存款。在长辈们的见证下,袁大妈把存折给了小儿子,把密码给了大儿子。
家庭的矛盾,看起来得到了化解,但是对于金钱的计较,可见一斑。
我们往后看,还会发现一个寒心的事实——要是袁大妈过世了,存款如何分配,两个还得闹一场;袁大妈生病的时候,想要取钱,得向两个儿子低头,甚至会遭到拒绝。
罗素说过:“由于惧怕失掉金钱而发生的忧虑与烦闷,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掉,而且恐惧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来,还更为不幸。”
儿女总是惦记父母的钱,儿媳和女婿在背后煽风点火,其实是制造家庭内耗,会让老人害怕,让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得脆弱。其根源,就是“独吞”的恶念在涌动,谁都不愿意做省油的灯。
02
第二种情况:有儿女坐在家里等父母变老,无所事事,说明他要“一生啃老”。
我的同事老赵,提起儿子大学毕业的事情,就火冒三丈。
老赵的儿子小赵,从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考研,长达四年之久;考不上研究生,然后调整方向,去考公务员,又过了一年多。
当然,对于小赵的理想,老赵是很支持的,只是希望儿子面对现实,有“骑驴找马”的本事。
如果家里的中年人,也像小赵一样,情况就会更加糟糕了。
一家三口、四口,在父母的家里吃吃喝喝,也不找一份正经的工作。美其名曰,陪伴父母,其实是坑害父母。
如果老人发现儿女啃老,还询问家里有多少存款,就要警惕了——也许儿女在打探家庭的底线,准备一直用父母的钱,养活自己。
特别是存款有几百万的老人,一旦被儿女盯上了,就会造成严重的依赖思想。要懂得,坐吃山空的道理。
如果说:“依人者危。”
但凡依靠老人过日子的儿女,已经身处危险地带了。如果父母病了,或者老去,儿女就会无依无靠。存款越多,越是祸害。
03
第三种情况:有亲戚反复找老人借钱,说明其“居心不良”。
在现实社会里,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
老人把钱借给了亲戚朋友,却因为自己很糊涂,压根就记不清楚过程了,也没有留下借据。当老人过世后,借钱的事情,就扯不清了。
如果亲戚朋友有良心,还能把金钱还给儿女,遵照“父债子还”的规矩。如果遇到没有良心的人,就别指望了,他们习惯了“死无对证”的套路。
偶尔有亲戚朋友来借钱,也不奇怪,谁家都有难处。
某个亲戚反复来借钱,并且从来不谈还钱的事情,或者说“要是一时半会还不起,就给你的儿女”,老人就一定要拒绝。
当老人的钱,随意借给亲戚的时候。会导致儿女、亲戚的内心不平衡,难免会滋生一种“不借白不借”的想法。
做人要慈祥,但是不要太善良。坑害老人的亲戚,也不少没有。
一些道德败坏的儿女,还会联合亲戚,把父母的钱套走。典型的“胳膊肘往外拐”。
“你有钱,你就得帮我;你不帮我,太冷漠了”,这是道德绑架,不是人情来往,不是家风。
04
如果老人发现存款已经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又应该怎么办呢?
建议老人们,要学会止损,把情感和金钱区分开,做一个明白人。
其一,财产透明化。
老人手里有多少钱,应该告诉儿女,要如何分配,也应该多沟通,避免儿女之间的勾心斗角。
金钱在手里,到底怎么花的,儿女都清楚,自然就不会总是惦记了。
其二,设立奖励制度。
对于有孝心的儿女、儿媳女婿,应该多关心,平时给一些奖励。这样的话,老人得到的关爱会多一些,并且钱也没有花在外人身上。
其三,积极行善积德。
很多大人物,把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捐出去,因此儿女彻底打消了“啃老”的想法,不得不自己去奋斗。
老人做好事,是为儿孙积德积福,是传递良好的家风。
任何家庭,金钱的问题,不能回避,老人就不要遮掩了,懂得“先小人,后君子”的套路。
当钱和情一起增长的时候,家庭就能够真正富起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