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地出现,真假争论搅得许多古瓷爱好者一头雾水。现代元青花仿品能不能达到乱真程度?这需要作辩证的分析。古代瓷器是在当时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由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而成的产品。现代仿古瓷没有条件从胎土原料、釉料配方、彩料加工、烧制工艺等所有方面完全再现600多年前的元代状况。所以说,元青花的仿品与真品在所有特征上都毫无差别是绝对不可能的。
文物鉴定属标型学范畴,即它要借助目测已知的和经过科学检测含量考证,是准确无误的典型标本,来对被鉴别器物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被鉴物的时代、性质与特征,瓷器鉴定也是这样。
古瓷器的传统鉴定,通常是以目测器物的造型、釉、青料、纹饰、胎、款识以及工艺特征等为基本手段,并通过用手摸、掂分量、听声音等一些辅助方式,来辨别瓷器的真伪和烧造窑口、生产年代及艺术价值。这种鉴定方式简称“眼学”或“目鉴”。
目测鉴别瓷器的主要方面:
1.器型:过去古瓷鉴定家面对一件鉴定对象时,首先看它的造型对不对。但现代仿古瓷高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密测试和反复试验,已能完全掌握各种配方的胎泥的烧制收缩率, 从而使高仿品在造型上几乎可以达到难辨真假的程度,所以,单凭观察和对比器形已不能完全保证鉴定无误了。我们一定要记住,古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要采取排除法从组成器物的所有要素上逐一鉴别。如果一件被称之为“元青花”的器物在造型上元青花真品看不出差别,我们只能认为在造型上排除了一个疑点而已,还要再从其他方面鉴别真伪。
2.纹饰:元青花的纹饰是有时代特征的,例如料无分水,一笔点画;布局繁满,层次较多;竹叶向上,蕉叶实心;龙身如蛇,龙爪如镰;回纹单画,树稍出刺;仰覆莲瓣互不相连,三道弯如意开光等等。这些特征在有关元青花的名著如叶佩兰的《元代瓷器》、朱裕平的《元代青花瓷》中均有叙述。
3.青花料:是不是真元青花,用青花料来分辨是一种最有效、最便当的方法。元青花的仿品在青花料的发色和色料在纹饰画面上的表现最容易露出破绽。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属进口料,近年组织过中国专家赴土耳其参观托普卡比宫珍藏元青花器的蒋奇栖女士考证,它就是产于伊拉克的萨马拉青料。萨马拉是古波斯帝国的制陶中心,富藏钴矿。萨马拉在古代叙利亚语发音为Sumra,苏麻离当为它的汉语音译。
苏麻离青属天然矿物料,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微量元素。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不含砷等微量元素,因此无法用国产青料进行苏麻离青料呈色的仿制。然而近年来确实有不少赝品在青料的发色上同进口苏麻离青料已十分相近。
4.胎质:看青料向胎面的下沉附着现象。苏麻离青料比重较大,在烧制中若窑温正常就不会向釉面扩散,而是在釉汁底层发生晕散。侧看釉面会发现所有青料纹饰部分都有下凹现象,只是青料极淡处不太明显。
一是不要把锰锈斑当成铁锈斑。不少藏友曾经拿着明清时期低档民窑青花瓷问是不是元青花?因为他们看到在青花纹饰的浓重处有“铁锈斑”。其实这是国产青料加工粗糙或者下等青料烧制时产生的锰锈斑。铁和锰两种元素在地球上大都有共生现象,国产青料都是高锰低铁型,如果原料淘炼不细,锰杂质剔除不净,在烧制中就聚集起来经二次氧化成锰锈斑。
瓷器怎么鉴定最为准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重视,利用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研究的工作也不断加强,科学仪器的鉴定也对文物鉴定起主导作用,而很多人对科学仪器鉴定持怀疑态度,普及科学仪器鉴定的原理及重要性将越来越有必要。
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假、质地、用途和价值的过程。在各种鉴定方法中,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于文物产生的年代久远,大多比较脆弱易损,因而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获得对文物或古代器物的真伪、古物材质、加工工艺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信息。
可检测类型器主要包括瓷器,青铜器,金银器,陨石,玉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其测试原理是利用先进的光谱技术对物品中的原料配制的化学组成,如瓷器中的釉料化学成分配比值,青铜器中铜质配比值,金银器中金银比重及微量元素配比值,玉器中质地成分含量值,角质器中角质成分含量值等进行测定及光谱分析,并将测试得出的数据与国家文物数据库中标准数据进行比对,根据因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质地甚至不同地质特点而产生的细微成分差别来准确定位被检测器的年代、产地等信息。
检测具体方法是,将需要检测的器物放入仪器内,根据不同质地的器物选配适当的光谱头,经抽真空后机器开始进行光谱测试,从而测出器物内部所含化学成分或其物质含量,再将所测试出的数据通过与国家文物数据库数据比对,得出对比结果,出鉴定报告和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