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合群是堕落的开始,独来独往是强大的开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是把“独来独往”和强大联在一起。
有人故作清高,有人主动退群,有人宁愿死扛,也不愿意求人。
其实,并非圈子无用,而是你入错了圈子。
人到中年,你在什么圈子,就是什么命,越早懂得越好。
好的圈子,就像一双翅膀,带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02
人到中年,“遇对人”很重要。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非常喜欢“割席断交”的故事。
东汉末年,一个叫管宁的人,和同学华歆一起读书,华歆读书不够专心,去看外面的马车。因此管宁把席子隔断,和同学保持距离,以示断交。
我的同桌,拿起书本就打瞌睡,还有呼噜声。我非常讨厌他,于是和他绝交了,即便是天天坐在一起,也不会说一句话。
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坐在教室里,都不好意思不努力读书了。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读书,除了讨论题目,就没有人讲闲话了。
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我倍感清新。
在书里,我还读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春秋时期,他们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一些,管仲家庭条件不算太好,出资少一些。
为了补贴家用,管仲常常把赚到的钱,没有入账就给了家人。
到了年底分红,鲍叔牙主动分一半给管宁。
有人说,管仲出资少,平时又拿钱给家人。凭什么要得一半的红利?
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需要钱,他应该主动帮助一把。
原来,朋友交往,不仅需要“割席断交”,还要互相体贴,无私帮助。
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对于朋友,真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任何时代,都有好人和坏人,如果遇到了一个坏人,你就认为全世界都是坏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当你坐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压根就不好意思不读书;当你和朋友一起狠狠赚钱的时候,钱多钱少,都会很有成就感。
人到中年,如果能遇到几个离谱的朋友,建立一个小圈子,就是你的福气。
03
人到中年,“圈子”左右了你的人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什么人,就会加入什么圈子;你加入什么圈子,你就会变成什么人。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到这样一件事。
教授的一个朋友,本身是学外语的,就读的学校,也不是名校。可是,他却一心要进军金融行业。
为了融入到金融圈,他每天都坐公交车去波士顿的金融街。
那时候,波士顿的公交车,一个小时才有一趟。但是他没有退缩,自己带了干粮,到金融街“转悠”——打听金融公司的名字、负责人的情况、内设什么部门等。
他还打听到了很多公司的电话,主动打电话过去,推销自己。
后来,他真的成为了金融行业的大人物。
事实告诉你,想要在哪一个行业有所作为,就主动加入这个行业里的圈子。
如果你盲目排斥圈子,就会失去很多机会,也会把人生路上的贵人,关到门外。
要懂得,你选择独来独往的时候,不仅把无用的社交扔掉了,也把有用的圈子,扔掉了。
04
人到中年要懂得,鸟择良木而栖,人择善圈而处。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主动找到秦王,推销自己。可是,秦王认为他学识不够,拒绝了。
后来,苏秦努力读书,向赵王推销自己,终于得到重用。
秦军围攻赵国,赵王不知所措。一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请缨,要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搬救兵。
毛遂分析利弊,楚王答应了派兵。
三国时期,刘备本是平庸之人,但是他结交了张飞和关羽,还请诸葛亮做军事,得到了赵子龙等大将,终于在蜀地称王。
人啊,单打独斗,不过是做了以卵击石的事情。不管你多强大,也只是匹夫之勇。
《孟子》里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王的权势,不过是老百姓给的,如果他滥用职权,到头来也要跌落神坛,一败涂地。
大到国家兴衰,小到超市、饭店经营,都需要借用群体的力量。
05
结束语。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说:“认准长远,认定自己,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跟了那个圈子之后,你会跟着圈子不断往上走。”
花朵的美丽,是因为有绿叶衬托;高山的巍峨,是因为有平原的对比;领导的魅力,是因为有下属的功劳;生意的兴旺,是因为汇聚了人气......
任何时候,要记住,独木不成林,盲目孤独,对自己并没有好处。
你以为,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不过是以偏概全,过度放大个人的力量,忽视群体的作用。
一滴水,融入到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关键是,你要找到合适的圈子,远离阻碍你发展的圈子。
《大学》有言:“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活得很累。如果你不借力使力,那就更累。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还是卑微的劳动者,你都要想办法得到圈子里的利益。
当你被孤立的时候,就像一只落单的孤雁,怎么飞也飞不高。
命好的人,总与高人来往,勤与能人共事,常与福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