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小学生良好良好习惯及其培养(林如原创)

时间:2022-04-22 10:43:21 热议 我要投稿

小学生良好良好习惯及其培养

陈林如原创

(原载《江西教育》1991年第9期,评为《江西教育》1991年优秀稿件三等奖)

明明是我原创的论文,可编辑说是别人的,只好把发表的杂志与获奖证书晒出来以证真伪。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已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都将发生深刻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能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能提高学习技能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意志努力,减轻精神和体力疲劳,使小学生学得更自觉、主动、轻松、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二,能促进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曾抽样调查过87名学习习惯好的四年级学生,91.3%各科成绩单均在80分以上,反之,那些听课习惯、作业习惯不好,没有养成预习、复习 、记笔记等习惯的学生几乎100%是成绩中下的学生。

第三,能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力等心理品质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还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深刻影响,甚至终生受益。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学目的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小学生需要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我们认为,首先应培养以下一些学习习惯。

1、有规律地进行学习的习惯。做到一日起居、学习、休息、锻炼、活动有规律,基本做到有序进行。

2、整理和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例如,上学前或临睡前会清理书包,准备上课需要的用品,会整理自己的书桌等。

3、预习的习惯。每次新课前自觉预习。

4、复习的习惯。每上完新课后会自觉复习。

5、专心听讲的习惯。能集中思想,专心致志,不为别人或外界干扰所影响。

6、勤记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课、看书看报随时记笔记。

7、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例如,碰到生字新词就查字典找答案。

8、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先看书再做作业;按时完成;独立思考;书写规范;做完认真检查;批改后认真阅读,错了及时订正等。

9、勤学好问,爱动脑筋的习惯。遇事喜欢寻根问底,不弄懂弄通心不踏实。

10、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1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12、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习惯。

13、读书看报,勤奋自学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逐步形成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分重点地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教育、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抓早抓小,分段训练。

习惯有两种:好习惯和坏习惯。习惯往往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要培养好习惯就比较困难。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小学生年龄小,比较单纯,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于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因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从进校门抓起,抓得越早,效果越好。同时,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儿童提出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的要求。有的习惯于要从一年级开始训练;有的要从中年级开始要求;有的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要求。例如复习的习惯,低年级主要是读和背,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学会自觉整理笔记本,归纳学习要点等等。

二、建立规范,明确要求。

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上也是一种规范化了的行为方式。要养成好习惯,就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好习惯,好习惯的要求是什么。小学生知识较少,是非辨别能力差,对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全然不知,有的朦朦胧胧,有的甚至以错为对。因此,要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告诉学生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并相应提出 一些具体化、规范化的行为要求,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样事要这样做,什么样事不能这样做。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行为规范,学生才有了行动的准则,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才有了前提和基础。

三、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习惯是在克服随意性行为后稳定下来的心理定势。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和儿童的爱玩好动、兴趣不稳、随意性大等到体现少儿心理特点的行为发生冲突。比如,要做作业了,电视中却有一个有趣的动画片想看。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就会丢下作业不做。因此,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自控力。例如,要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如果学生没有按要求做,就坚决叫他重做;再没有写好,再重做,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决不能姑息迁就。我们认为,在晓之以理、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这种近于苛刻的办法,并不是不尊重学生。事实证明:没有严格的要求决不会有良好的习惯。抽样调查学生作业书写情况,我们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老师要求严的班级,作业书写绝大多数是工整的、规范的。

四、针对特点,科学训练。

习惯的形成方式有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等,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科学的训练,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警句提醒法。在自己的家里、房间、教室等醒目处,贴上一些警戒自己的格言警句,用以随时提醒自己,按规范学习,停止随意性行为。

2、工作程序法。设计一天的常规性学习活动程序,规定每项活动的时间、内容,每天坚持按程序按要求进行学习,久则自成习惯。

3、一日反馈法。每天晚上临睡前,回忆一天学习活动中哪些按规范做了,哪些没有做好,督促自己明天矫正,防止养成不良习惯。

4、奖罚强化法。分教师给予奖罚和学生自我奖罚两种。对的奖励表扬,错的批评处罚,多次强化,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逐渐使正确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5、情境感染法。利用趋众心理,创造良好习惯的情境,使小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自觉和无意识地模仿、认同。例如:打了预备铃,全班同学统一在桌子的同一位置放好书本、作业本、文具盒;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要坐端正,静心听讲。这种情境会统一大家的行为。

6、竞赛促进法。利用少年儿童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特点,开展好习惯的竞赛,例如,比作业书写工整规范,比坚持不懈预习复习……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强化。

7、榜样示范法。把学习习惯好的同学或某个同学某一方面的好习惯作为榜样,号召大家学习仿效。

8、机械重复法。在某一时间固定做某一种活动。时间久了自成习惯。有位教师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前先拟好提纲,次次检查落实,到了五年级,这班学生都养成 了写文章先拟提纲的习惯。

五、家长配合,双方协作。

学习活动不仅在校内,还有不少时间是在家庭进行的。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到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介绍学校种种常规,介绍培养训练的方法,向家长提出配合老师进行教育训练的具体要求。这样,教师与家长协作 ,学校与家庭配合,双方努力,就能有效地消除学生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原载《江西教育》1991年第9期,评为《江西教育》1991年优秀稿件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