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悉心教导和辛勤付出是啥意思

【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

2月8日,杨毅顺利完成驰援黑龙江的任务,回到南京,开始一周的隔离休养。大年初二,记者拨通了她的电话,话筒那头的声音柔和而沉稳,说到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她表示很开心。她亲和、善沟通,乐观、总是笑意盈盈,却又有基于精湛医术的自信甚至不容置疑。

国家疫情防控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身份,注定了在战斗打响时,杨毅必须挺身在最前线。在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的带领下,一道战疫的铜墙铁壁在江苏筑起,江苏创造了确诊病例零死亡的奇迹。她把江苏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最大限度提高了重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重症医学越来越被全社会认可。

2月14日,杨毅结束隔离休养。记者问她,没回家过年,家人理解吗?杨毅说,不回家过节是医生的常态。我的家人说,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开心就好。云淡风轻的回答,仿佛这一年来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抢回生命的那一幕幕惊涛骇浪,全都被她忘却了。

五十多天跨城查房,近五万公里行程,交出了江苏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零死亡的成绩单

2020年1月底至3月初,杨毅在担任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感染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期间,连续五十多天在全省奔波,行程近五万公里,她却感觉不到累。

清晨7点在南京办公室,上午10点到达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下午3点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这是杨毅日复一日的跨城查房轨迹。疫情期间,13个地级市,她每个至少去过3次,有些城市甚至跑了十几趟。

江苏省卫健委领导担心时间长了,杨毅的身体受不了,建议她进行视频会诊,杨毅却婉拒了。新冠肺炎是一种未知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只有跟它近些、再近些,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杨毅回忆,2020年2月初,她突然接到电话,徐州有位重症患者危在旦夕,她立即坐上当天最早的一班高铁赶到徐州。当时患者已出现心脏骤停、呼吸衰竭、休克等危急症状,她带着当地医生,守在患者床边,从原发病、呼吸、治疗、器官支持等各方面评估病情,连呼吸机参数等细微条件都考虑在内。一次、两次、三次调整治疗方案,终于看到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渐渐好转,杨毅这才放心离开。六七天后传来好消息,患者转危为安。

一个重症病人救治成功不代表所有的救治都能获得成功。杨毅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加强全省的重症患者管理,让所有重症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她向江苏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出分片区管理,将全省28家定点医院划分成5大片区,由知名专家担任片区长,负责片区内重症患者救治,每天及时上报重症患者病情,以便她及时掌握全省情况,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重症医学规范管理。

杨毅发现既往对于重症患者的一些救治手段,如果早期运用于轻症患者,就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重症的发生。无锡有一位患者是聋哑人,不配合医护进行俯卧位通气,可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很有可能转成重症。杨毅在纸上写下趴过来,用呼吸机,能救命,和病人反复比画沟通,病人消极的情绪被纾解,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驻守本省看家,杨毅和同行们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3月14日,江苏省本土重症病例清零。杨毅团队自豪地向全省人民汇报: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江苏实现了!

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国智慧

在隔离点休养,杨毅依旧闲不下来,和同事们云讨论患者病情、进行临床科研教学……当收到远方战友们发来的新春祝福,她才会暂停手头的工作。

杨老师,这一年您辛苦了!感谢您的悉心指导和辛勤付出,您在战斗中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和信任。我代表黑河人谢谢您!一条条来自远方的祝福,表达着东北同行们的感激之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安排,从2020年4月起,杨毅赴黑龙江、吉林、新疆参加抗疫,把江苏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到当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8日,杨毅再次驰援黑龙江,在寒冬里跑遍了黑河、绥芬河、绥化、哈尔滨四座城市。

我们对病情的发展预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心中有数’、更趋近‘精准’。杨毅告诉记者。2月6日,当杨毅即将离开哈尔滨时,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55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8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陆续转为普通型,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重型患者全部清零,223人顺利出院,回家过年。

命运与共,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回忆起2020年3月18日,江苏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两个14天零新增,杨毅称这是个让人既激动又安心的时间点。就在当天下午4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办公室里,一场关于疫情的国际云对话正在进行。意大利、西班牙等7个国家的32家医疗机构的专家医生在线提问,如何发现早期重症患者?如何降低病死率?

我的建议是及早对病人筛查,提前进行干预。会上,杨毅分享了重症患者治疗经验。这是杨毅连续50多天抗疫后,逐步摸索出来的江苏经验,在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的时刻,尤为宝贵。

江苏经验的核心经验为三点,即病区分层管理、治疗关口前移,以及探索为新冠肺炎肺纤维化患者施行肺移植手术。

‘江苏经验’的亮点之一是俯卧位通气的前置应用。日常临床实践中,俯卧位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的经典治疗手段,既往都是放在气管插管之后、作为挽救性治疗措施。但本次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我们对轻症患者,即在施行气管插管之前,就采用了俯卧位通气,有效降低了其转为重症的风险。杨毅介绍。

一年来,杨毅先后向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同行们介绍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她将江苏经验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重症医学期刊上,并被《美国医学会杂志》引用,特别是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

锻造善战团队的气质和灵魂,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我们是一个在邱海波教授带领下的‘善战团队’。杨毅告诉记者。去年一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东大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几乎倾囊而出,除了看家守牢江苏的重症救治医护人员外,几乎所有医护人员跟随邱海波分八批驰援湖北。

一场大考考得好,在于平时的训练有素。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将此形容为魔鬼训练,对每个人的工作错误零容忍。

就比如交班这件在大家看来特别简单的事,在我们这儿可能需要重复十余次,直到讲得清清楚楚为止。杨毅说。此次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的交班,就显示出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训练有素,交班都交代得事无巨细——为什么要做这个治疗,怎么做,做的过程中、做完后如何规范管理,什么时候应该撤掉这个治疗。

这种严格到近乎苛刻的作风让整个团队迅速成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除了邱海波和杨毅两位60后,还有一批70后、80后、90后进入大家的视野,成为该医学科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第一份血气分析、第一例经口吸痰气道管理、第一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第一例深静脉置管……无数的第一次都有莫敏、潘纯等80后冲锋陷阵的身影。

杨毅特别提起本报2020年4月11日刊发在一版的深度报道《江苏90后武汉战疫记》,讲述了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四位90后护士坚守武汉的故事。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号令声一下,群里100多位医护人员很快齐刷刷地回复:随时待命!其中包括很多80后、90后的同事。这些年轻一代的担当让杨毅欣慰和感动,她说:青年一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国家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中起到了引领作用。2020年,中大医院获批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所以,当有人问我对新年的期盼时,我说我就希望国泰民安。电话那头的杨毅又笑了。这是一位驰骋万里归来的白衣天使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

(本报记者 苏雁)

搜索建议:悉心教导和辛勤付出是啥意思  
热评

 裁员200万人?中石化这回应绝了

今天,微博上有不少媒体都放出消息称,中石化准备裁员200万人。消息出现之后,网友纷纷表示震惊。但震惊的原因并不是中石化裁员,而是中石化居然有这么多人。有网友表示...(展开)

热评

 20元钱解决了700元才能解决的...

呼和浩特炽热的阳光,让我这辆十二年的老世嘉扛不住了。离开宾馆准备返回三门峡的那天早晨,拉开车门的瞬间我愣住了,整个车顶棚耷拉了下来。随即我明白了过来,哈哈笑了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