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走南闯北,会结交很多人,有同学、同事、战友等,还有一起合作的朋友,爱过的人。
为了生活,每天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去聚会,就是有人请你参加喜宴,也是匆匆忙忙去吃个饭,或者请熟人带个红包。
人老了,退休了,时间也充裕了,再不去参加聚会,就显得不够意思了。如果身体好,把去远方聚会,当成一次旅行,也蛮好的。
想法很乐观,现实却有点悲观。聚会可以,但是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01
清朝时,有个画家叫石涛,他很喜欢游山玩水,然后用画笔记录美好。
1705年,住在扬州的石涛六十多岁了,看着窗外的秋景,心情不好不坏。
重阳节时,有很多人,登高望远,不惧阴雨。
忽然,一个戴着斗笠的朋友——道某推门进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石涛开心地接待朋友,然后热情地喝茶聊天。
当道某提出,一起云游,找更多的朋友相聚时,石涛拒绝了。原因很简单,石涛一把年纪了,身体也不太好。加上自己忙于绘画,总觉得在有生之年,有太多的东西,没有留住。
被拒绝的道某,有些伤神。石涛说:“老夫旧有登高兴,筋力年衰不自由。”说完,送给道某一幅幅。
最后,石涛和道某,看过门口的秋菊,就作别了。至于运行和聚会的事情,也释然了。
很明显,一个人到了老年,病痛在身,是不要去聚会的,特别是去和远方的人相聚。车马劳顿,自己吃不消;要是路上有三长两短,组织聚会的人,会受到牵连,甚至会因此陷入自责。
除了病痛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不适合参加聚会。你千万不要随口就应承下来,临近聚会那一刻,再去拒绝,就不好办了。
首先,很久不联系的人,忽然喊你去聚会,要委婉地拒绝。对方请客吃饭的目标,不一定很单纯。你问他,他也不会直接告诉你,或许是一场推销会,或者是借着朋友的名义,让你去投资。
与其一直内心悬着,不如拒绝了,让对方不能伤害到你。如果要重新建立关系,也要有一个互相重新了解的过程,不是一场聚会就行了。
然后,聚会的地方,有你厌恶的人,就不要去参与了。你也一把年纪了,何必看别人的脸色呢?
坐下来吃饭,端起酒杯敬酒,却发现厌恶的人,你会很难受。眼不见为净吧。
再后,自己的钱包不足时,后不要去聚会了。吃饭是AA制,还是谁买单,反正是要花钱的。你不能白吃白喝,也不要把钱消耗在聚会的地方。
省下钱来,为自己的养老多考虑。尤其是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做人抠门一些,是应该的。
最后,你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就不要去凑合谁的聚会的。很多人,骨子里是习惯独来独往的。中年时,和同事应酬,都是勉为其难。
你不要在职场上混了,何必强迫自己去聚会呢?谁和谁,都是靠自己的。年轻时,都靠不住,更何况是老年人?
聚会或者不聚会,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尊重别人的脸色。
人逢喜事精神爽,若不是喜事,那就精神萎靡。你应该在聚会之前,多看情况,千万不要进入到令人难受的聚会场所,看到不想见的人。
02
苏轼是一个很喜欢聚会的人。他在任何地方任职,都可以结交朋友,动不动就赋诗一首,彼此取乐。
在黄州时,书法家米芾去拜访他,说:“我从湖南那边来的。”
推杯换盏之中,苏轼提出建议,要学习晋朝人的书法。因而,米芾的书法发展有了方向。
1101年,苏轼经过了多年的磨难,回到了南京。米芾热情地邀请他游览金山。当时,苏轼六十多岁,米芾五十多岁。
聚会的时候,喝了冷饮,加上身体本就抱恙,导致苏轼一病不起。
古代,很多名人,对聚会特别热情,却因此伤害了身体,甚至毁掉了前途。后半生的福气,显然是不够珍惜的。
有句忠告:“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也就是说,伤害一个人的东西,往往是他很热衷的东西,或者很擅长的东西。
一般来说,人老了,会更加热情一些,但是热情过度了,会害了自己。因此,要学会冷一点,聚会的事情,该拒绝就拒绝,因此翻脸了,也没有关系。
如果请客的人,真正对你好,那么就是“三五知己小聚”,而不是一大群人“嗨起来”。
通常来说,家庭聚会、三五知己聚会、家庭附近的同学小聚、不远的亲戚家有喜事......在身体好,经济不困顿的时候,你可以参加。并且要告诉儿女,自己去参加什么聚会,避免担心。
当然,还建议老人们,去聚会的时候,带上老伴,不要一个人到处晃荡。多一个人,多一些办法,也能互相照顾。
03
人老了,做任何事情,要权衡利弊。适当自私一些,为自己多考虑,才有来日方长。
走得越远,看的风景越多,认识的人也多,但是你不要把所有的人,都请到生命中来。越是老了,越要做好减法,在乎你的人,不会忽然喊你聚会,而是随时联系你,关心你,互相会走动。
这一生,就是一路遇见,一路再见。遇见之后,不分开的是老伴;遇见之后,总是顾着你的,是儿女;遇见之后,常常记挂的是知己。此外,都随缘吧。
上半场,下半场,管好自己的生活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