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凡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中宝协首饰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英国珠宝历史学会会员
自古至今,珍珠一直作为独特、珍贵的材料被用于首饰设计当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专业张凡副教授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珍珠如何长青的话题。
唐朝公主李倕冠饰
唐朝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不仅有很多著名的女性历史人物,也诞生了很多稀世珍宝和珍贵文物。2021年,首都博物馆展出了唐朝公主李倕的一件冠饰。这件冠饰上镶嵌了很多美丽的珠宝,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珍珠点缀其中。唐朝女性是如何看待珍珠的呢?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宠爱的是梅妃,后来梅妃不再受宠,曾作诗“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意为即使收到皇帝赐予的珍珠也不足以安慰自己寂寥的心。由此可见,在唐朝即使是皇帝的宠妃,对珍珠也是很期待的。
唐朝公主李倕冠饰
透过这件冠饰的细节可以发现,珍珠均被绿松石、玛瑙等贵重宝石托了起来,由此可见珍珠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人们发现珍珠不仅珍贵,还有着非常特殊的光泽,像天空中的星河与夜晚的星光,所以常用珍珠来形容女性的温润细腻、高贵典雅。
宋仁宗皇后像
在宋仁宗皇后的画像里,白色的珍珠在她的冠饰和面部装饰中都处在显著位置,可见当时流行用珍珠来衬托贵族女性高贵的身份、高尚的品格和优美的女性感,也可见在当时珍珠代表着一种时尚。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珠玉的采集十分困难,要得到一颗珍珠不仅需要耗费很多的财力,还要经历很多艰险。而得到珍珠后其所开心的事莫过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即无论时间怎么推移,它值得被永久珍藏。
清朝三嵌耳饰
到了清朝,珍珠依旧是等级的象征。其中,三嵌耳环是皇室女性的标志,能佩戴这种耳环的多为皇后和贵妃。
清朝嫔妃等级头饰色彩体系
在清朝嫔妃的头饰色彩等级体系里,白色是高级的象征,在白色的珍珠、玉石、银器中,珍珠是排第一位的,白色为本、本是根基。珍珠是由自然生命孕育的珍宝,它所蕴含的生命之灵气与女性孕育生命的特质不谋而合。
明朝万历孝靖皇后凤冠
在定陵出土的明朝万历孝靖皇后凤冠上,金龙口衔珠穗,星星点点的珍珠镶嵌于点翠如意祥云纹间,非常灵动柔和,给人以星河般的美感。可见中国古人使用珍珠,不仅仅考虑到了珍珠材质的名贵,还考虑到了所谓“天人合一”的结合方式。
贵州省博物馆藏明朝金龙凤冠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两顶明朝的金龙凤冠,这两顶冠饰由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进行修复,我也参与其中。
在修复时,我发现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就是冠饰的凤上都有用弹簧丝顶着的珍珠。当把这组冠饰修复好后摆在那里,只要有人在这个空间里走动,弹簧上的珍珠就开始不停地颤动,有着非常强烈、自然的动感。
我们都在谈如何让传统活化、如何把传统带到今天的生活中来,而这件凤冠在设计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何让珍珠动起来引起了我的思考。珍珠的颤动感本身就是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得益彰的,人的灵性与珍珠的光芒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于是我在作品里就开始采用这样的工艺方式。
在《衍异》系列作品里,我大量采用了这样的弹簧丝,并缀上中国养殖的珍珠,这种珍珠具有非常丰富的颜色,营造了出彩的视觉感。
国外很多媒体对这个系列的作品特别感兴趣,大家也在探讨什么是新时代的奢侈品,其实它不仅仅是材料的名贵,还要有地域的文化特征,以及把各地域的传统文明转化成现代文明的设计手法。在整个系列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也考虑了珍珠和人之间的搭配关系。因为珍珠本身并不像有些宝石那么抢眼,它很温润、很柔和,所以其实它自己本身有很好的保护属性,能够帮助形成非常好的人与自然之间的链接关系。
在制作过程中,铜丝采用的是明朝“狄髻”的一种工艺,编织成形后,在上面鎏上渐变的金色,然后就可以缀珍珠了。缀珍珠就是把不同纹理、不同色泽的珍珠,跟弹簧丝一起一个一个缀在金丝网上。这是一个特别享受的过程。
《衍异》系列作品有很多简约的线条,跟珍珠的结合也非常巧妙,很多外国朋友也特别喜欢。瑞士前任大使夫人在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时,特别佩戴了这样的珍珠项饰,她认为这款项饰既具有中国风格,又具有很好的现代性、世界性。
珍珠一直深受设计师的喜爱,在探索把传统融入现代、制作符合新时代、新审美作品的过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珍珠饰品设计创意。
(本文根据张凡副教授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图片由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