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文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与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对话节选。
作者 | 张帅 来源 | 阿里开发者公众号
云原生数据库不是弯道超车,是换道超车。
数据库、芯片、操作系统并列为全球信息技术三大件,也是企业技术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互联网、金融、政务、电信、制造等主要行业都依赖于数据库技术和产品。在云数据库诞生之前,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巨头统治着这一领域。
技术领域的创新可分为两种,渐进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在一个格局稳定的行业中,具备优势地位的老玩家并不担心其他厂商推出渐进性创新技术,凭借行业积累和资源沉淀,他们往往能轻易赶上并保持领先,只要自身不发生战略误判,领先优势甚至可以持续经年。
与之相对应的是,老巨头可能产生明显的路径依赖问题,毕竟谁会愿意“革自己的命”呢?
破坏性创新往往不会发生在原有巨头身上,而是由行业大势挟裹新的入局者,谱写新的故事篇章。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蔚为壮观,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取代马车,现在轮到云数据库取代传统数据库。
数据库始于1960年代,在它的发展史上,你可以听到一些响亮的名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BM推出了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并首次提出关系数据模型;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oneywell(霍尼韦尔)、Ingres等一众厂商构成了数据库行业的早期时间线。
此后数据库迎来了黄金年代,Oracl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IBM DB2等一批有代表意义的数据库崛起,并且交错发展近四十年,直到今天仍然在企业生产系统扮演着重要的核心角色。
本质上,数据库的发展与底层技术的突破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成型,在企业场景的淬炼与IT基础设施的适配下,演化出适应当时需求的形态——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都是时代的产物。
云计算正在改变一切。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稳态IT”建设模式很难满足更大数据量、更强计算、更敏捷业务的需求,云数据库替代传统数据库,云计算资源取代私有计算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业务价值,“敏态IT”变成了核心竞争力,没人不爱云计算。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从传统数据库到云原生数据库,所要付出的努力,不逊于数据库诞生以来的任何一次改变。云计算最大的技术变革是资源池化与资源解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高可用、容器化部署、智能化运维等核心能力。云计算时代,数据库值得重新做一遍。
李飞飞认为,在云计算大潮下,云数据库这个新的赛道上,中国的云原生数据库在很多技术创新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以阿里云PolarDB为例,从2017年启动自研,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在弹性场景下成本仅为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十分之一,如今已经实现了计算、内存与存储资源的“三层解耦”、多主多写、HTAP、Serverless等功能,以上皆为全球首创或业内领先的技术。
这是一次中国底层技术换道超车的机会。
以下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与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对话节选,以李飞飞第一人称口吻叙述,经编辑。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关注公众号【阿里开发者】获取更多福利!https://mp.weixin.qq.com/s/6FVYLeaD-FCQaC4Ajg4iXA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