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五官的位置重要的是互相的比例关,脸型就是指面部轮廓的形状。脸的上半部是由上颌骨、颧骨、颞骨、额骨和顶骨构成的圆弧形结构,下半部则取决于下颌骨的形态。面部形态与人种因素相关很大,不同人种在面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面形可形象化的分为方形、倒梯形、圆形、椭圆形、瓜子形等若干类型,亦可根据面高(鼻根至颏下)和面宽(两颧骨最高点间)之比分为宽面型与窄面型等五级;鼻型分为狭鼻、中鼻和阔鼻;胡须多少可分为5级;蒙古褶(也叫做内眦赘皮)可分为四级。
中国人面部特征主要分为七大类型:环渤海类型、华北类型、西北类型、中原类型、苗瑶类型、百越类型、北亚类型。环渤海类型、华北类型、西北类型均属远东(东亚)人种;中原类型、苗瑶类型均属东亚人种与华南人种之间的过渡类型;百越类型属于东南亚人种;北亚类型属于北亚人种。
一、东南亚人种--百越类型
河姆渡文化及其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骨头颅表明:面部低而略宽,,眼眶低,高颧骨,鼻型短宽,鼻根低矮,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0~163BM,女性平均身高152~155CM,主要分布在在广东、广西、海南岛、浙江、福建、江西、台湾、,与东南亚11个国家民族有渊源关系。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绝多数是O1a、O2a,另有一部分O3-M122,母系mtDNA多数是B4、D*、F1a、M7
这类人群均属东南亚人种百越类型:面部低而略宽,,几乎没有蒙古眼褶,眼眶低,高颧骨,鼻型短宽,鼻根低矮,口大厚咀唇上唇突出,胡须较少,身材矮小。
二、过渡人种--苗瑶类型
大溪文化及其屈家岭文化出土的人骨头颅表明:面部低而略宽,,眼眶略低,鼻型短宽,鼻根低矮,多数表现为短圆脸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2.3CM,女性平均身高156.1CM,含有较多的接近现代南亚人种的因素,介于华南人种与东亚人种之间,主要分布在在湖北、湖南、贵州、江西、重庆四川、江南地区。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绝多数是O2a、O3d、D1,母系mtDNA多数是B5a、C、D*、M*。
苗瑶类型:面部偏圆偏短,眼眶略低,鼻型短宽,鼻根低矮,内眦赘皮零级居多,蒙古褶不发达,胡须较少,身材矮小。
三、过渡人种--中原类型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具体分布的遗址数量情况是:陕西省2040处、甘肃省1040处、河南省1000处、山西省1000处、河北省50处、湖北省23处。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骨头颅表明:面部低而略宽,,眼眶略低,鼻型较短,鼻根不高,多数表现为圆脸型,成人男人平均身高167M,女性平均身高158CM,含有较多的接近现代南亚人种的因素,又接近东亚人种,介于华南人种与东亚人种之间,主要分布在在陕西、甘肃、河南、晋南、冀西南。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绝多数是O3-M134,母系mtDNA多数是D*、M*M7。
中原类型:面部低而略宽,,眼眶略低,鼻型偏短,鼻根不高,下巴偏宽,胡须较少,中等身材。
四、远东人种--环渤海类型
大汶口文化及其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骨表明:面部既高且宽,眼眶高,鼻型高挺,颌骨较宽,多数表现为长方脸或者国字脸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72.25M,女性平均身高163CM,在全国新石器时代居于首位。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山东、豫东、冀东、辽东半岛和淮海地区都有广泛分布,留下了东夷先人的活动遗迹。山东、东北、冀东人群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大汶口人的体质特点,身材高大。在豫东、苏北、淮北地区,相当一部分人也有大汶口人特征。近代2000万山东移民闯关东,现在有70%东北人都是近代山东移民后裔。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绝多数是O3*-M122、O3a4-002611,显然是东夷集团的主体类型,因为这个单倍群在藏缅语人群中很稀少,但是在汉族里的比例却能占到较大的比例;母系mtDNA多数均为B4、D*。
这类人群均属远东人种环渤海类型:面部既高且宽,眼眶高,下巴骨宽,鼻型高挺,内眦赘皮一级,胡须较多,身材高大。
大汶口文化西夏侯组鼻高57.1MM,高于其它新石器文化,居于首位。
大汶口文化组颅高141.7~148.3MM,在全国新石器文化时代居于首位。
大汶口文化居民脑容量平均为1527.6毫升,是新石器时代最大的。
大汶口文化组平均身高172.25厘米,在全国新石器文化时代居于首位。
大汶口文化组上面高77.3MM明显高。山东人常见的长方脸型,和这个数据有很大的关系。
五、东亚人种--华北类型
兴隆洼及其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头颅表明:面部狭长,眼眶高,鼻型狭窄,颌骨尖窄,多数表现为锥子脸或者瓜子脸型,成人男人平均身高166CM,女性平均身高157CM,主要分布在在冀北、晋北、东北通古斯、内蒙古南部,最可能与日韩O2b人群有渊源关系。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O3-M117、O2b、N,母系mtDNA绝多数是D*、M*。
这类人群均属东亚人种华北类型:面部狭长,眼眶高,下巴骨尖,鼻型狭窄,内眦赘皮2~3级居多,蒙古褶非常发达,胡须稀少,中等身材偏瘦。
六、东亚人种--西北类型
大地湾文化及其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头颅表明:面部略窄,眼眶,鼻型高挺,颌骨适中,多数表现为倒梯形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7CM,女性平均身高159CM,主要分布在在甘肃、陕北、青海、宁夏等黄土高原、羌藏族群。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多数是O3-M134、D1、D3,母系mtDNA多数是D*、M*。
这类人群均属东亚人种西北类型:面部较窄,眼眶偏高,下巴稍窄,鼻型略窄,内眦赘皮1级居多,胡须较少,中等身材。
七、北亚人种--北亚类型
北亚类型:面部既宽阔且扁平,内眦赘皮2~3级居多,蒙古褶非常发达,颧骨明显突出,鼻根低矮,胡须稀少,身材矮胖,主要分布在中亚、外内蒙古、东北亚(达斡尔族、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朝鲜族)。这类人群的父系Y-DNA单倍群多数均为C3、N,母系mtDNA全是C、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