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主要根据Edmondson分级法。《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也基本采用此分级法。该分级标准的主要依据包括:癌细胞胞浆嗜酸性着色程度,胞核大小,核浆比例,核着色深度,细胞功能及组织结构等。具体标准如下:
I级癌细胞形态似正常肝细胞,胞浆明显嗜酸性,易见胆汁颗粒;核圆而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少;核浆比例接近正常;细胞排列成索状,索问血窦明显,衬以单层内皮细胞。
Ⅱ级癌细胞略异型,胞浆嗜酸性和颗粒性强;胞核较大,核着色深浅不一,核仁明显;核浆比例接近正常或略增大;细胞多见腺泡状排列,胞浆中有较多胆汁小滴。
Ⅲ级癌细胞异形明显,胞浆呈嗜碱性着色,胆汁小滴少见;核大而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着色不一致,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偶见索状排列。
Ⅳ级癌细胞形态变异大,可呈梭形或多形性巨细胞或小细胞;细胞排列松散,无一定结构;偶见血窦;核大,核仁不规则,核浆比例明显增大;偶见胆汁或无胆汁颗粒。
上述肝细胞癌分级中,I、Ⅱ级分化高,Ⅲ、Ⅳ级分化低。I级罕见,Ⅳ级少见,多为Ⅱ级和Ⅲ级,其中以Ⅱ级最多见。通常病程晚、肿瘤体积大者,分化差,级别也高。同一肿瘤标本的不同区域,
癌细胞分化可不一致,需多取材制片,以上要分别进行分级,但I级肝细胞癌与肝腺瘤或交界性增生有时很难鉴别,甚至是不可能鉴别。I级癌与Ⅱ级癌的划分也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