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中国艺术刷爆了三百年前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朋友圈

时间:2022-04-19 15:07:32 热闻 我要投稿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随着音乐响起,在众人的期待中,国王身着中式服装,坐在“八抬大轿”出场,引发全场惊叹。而这个“中国式”舞会,只是在欧洲持续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热”的一个片段。今天我们就走进法兰西辉煌的象征,凡尔赛宫,看看都有什么样的来自东方的神秘宝贝。

路易十四的画像,在这幅画像中路易十四化身艺术和科学的保护者。其实最初中法两国的交往就是以科学交流为开端的/Jean Garnier(让·卡尼尔)/约1672年

其实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憧憬已久,无论是马可波罗对中国文明的盛赞,还是利玛窦神父翻译《四书》中的之乎者也,中国,这个来自东方的古老国度一直都是欧洲人心中的白月光。加上18世纪中国处在康乾盛世,而欧洲还饱经战乱,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对中国太平盛世的描述更让欧洲人对中国憧憬不已。

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他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是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图为利玛窦身着汉服。

众多憧憬者中就包括太阳王路易十四,1688年,路易伸出了橄榄枝,派遣以洪若翰神父为团长的赴华传教团远赴中国。传教士们带来了法王的问候以及30箱科学仪器和书籍作为见面礼送给康熙,来自西方的礼物让龙心大悦。康熙爷还提拔了其中两名传教士进宫,担任他的科学顾问。一个是西方的太阳王,一个是东方千古一帝,同样幼年继位,同样雄才大略,更有着同样强烈的了解世界的愿望,两个统治者隔着半个地球惺惺相惜,开启了中法持续至今的交流。

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著名的镜厅接见暹罗大使,大使带来了大批精美异常的中国艺术品献给国王,其新奇的风格和精湛的做工都让路易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686年

路易十四曾经在1688年写给康熙帝一封信:“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洲科学…我们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6位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送达。图为信件的复制品

于是自17世纪末开始,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大量进入法国,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路易十四也成为了”中国热“潮流的引导者。这一只精美的白玉杯来自中国明朝,杯柄是一对雕琢的栩栩如生的龙,是路易十四最早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之一,是他从权倾朝野的首相马扎然的后人手中买回来的。

路易十四收藏的来自明朝的白玉杯/1368-1644年

神秘美好的东方虽一直被西方人所憧憬,但是却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脑补,直到1654年,有个叫尼霍夫的人跟着东印度公司访华,才让西方人有机会”看到“中国。在尼霍夫的著作《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记实》一书中,他尽职尽责的用大量的篇幅和版画介绍了17世纪的大清帝国。这是最早西方有关中国的游记画册之一,也是欧洲人第一次有机会“见到”有关中国的视觉形象。

尼霍夫笔下的中国

尼霍夫笔下的广东藩王平南王尚可喜,在书中尼霍夫提到受到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的接待,说顺治爷是个年轻男子,皮肤很白,穿着像是用黄金织成的衣服/1655年

最让尼霍夫念念不忘的,还要数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它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流光溢彩,经尼霍夫一传播成为了西方人眼中东方建筑的代表。路易十四也为这个中国建筑所震撼,于是他在1670年在凡尔赛宫建了一座“特列安农瓷宫”,宫殿有青花彩釉瓷装饰的栏杆、屋脊和檐口,从花园喷泉到瓷瓶瓷砖都有着中国建筑风格,而这也是欧洲首个中式建筑,和法国的代表凡尔赛宫相对,实现了东西方的对话。

尼霍夫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欧洲首个中式建筑——特列安农瓷宫

人们除了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还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生活习俗以及装饰样式,汉风()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就包括对皇帝的想象,“中国皇帝的历史系列”挂毯是自1690年开始由法国博韦皇家手工工厂完成的,一共有九张。主要描绘了中国皇帝的日常生活场景,在法国人的想象中,中国皇帝和法王路易十四一样胸怀大志,生活在辉煌荣耀中。

巴黎的尚蒂伊城堡有一间著名的“大猴子室”,内部是十八世纪盛行的中国式装饰,当时的城堡主人在1737年请著名的装饰画画家克里斯托夫·于埃将此厅的四面墙上画满了以猴子为主角的中国式图案。对于没见过猴子的法国人来说,猴子也和瓷器、漆器一样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所以当时被作为时髦的东西画成了装饰画,在于埃丰富的想象力中,猴子像人一样,出征战场,打猎作乐。

大猴子室的装饰画细节部分

这一张尤其出色的“天文学家”主题挂毯绘制了顺治爷和天文局的传教士们在一起的场景。画面中有很多天文相关工具。左侧的顺治皇帝身着红袍,胸前有象征王权的龙刺绣,旁边着清朝官服的是帝国天文局的首脑Adam Schall神父。右边的小孩子是后来的康熙大帝,南京大报恩寺的五彩琉璃宝塔作为中国建筑的代表也入了镜/18世纪早期/法国博韦皇家手工工厂

另一张中国皇帝航海图,在中国风格的船中,皇帝着清朝服饰坐在华盖之下,背后以城市为背景,阳伞、龙和装饰船的花环都很有中国特点。

到了路易十五和十六时期,中法双方关系更进一步,中国热风潮全面扩大,中国艺术对法国的影响也更为深刻。这个时期我们能看到很多法国画家想象中的中国生活情境,画家绘制的油画中有中国造型人物,花鸟、景观,构成了特有的法式中国风情的画作。这一张由布歇创作的中国垂钓图,就融合了中国元素的古典神秘和洛可可的柔美明媚风格。

中国垂钓图/布歇/1742年

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设计师皮耶芒也擅长于画中国风题材,他想象中的中国是一个梦幻、美丽而和平的国家,因此他的画中常有各种异国的植物、花朵以及物品。这幅中国风的画作描绘了一对船中的夫妇和岸边的小孩。

路易十五有一套以中国狩猎情景为主题的“异国狩猎图”,一共九张,是在1735到1739年由包括布歇、佛朗索瓦·特洛伊、卡尔勒·梵鲁等路易十五青睐的宫廷画师共同完成的,画像为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加上鎏金画框,用来装饰国王凡尔赛宫的房间。

中国狩猎图/让-巴蒂斯特·佩特(Jean-Baptiste Pater)/1736年

这边路易十五忙着装饰中国风行宫,那边“朕就是这样汉子”的四爷雍正面对异国的“奇装异服”正也无法抑制住体内cosplay的洪荒之力。据说他通过法国传教士从巴黎订制了一顶超极豪华的大假发,加上路易十五同款大衣和丝巾,于是就有了这一副爱新觉罗·德·胤禛打虎图。两边的皇帝你想象我国家风景,我cosplay你国家的服装,都玩儿的不亦乐乎。

雍正行乐图之一

在18世纪中期,来自中国瓷器和法国的铜鎏金相互搭配非常流行。这只香水龙头就是典范,它也是现今凡尔赛宫内唯一经过鉴定属于路易十五的中国瓷器。瓷瓶来自中国,由法国工匠加上了洛可可风格的铜鎏金支架、手柄以及盖子,就变成了有着法国特色的香水龙头,洗手的时候香水就从天鹅的嘴巴流出来,如同水龙头一样。

路易十五的香水龙头,瓷瓶是乾隆年间制作,铜鎏金是在约1743年加上的

对于中国艺术,法王们还集体表现出了“爱你在心口难开”。在当时如果国王公然表示出对中国风的狂热,不免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因此在雄伟的宫殿里国王会向众人展示法国文物、支持法国艺术家,以表现国王的爱国。而乡间行宫,或者是私人住宅,才是真正显示国王品味和爱好的地方。比如路易十五非常喜爱的一个行宫,舒瓦滋城堡(就是按照国王喜欢的远东品味建筑起来的。

路易十五的舒瓦滋城堡

路易十五著名的情人蓬帕杜夫人租住过的香姆城堡(Chateau de Champs)客厅中墙壁上装饰着蓝色的中国风景图

这张精美的抽屉柜就是由法国著名家具大师安托万-罗伯特·哥德罗(Antoine-Robert Gaudreaus)为橱柜整体由黑金两色组成,铺盖了一层巴黎制造的黑漆,漆片画是从一个由暹罗大使献给路易十四的漆画屏风上摘取下来镶嵌到橱柜上的。把来自远东屏风上的图案镶嵌在家具上在当时非常流行,也算是把中国的东西改造成为法国的造型。

带漆片画的抽屉柜/安托万-罗伯特·哥德罗(Antoine-Robert Gaudreaus )/1744年

这张有着东方风格的乌木漆片画橱柜是法国著名家具大师让·亨利·里茨内尔(Jean Henri Riesener)为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制作的/1783年

这张带折叠板的书桌上的漆片画描绘了包括品茗在内的中国日常生活情景/匠人:René Dubois/约1770-1775年

法王路易十五的正宫皇后玛丽·莱辛斯卡(来自波兰,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她在凡尔赛宫为自己打造了几间充满了中国艺术品的“中国小厅”。屋子里包括表现中国风情的画作、壁纸、稀有的中国瓷器和漆木家具,也有法国画家所画的一些中国元素图案。

路易十五的皇后玛丽在1761年为自己的中国小厅定制的四副中国风情巨幅画作

其中一副画的是品茗和抽烟的情景

中国风壁纸在16世纪晚期开始流入欧洲,在当时暹罗大使送给路易十四的宝贝中就有来自中国的壁纸。到了路易十五时期中国风壁纸极为风靡,法属东印度公司一船一船的从遥远的中国运过来,很快就被贵族们一抢而空。在当时的凡尔赛宫以及王室贵族宫殿的墙上、烟囱都能见到大量精美的中国壁纸。

壁纸最常见的设计是以一棵或两棵树为主,枝干婀娜弯曲,细碎的叶子和花朵占满整个构图,几只小鸟点缀其中,整体看来轻灵又华美。这一副壁纸描绘了鸟儿在开花的苹果树上/中国广州/约1750年

孚日省一处城堡的中国风壁纸

中国瓷器被视为“东方的魔玻璃”,一直受到欧洲人的珍爱,通常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末代法王路易十六两口子都喜欢中国瓷器,因此路易十六时期凡尔赛宫增加了大批精美的中国花瓶,配上法国匠人华丽的铜鎏金底座或手柄。除了来自中国的宝贝,国王也会购买皇家塞弗尔瓷器厂的中国风格瓷器。

路易十六收藏的瓷瓶,瓷瓶来自康熙年间,铜鎏金底座是在约1770年左右加的

这一对绘制了中国花园图案的瓷瓶是路易十六在1780年举办的皇家工坊年度展览上购得的,后来被安置在国王豪华的卧室中。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会把她收藏的顶级宝贝放在她凡尔赛宫的闺房里,其中就包括这一对康熙年间单色釉彩水罐,加上法国皇家铸铜雕刻师皮尔·古铁伊尔(Pierre Gouthière)的鎏铜底座和手柄。手柄和底座的山羊、女性头像以及葡萄花藤让这件作品充满了瓷器的细腻和柔美的女性色彩。

玛丽皇后收藏的一对瓷水罐,瓷罐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制作,铜鎏金是在约1785年加上的

这三只塞夫尔出品的蛋形中国风瓷瓶也是玛丽皇后的心头好,瓶身用金色勾勒,图案的轮廓也多用金色,凸显出中国人物、风景以及服饰和花卉,营造出一种中国丝绸装饰图案的感觉。

玛丽皇后收藏的康熙年间景德镇瓷瓶五件套,瓷器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制作,铜鎏金是在约1785年加上的

这个小狗造型的漆器盒子也是玛丽皇后非常喜爱的中国风格艺术品

1774年,路易十六把小特里亚农宫送给了自己年轻的小皇后,当时中国式的花园特别流行,于是玛丽决定在这里也建造一个中国风格的花园,里面还有一个中国式的旋转木马,基座由孔雀和龙组成,主杆上饰有中国风格图案。

小特里亚农宫的中国式花园以及旋转木马/ Claude-Louis Châtelet(克劳德-路易·夏特莱)/1786年

不同于皇阿玛雍正的沉稳内敛,自小顺风顺水的乾隆皇帝性格则外向的多,喜欢积极的向外国友人宣传自己的赫赫战功。他在1765年向法国订制了16个金属刻印图,主要以乾隆南征北讨四处打胜仗为主题,和他自己作的诗相配,并希望能在法国制作、刻印出来。皇上的订单当然得非常重视,刻印画由巴黎著名刻画家Cohen操刀,来来回回用了好几年,乾隆非常满意。

这幅刻印图表现了乾隆皇帝和士兵一起庆祝战争胜利的庆功宴上的情景

这张瓷画像是由常驻北京的传教士的一幅乾隆皇帝的水彩素描的原型上绘制而成的,也算是法国人对乾隆的一个直观印象。画中的乾隆爷穿的很暖和:头戴皮帽,帽顶上点缀了一颗硕大的珍珠,身着高领皮毛大衣,高鼻梁大眼睛,五官立体,一脸严肃。金质画框周围也绘上了中国风格的花鸟。

乾隆皇帝的瓷画像/ Charles-Éloi Asselin(查尔斯-埃洛伊·阿瑟林)/约1776年

除了国王和王后,王公贵族们也是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一把好手。比如路易十五的女儿们也像父亲一样喜爱塞夫尔出品的中国主题瓷器。这一套带托盘的瓷茶具就是路易十五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或阿德莱德公主)购得的。托盘的描金图案是常见的中国人物和植物,粉蓝绿三色勾勒出含蓄细腻的中国风格。

中国图案的茶具/塞夫尔/1775年

瓷盘的中国人物图案细节图

阿德莱德公主和维多利亚公主一起购置的另一套塞夫尔出品的中国风茶具/1774年

阿德莱德公主收藏的中国风格瓷瓶/塞夫尔/1781年

普罗旺斯伯爵,未来的路易十八收藏的乾隆年间景德镇的青花瓷瓶,铜鎏金底座是在约1775年加上的

中国热从路易十四开始,持续了整个18世纪,中法两国的交往不含主权扩张的意识,只是纯粹的艺术欣赏和交流,而那也是最后的宁静和快乐:随后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曾让人无比景仰的中国也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幸而还有那些留存下来的精美瓷器、壁纸以及画作,提醒我们几百年前两大文明曾跨越千山万水,激荡起绵延至今的涟漪。

中国花园/布歇/1742年

小编 | mickey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