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迎来了今年的第11个节气——小暑。暑就是“炎热”的意思,而古人又把炎热分为不同的程度,其中小暑节气的时候虽然已经很热了,但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它“小暑”。
关于小暑节气的到来,古人是根据“斗柄指向”法观察得知的,其中当北斗星勺柄指向丁位时为小暑。其中“丁”是十大天干中的第四个,代表星火燎原。夏火迸星光,千丁胆略壮。
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小暑的标志是入伏,即小暑节气后马上就要入伏了,农谚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其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
今天就是小暑节气了,而在民间则有“小暑三不做,一年病不沾”的说法,就是说到了小暑节气的时候,有三件事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了,这样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不然的话就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那这三不做到底是啥呢?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还是要了解一下的。
①不要剧烈运动,避免中暑。
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老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是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要加强锻炼,这样身体强壮了才能少生病。而在三伏天的时候,也要加强锻炼。
但是需要注意,这里的“夏练三伏”也是有说法的,就是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千万不要顶着烈日去锻炼,或者是做剧烈运动,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在生活中不少人到了夏季的时候常说的“口头禅”就是“热死人了”。其实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真的会热死人的,其中就是“热射病”。
前面也说了,到了小暑节气以后就要入伏了,即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最闷的一段时间来了,这个期间的气温很高,是很容易中暑的。尤其是在室外的环境,因此我们就要在这个期间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的室外环境中,以减少中暑的风险。
②不要贪凉,尤其是吹“过堂风”。
在炎热的季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最舒服的就是能让自己凉快了。比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购买了空调,夏季就是靠“空调续命”。
但是在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当人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脱掉衣服,或者是到一些凉快的地方待着,比如巷子里就很凉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乘凉可以去巷子里,而睡觉可千万不要在巷子里。
老祖宗就传下来一句忠告“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所谓的穿堂风就是从巷子、室内穿堂而过的风。在小暑以后,虽然气温高,十分的闷热,但过于追求降温可能导致身体受凉,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特别是要避免吹过堂风,因为过堂风通常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区域,容易使人受凉,严重的会使人浑身不舒服,还可能会导致面瘫。
这也是缘于古人的一句忠告: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相信不少人也应该听大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别人刚站起来的座位,不要立马就坐上去了。这可不是迷信,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夏不坐木”也是如此。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木头一般是指室外的木板凳、木椅子等。比如在公园或者自家庭院角落的座椅。这是因为夏天本来气温高,且降雨比较多,而放置在外面的木板凳经过风吹雨淋,木头吸水会变得更加潮湿,中医讲“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身体遭受外界的湿气就包括这一种。
看似木板凳很干净也没有水,但是它内部是潮湿的,如果坐在这样的板凳上就容易导致湿气由下而上侵袭身体,可能会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甚至是还可能会诱发皮肤病、风湿关节炎等等。总之,就是在夏天尽可能的少坐被淋湿的木椅子。
以上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同时要注意的是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空调了,但也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另外就是要告诉小孩子,尽可能远离水源,千万不要私自下塘下河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