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内地登记结婚人数创下了1986年以来的新低,仅为683.3万对时,我们有必要从楼市角度看人口,从社会角度看阶层,对当前的情况做个判断:
这轮经济周期和楼市行情,到底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还是两者兼有?
这两周读了两本日本人写社会问题的书,分别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和《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结合这两本中的内容和咱们的问题,和大家聊聊天。
01三不主义
最近有个梗很火——
“上班和上学之间,你会选择哪个?”
“我选择上香。
.........
当大家以为青年失业率达到20%,年轻人应该去人才市场排队、投简历,给各企业HR展现自我风采的时候,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 欧美4/大恒指26/小恒指12 详Zdlinb,年轻人却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佛祖的怀抱。
从什么时候开始“佛系”、“躺平”、“三不主义”成了年轻人时髦的话题和行为准则了呢。
那么,什么是‘三不主义’?
就是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
‘三不主义’大概的逻辑就是:
嘿!我不结婚也不生娃,就不用为了学区房而买房,所以,“0“负债的过完这一生,所以,拼搏啥奋斗啥,只要够花就躺平。
与年轻人“三不主义”现象相对应的是三组数据,分别如下:
结婚——
2022年结婚人数683.3万,比2021年减少80.3万,创下了1986年以来的新低
生育——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
楼市——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创近7年来的新低;
商品房销售额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正大国际期货主账户成本条件: 欧美4/大恒指26/小恒指12 详Zdlinb,创近6年来的新低。
从数据维度看,不婚、不生、不买房的三不主义在2022年地被完美的诠释和演绎。
那么,站在未来看当下,处于十字路的我们该走向何方?
来,看看前车之鉴的日本。
02M型社会。
在日本战后50年代到70年代,整个社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出现了“新中产家庭”的社会阶层。
在这些新中产家庭中,从“普通家庭”进阶成为“新中产家庭”的人数随着经济发展尤为可观。
因此,这个时期日本整个社会呈现“中产化”的倾向。
但在1995年之后,原本坚不可摧的中产阶层逐渐形成两极分化。
一部分年轻人的少年时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享受了非常富庶的生活。
随着年龄增长,踏入社会后,这部分年轻人感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在不断减少,
所以——
他们对于结婚、生育、消费还保持曾经的标准没有信心。
所以,他们选择“向下流动”。
日本“下流社会”中的“向下流动”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部分中产家庭的孩子不再循序渐进的选择结婚、生育、买房。
而是选择低欲望的生活,他们对未来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阶层提升不再抱有希望。
另外一部分年轻人积极进取,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步入“上流”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流”和“下流”阶层接受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会进一步扩大、巩固阶层差别,从而让阶层固化。
由此,M型社会在日本产生。
什么是M型社会?
简单来讲,就是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动下,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收入阶层的分布即往底层阶层和高层阶层上下两极移动。
高等阶层和中低阶层贫富差距增加,迈向了左右两端高峰、中间低谷的“M型社会”。
当阶层固化之后,居住的地区也开始固化。
这两本书对“上流”、“中产”、“下流”阶层人的居住地区进行了绘图分析,但很多表述和翻译并不符合咱们的阅读习惯,我就把一些结论性的内容说给大家:
#东京本地以外的人难以进入上流阶层;
就像北京的圈子一样,外地人想要融入北京的某些圈子,太困难了
#不同阶层的人居住区域相对固化,且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
以深圳为例。
福田、罗湖、南山、前海,龙华等区域生活的人,除了工作之外,大部分生活轨迹都在各自的生活区域内。
#城郊两极化;
这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明白。
03看看我们
过去20年我们大概销售了2.4亿套商品房,这些房子的总市值大概在450万亿到500万亿之间(博鳌论坛数据)。
预估到2022年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大概在550万到570万之间(房地产蓝皮书数据)。
因为中国家庭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子上,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国中产家庭所有资产约等于550万亿美元。
这是我们过去20年,一代人奋斗的财富,也是GDP保持高速增长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一次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我认为——
在经历三年口罩后,国内中产作为一个阶层正在快速缩水。
这主要体现在——
国内房地企业暴雷、互联网企业裁员,金融企业降薪等,一批高薪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正在被优化。
曾经被媒体和品牌定义的“中产”们正走出办公室,或围上围裙,或在公园里晃荡,或漫无终点地奔跑在城市街头期盼多巴胺的降临。
我想,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可能快速增长,低增长、阶层固化会成为常态。
那么,选择躺平向下流动,还是秉承应变之道努力向上并没有标准答案。
在这两本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比如,量入为出,减少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
比如,放弃对文凭的追求,回到教育的本源,而非只为了应试;
比如,住你可持续负担的房子,永远对于“地理套利”要活学活用。
文章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中产作死三件套》的梗——
房贷近千万;
配偶不上班;
二娃上国际。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每当提及低生育率和日本,很多人都会提及“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提及日本房价暴跌的过往。
但我想告诉大家,即便日本房价暴跌,日本房贷利率低至1%,日本东京的房价和购房成本,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都是望尘莫及的。
#无论任何国家,繁荣的关键都和土地使用方法息息相关。
城市更新其实就是大型城市大规划的再开发方案,也是促进经济的重要举措,换句话说,部分大型城市还会再迎来一轮城市核心区域的再开发。
#随着阶层固化,三不主义现象日趋严重,大城市人口密集度高的区域,长持的租赁型资产会有更好的收益;
毕竟,不买房可以,但不能睡马路啊,不婚、不育、不买房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啊。年轻人越是“三不主义”,租赁市场越是繁荣。
最后——
回归文章开篇的问题:
这轮经济周期和楼市行情,到底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还是两者兼有?
我认为兼而有之。
今天的话题有点超纲,就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