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王冰玉退役(冰壶王芮退役)

资料图:王冰玉在比赛中。中新社发 王韶骅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2日电(李赫)34岁的王冰玉退役了。她是冰壶女神,是世锦赛冠军,更是曾经的中国冰壶队队长。

冰壶,18年,从少不经事、到世界冠军,曾经想着就这样打一辈子吧,想着自己站在2022赛场的样子,幻想着自己40岁参赛时的情景,想着参加老年组比赛时可能还是会碰见现在的这群对手。感恩一路来你的陪伴,我是如此幸运,换个位置,我也依然爱你,依然愿意为你战斗到最后一刻,感恩更感谢所有爱冰壶,支持冰壶的人。王冰玉这样写到。

王冰玉出生于1984年,虽然出身于一个冰上运动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冰球教练,但其实小时候,她最爱的,是暖乎乎的火炉子。

资料图:王冰玉代表哈尔滨队出战全国冬季运动会。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上中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与冰壶结缘。而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为了什么而生的。显然,王冰玉是属于冰壶的,连她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一个冰字。

2007年-2010年,她和柳荫,岳清爽,周研组成了中国冰壶四朵金花,这是中国冰壶最美好的记忆。

2009年,韩国江陵女子冰壶世锦赛上,王冰玉带领中国女子冰壶队在决赛中战胜经验老到的瑞典队夺得了冠军,实现了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当时,中国女子冰壶队成立仅仅6年,当时,王冰玉还只有25岁。

资料图:四朵金花中的王冰玉、岳清爽、周妍(右起)都来自哈尔滨队。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王冰玉和她带领的中国女子冰壶队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一度不为人所知的冰壶运动,在她和队友们的努力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关注。

不久后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她又带领中国冰壶女队历史性摘得铜牌。领奖台上,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和周妍在五星红旗映衬下绽放的笑容,定格成为永远的经典。

2013年5月,王冰玉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新郎叫王冠石,王冰玉说,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就因为同喜欢冰壶而聊得很投缘。慢慢地,爱情的火苗就被点燃了。

资料图:2013年5月,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王冰玉大婚。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连她的另一半,都是冰壶带来的。因为结婚,王冰玉曾短暂隐退,但伴随着索契冬奥会的脚步,她又重新踏上了冰面。

2014索契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以循环赛第七名的成绩结束了奥运之旅,那也是四朵金花最后的时光。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2月17日晚,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冰壶循环赛最后一轮,中国队以6-10不敌瑞士队,以4胜5负无缘四强,结束了本次冬奥会之旅。图为中国队王冰玉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之后,王冰玉在2015年喜得爱女,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周研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四朵金花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

队友换了,可王冰玉还在。

2010年后,国际冰壶水平突飞猛进发展,之前打着玩的欧美国家开始职业化,集中培养模式下的中国队后劲不足问题爆发,战绩一落千丈。

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已经身为宝妈的王冰玉和周妍挺身而出,重新归队。

资料图:老将王冰玉(左)与周妍在比赛中观察对手。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2016年第十三届冬运会冰壶赛场,王冰玉虽然是哈尔滨队的替补队员,但她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

随后的2017年札幌亚冬会上,已是老将的她又率领中国女子冰壶队勇夺冠军。

9年前在这里,我们拿到世锦赛冠军,没有错失机会;9年后在这里,我为队伍感到骄傲,我们同样没有错过站在奥运赛场的机会。 感性的谈吐背后,王冰玉的面色沉静。

一年后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女子冰壶队遗憾无缘四强,王冰玉也并没显露出太多失望。

资料图:2017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王冰玉(右)获颁表彰优秀运动员的Frances Brodie奖。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那时她曾经动情地说:2022年如果有需要,我一定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是啊,之所以能够不为眼前失落遗憾遗憾,是因为觉得还有下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

然而最终,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仍旧不敌岁月无情的流逝。

18年的冰上峥嵘岁月,如今34岁的东北姑娘,生命中一多半是时光是在冰壶赛道上度过的。她的职业生涯也覆盖了中国女子冰壶迄今为止所有的荣光。

资料图:王冰玉(中)与年轻一代的队友王芮(左)和刘金莉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如今的王冰玉终于褪下战袍,随之而去的还有她辉煌以及无可复制的冰壶时光。

退役前的王冰玉已在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任职,未来将以另一种身份继续为中国冰壶和2022年冬奥会做出贡献。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无论去与留,她都已在赛场上为中国冰壶拼尽全力了。因而当王冰玉真的选择离开,我们能做的只有轻轻道上一句:再会了,为国而战的姑娘。(完)

搜索建议:王冰玉退役  王冰玉退役词条  
热闻

 孔子“温故知新”的认知观

在教学上,孔子首先强调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孔子由近及远的具体做法是“能以近取譬”,就是用学生们日常熟悉的事物作比(譬)喻,来说明较深远的、抽象的道理。孔子多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