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县
锦县位于辽西走廊东部,大凌河下游。东邻北镇县和盘山县,西接朝阳县及锦西县,北抵义县,南濒渤海。面积二千八百九十五平方公里。人ロ六十ー万ー千九百四十八人,汉族居多,还有满、蒙古、回、藏、苗、朝鲜、锡伯等民族。划为ニ十八个农村人民公社,四个镇,辖四百八十ー个生产大队。县人民政府驻大凌河镇,距省会沈阳一百八十八公里。 锦县除北和西北部属于丘陵地带外,其余大部为平原。大、小凌河穿境流过,京沈铁路、沈山公路横贯东西。矿藏资源有铜、铁、锰、重晶石、珍珠岩、石油、煤炭等。锦县海岸线长达九十四公里,除产鱼、虾、贝类外,还产海盐。 县(州)之名始于辽代,起源小凌河。《奉天通志》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曰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锦川,县名亦取于此。” 锦县(州)战国时是燕辽西郡地。秦、西汉属辽西郡。东汉为辽东属国地。三国属幽州昌黎郡。晋朝的前燕、后燕时属平州昌黎郡,仍属徒河县(《奉天通志>卷五十ニ)。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隋为辽西郡之泸河县。唐属营州,在境内设汝罗守捉。辽代始建锦州,辖永乐、安昌两县,属中京道。金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三县,属北京路。元沿称锦州,属大宁路。明为广宁中左二屯卫。清为锦州府所辖的锦县。清光绪三十ニ年(一九O六年)分锦县西境设锦西厅(在冮家屯)。清宣统三年(一九ー一年)裁县归府。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隶辽沈道。一九二九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于民国二十ー年(一九三二年)仍属锦县。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实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ニ月一日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锦县曾为我党的游击区。一九四六年至ー九四八年一度被国民党领属,当时仍称锦县。 一九四八年十月锦州解放后,锦县人民政府设在锦州城北流水堡屯。一九四九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村,隶属辽西省。一九五四年撤销辽西属辽宁省。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为锦州专员公署辖县。为锦州市辖县。 ( 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改锦县为凌海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