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有一句话叫,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可见,阳气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据调查显示,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那么,怎么把阳气补回来呢?
重点来了。
补阳第一招是勤晒太阳,借太阳的火力来温暖周身。
补阳第二招是远寒凉,多吃温热的食物,像生姜、肉桂就很好。
补阳第三招是多运动,动则生阳,运动产生的阳气也能帮助到我们。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阳虚的朋友来说,仅凭前三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第四招就要借助药物了,有理中丸,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作用要更迅猛一些,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理中丸的大哥。
到这里还不够怎么办?
那就要请出我们中医界元老级别的“人物”了,它就是四逆汤。
四逆汤比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都要厉害。要不怎么能称之为回阳救逆第一方呢。
四逆汤也是张仲景的方子,四指的是四肢,逆是逆冷的意思,四肢逆冷,言外之意也就是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所以名字虽然叫四逆汤,实际上只用到了三味药材:制附子、干姜、炙甘草。
很多朋友一看到附子就开始担心了,担心附子的毒性,担心用不好反伤身。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现在能买到的基本上都是制附子,经过炮制以后的附子,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毒性降低的同时药性也降低了,这是不能否认的。
附子可以补全身的阳气,它进到体内以后不喜欢待在一个地方,喜欢走来走去。四逆汤之所以能回阳救逆,靠的就是附子。所谓回阳救逆,就是说阳气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那个冷汗啊一直往外冒,收不住,整个人快要虚脱掉了,附子用上,可以把人救回来。
除了附子,还有人参,阳气已经很虚很虚了,像烛火一样微弱了,看那烛火,哪怕你人只是从旁边经过一下,它也要左摇右晃,已经虚弱到这种地步了,怎么办呢?人参、附子一起用,合起来叫参附汤,也是回阳救逆的汤方。
好,再说回四逆汤。
附子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张仲景呢又加了干姜进去,为什么要加干姜?
阳虚之人,体内是一派阴寒之象,阴寒会把阳气遮挡住,把阳气隔绝开来。就像人坐在飞机上,透过窗户向外望,乌云密布,乌云之下是阴暗的,而乌云之上呢阳光灿烂。这乌云就好比是阴寒邪气。
干姜它是辛散的,可以把寒邪散开,让阳光透下来。干姜和生姜比起来,药性更深入,可以一直往里走,走到脏腑经络,把潜藏在里面的寒邪散掉,为附子开路。附子有了干姜的帮助,如虎添翼啊,那阳气输布的道路岂不是更加通畅?
有了附子,有了干姜,还不够完美,张仲景又加了炙甘草。我们知道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补脾益气,性格非常好,好像跟谁都能和得来,它和寒药放到一起就清热,和热药放到一起就温补。
但是它炙过以后,清热的作用就被削弱了,补益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它主要是补脾,脾在中医五行中属土,土能干嘛,能伏火。
过去家里面没有暖气,冬天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就在屋里备一个火盆,靠火盆来取暖。但是火盆是不能烧一个晚上的,这是很危险的,但是也不想白白浪费掉,怎么办呢?智慧的古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临睡觉的时候把火种挑出来,再把木炭烧出来的灰盖在上面,火藏在里面是不会熄灭的,第二天只要拨开灰,添点柴,很快它就烧起来了。这叫以土伏火。所以中医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莫测,它是很贴近生活的。
干姜把阴寒散开,附子把阳气补进来,就像在体内点了一把火,炙甘草的加入,是让这把火烧得更持久,又不至于说烧得过旺,否则那身体也是受不了的。同时甘草在这里还能牵制附子的毒性。
这就是张仲景的四逆汤,大家看,这样的组合是不是非常的巧妙?
四逆汤:干姜9克、制附子12克、炙甘草6克,附子先煎40分钟。
简单说说阳虚有哪些表现。
阳虚之人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怕冷,总觉得寒气和风一个劲儿地往身体里钻,好像要钻到骨头缝儿里去,手脚是冰凉的,膝盖、胳膊还有后背也是凉飕飕的。
小便是清长的,尿液一排出来像水一样,淅淅沥沥的好像总也排不干净。小便次数也多,这边一杯水才刚下肚,那边可能立马就要跑厕所了。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不敢吃水果,不敢吃生冷的。
早上起来容易打喷嚏,流鼻涕,就是阳气被寒邪困住了,阳气升不起来。
从舌象上来看,舌质淡,苔薄白。
最后帮大家捋一下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四逆汤,它们三个之间究竟是怎样一个次序:排在前面的是理中丸,然后是附子理中丸,它们两个搞不定的,四逆汤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