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的收视率一路飙升,豆瓣开分拿下了8.4,是个可喜可贺的好消息。不过,也有网友说,赵丽颖主演的《风吹半夏》根本是玛丽苏文学,因为里面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拼了命地在帮女主,并列举出了以下几点,一是男人出发点不同,但都归根结底拼命帮她;二是连男二的女朋友阴差阳错地去帮她;三是许半夏生意翻盘成功,是靠在路上偶遇。
这部分网友的观点是认为尽管从剧集开播以来 ,该剧一直在说自己是大女主励志商战沉浮剧,将其包装成时代精品,但本质上,部分剧情的处理还是和玛丽苏爽文没有什么区别,剧中出现的所有男人都爱女主角。针对这种声音,正在追剧的粉丝提出了反驳。因为并不是女主角能得到所有人的帮助就等同于玛丽苏。
在剧中,许半夏展示了很强的个人性格魅力,并且对待人实诚,对伙伴掏心掏肺,这样优秀的人肯定总是能够吸引到很多人愿意去帮她,剧里面为许半夏能够顺利地获得成功做出了很多的铺垫,就是让人们看出来这是理所应当,并不感到奇怪,所以,这并不属于玛丽苏。
面对着两种声音,有些客观的网友说,之前也有很多男频剧,那些剧里的男主角,不也是有着前赴后继的人给他送人头?
就比如说,大家觉得这些年的古装天花板剧《琅琊榜》,男主角就是开挂的存在,谁都是他的人,谁都在帮他,怎么没人去驳斥这些男主剧,轮到女人的头上,大家就说三道四。其实,这种声音出现的关键原因,并不是在女主被众多人帮,而是她缺少一个极大的阻碍,或者是反派的设定。
截止目前在剧中展现出来,许半夏遇到的最大两个难关,第一个,是在买钢的时候遇到骗子。
一个女人,和四个大老爷们去往俄罗斯,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结果发现被骗了。其他几个合作伙伴见机不对,全部都撤回,只有许半夏一个人苦苦等待,不信这个邪,孤身在街头瞎转悠,刚刚好就那么巧地到了骗子妮娜,反倒又成了好事一桩,让许半夏获得了五万吨废钢。
先不说别人都找不到人赶紧退出,唯独让女主角在街上瞎转悠的时候就抓到了关键人物这个情节设计是否有些太过于巧合,就说在她辗转买钢之前,赵垒就敢给她赞助2450万元,在1996年的千万说给就给。
后面,又靠自己一个人在俄罗斯解决划款、兑付、敲定运输的流程,剧中丁点儿都没体现。要知道,当时政策还没有放开,许半夏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 鉴于在原著当中,女主角使用了一些不正当手段,所以剧情中只好一笔带过。于是,这里的剧情推进,就让人觉得这一部分很突兀,很不自然,总觉得哪里怪怪的,让人觉得这个困难似乎解决得有些太过轻松。
第二个,她遇到的困难就是在回国之后,国际钢价持续走低。
1997年的春天,全球钢铁大跌价,许半夏原以为值1400每吨的钢材,眨眼就成了赔钱货。短短过年前后,钢材价值近乎腰斩,许半夏每吨要赔35元,5万吨净赔共计175万,卖出去了还没有她的进货成本高。许半夏见此局面,并不想抛售手里的废钢,坚信钢价会上涨。这就导致女主角被各种债主追债,大半年的时间里都在打官司、进法院,看着资产被查封。走之前意气风发, 回来窝在家里蓬头垢面,一个头比两个大。这里其实就是最应该能够体现出来女主角创业路上不容易的光彩一笔,在创业剧当中主角的崛起路上的第一桶金,由小商小贩到商界大佬,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
剧里,选择了以女主角许半夏被累垮住院作为压力的体现,观众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感知到女主角的不容易,同时为她悬着一口气,想看看女主角什么时候能够翻盘。但就这个情节而言,在同类型剧中,比如《鸡毛飞上天》,主角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低谷期,剧情会从多个角度多方位体现,而并非只展示主角一个人的心境。
因为只展示主角一个人的内心变化,观众很难有所共鸣,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侧面描写进行烘托,像是整个市场的变化、他人的得意、主角身边人的离去等等。《风吹半夏》完全可以拍摄一个与许半夏在国际钢价变换波动的过程当中有些人扛不过当前的困难,没能挺过去的例子,来作为女主角扛过来的对比。若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人们自然会觉得说服力很强。
而且,观众还没有看到许半夏遇见一个处处与她为难,总是和她作对绊子的对手,缺一个极富有戏剧性的命中宿敌。
对于一部剧来说,有不认可的声音出现,也是一种对这部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