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蒿
来源产地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原形态】
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
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
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凉。
消炎止痛。
痈肿疔毒:花蕾3~5钱,水煎服。
黄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花蕾适量水煎洗患处。
《中药大辞典》
味苦辛,平,无毒。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中华本草》
味苦;微甘;性凉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