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新能源汽车这本经,到底应该怎么念下去?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唱衰合资车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是比亚迪这样的新贵在销量上异军突起,还是边缘合资品牌黯然退出中国,似乎都预示着着合资燃油车败局已定。

然而,看起来在中国市场失意的汽车品牌,全球业绩数据一公布却打了一众人的脸。

全球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2023年Q3季度卖出了284.5万辆车,同比增长8.4%,创下季度新高,稳居全球车企销冠的宝座;其销售收入为11.4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60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利润1.4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同比增长155.6%。

排名第二的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汽车销量达234.37万辆,同比增长7.4%。

2023年前三季度的总销量为671.58万辆,同比增长10.9%;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50亿欧元,同比上升17%,营业利润率为6.2%。2023年第1-3季度集团的营业利润为187亿欧元,增加20亿欧元。

最出人意料的现代汽车,Q3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售104.5510万辆,同比增长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

而在国内市场,国际汽车巨头陷入了新能源转型慢、销量萎缩、品牌力下降的困境,但是,我们因此就判定巨头们败局已定,显然有些有失偏颇。这甚至有些坐井观天的嫌疑。

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更为客观和长远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汽车巨头在国内并不是就被一杆子打死,中国品牌也没有想象得那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中国市场是特例

某种程度来说,合资品牌陷入新能源转型困境,不是它们不够努力,而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得太快,已经超出了正常的预期。正如德国汽车行业分析员法比安·布兰德说得那样,众多外企高管们在今年上海车展经历了一次“真相时刻”,猛然发现中国车企的进步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我们以转型最为积极的大众汽车为例。第一款搭载MEB平台的ID.3于2019年发布,并在2020年上市,随后发布了一系列ID.4,ID.6等系列车型。从产品布局方面走在了所有合资品牌的前面。2022年大众品牌凭借着18.8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在主流合资品牌中一骑绝尘。

但是,在面对中国同行们的时候,大众ID系列表现出了竞争力不足,智能化表现欠缺的问题。此前,由于大众CARIAD在软件研发进度缓慢,导致了相关车型的亮相延缓。此外,大众车型的车机出现了大范围的故障,信息娱乐系统出了问题。

而这几年,中国品牌在卷智能座舱、卷电池续航、卷快速补能,现在又开始卷智能驾驶辅助。中国这种卷到极致的市场,在全世界也就独此一家。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品牌卷得如此惨烈,是以大部分车企长期亏损为代价的。这种做法就好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合资车企巨头们跟不上转型步伐,就认为它们不思进取。毕竟这种不要命的事,没几个人能干得出来。

而且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巨头们已经反应过来,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斯特兰蒂斯和零跑的合作,已经说明了情况。

因此,不能简单判断国际车企巨头就被一棍子打死,它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新能源的经难念

根据世界汽车工业协会(OICA)和中咨华研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2356万辆,约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41%。中国市场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但是,全球还有更为庞大的59%的市场。

这些市场可并没有中国市场这么激进。

因此,我们看到像丰田、大众、现代、起亚、本田、日产等产销成规模的大型汽车集团,它们在2023年全球销量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是无一例外地在中国市场兵败滑铁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减少,甚至成为各自销量构成中唯一下滑的单一市场。

在更为广泛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和电力网络。所以这也限制了这些国家新能源车型的发展。而作为成熟市场的欧美国家,又面临着诸多的国际地缘政治和当地环保法规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品牌出口海外的桎梏。

当然,这只是现阶段新能源遇到的障碍。

从产品体验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话语体系,更多地强调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车载娱乐系统的重要性,而非传统燃油车所强调的动力参数,产品调教、驾驶感等的技术壁垒。

中国的新能源品牌更新了消费者此前对汽车的认知——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是智能出行空间。长期来看,这种革命性的转变,是没有力量能够阻止的。

在海外出口遇到诸多阻力的前提下,中国新能源品牌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9.3万辆,环比增长13.4%,同比增长38.4%。1—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43.9万辆,同比增长77.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国家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看到没有,再多的不利因素,都阻止不了大家对全新产品的向往。

对于国际汽车巨头来说,即使有全球市场做支撑,再加上中国品牌的反向技术输出,目前不会被一棍子打死。但是长期来看,巨头还需要在新能源领域打造自己的产品标签,让自己拥有独特的灵魂。就像燃油车时代那样。

百姓评车

市场竞争没有谁能够一直高高在上,也没有谁永远被动挨打,也不能说因为新能源车在产品体验、技术研方面全面超过燃油车,就理所应当地认为燃油车就败局已定。

市场需求是复杂的,消费者的喜好更是千奇百怪。因此,我们作为行业观察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传统巨头不一定就死,新兴品牌也未必能笑到最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能源  新能源词条  这本  这本词条  下去  下去词条  应该  应该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热文

 【歌词】爱情这两个字怎么写 / ...

戏正上演但谁又会关心它的情节一直到戏终都无言以对关於你我就像那记不了的画面一幕幕结束 只剩下后悔只听见彼此开始埋怨为什么一切都像错觉总是单心终究会有幻灭的一天让...(展开)

热文

 2023年NFT市场发展发展方向...

目前,NFT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2021年第一季度,NFT交易数量激增至25.5万笔,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以数字艺术品为主导的交易量最大,占总交易量的7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