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定安县委宣传部指导,定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定安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定安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2023年定安县文化艺术作品线上展活动,自7月23日启动以来,定安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围绕“文艺新定安 奋进自贸港”主题积极开展作品创作和投稿,充分展现了定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绮丽的自然风光,歌颂了广大群众在定安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参与自贸港建设的奋发精神和突出成就,在此向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筛选,现将按照摄影、书法、美术、文学、民间艺术及戏剧、音乐舞蹈等类别逐一展出,为广大群众提供一道丰富多彩的文艺视听盛宴。
壹
定安故城
(3篇)
定安,在古意里富足
■ 马思源
南渡江的浪花在定安的额头上游走时,清晨的阳光已将这个古城包围。花儿早已渐次醒来,红粉黄白,在枝头热烈地打闹,吸引着鸟们唧啾个不停。江风是熟悉的入侵者,一忽忽漫过古老的城墙,不动声色地撩拨着小城。城墙里的人家,门前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翠绿绿活泼泼,那绿,那么年轻和饱满,似乎要从叶子上滴下来。芥蓝是定安人家种植最多的一种蔬菜。它的杆高挑、摇曳,江风一吹,细长的杆如同女子摇摆的腰肢,蛊惑着小城人们的味蕾。城南城北都是水嫩嫩笼着晨雾的清早,脆生生的鸟鸣滴溜溜从小城这头应和到小城那头,嘀咕咕——嘀咕咕——似是有情人不停息的召唤。
穿过城门,“咔嗒、咔嗒”的脚步踏在西门小路的青石板上,这些明朝时期的石板正在呼吸着清新的江风,羽化成魅,似乎专心专意在等待今天的人们旧地重游。脚步把四百余年来的尘嚣和烟云惊起,荡起在小城的空气里。青石板大约三尺长两尺宽,石青色,岁月久远的磨砺,抹去了边角棱嶒的痕迹,石板变得圆光滑润,面上有无数细微的孔隙,这些孔隙从内部扩散开来,或疏朗,或稠密,间或组成一幅意蕴丰满的国画,或是毕加索非常人逻辑的创意。可以想见远古时期始,海风、海水和石头如何与之亲近密切。孔隙似乎是悠远历史的毛细血管,赤脚板、草鞋、千层底,皮鞋……无数只脚印袅娜而来,踏出小城安定富足的文明和光阴。青石板也偶尔迎来滴滴而过的小汽车,车轮咯吱吱一块块碾压而过,似乎在抚摸往昔,又仿佛在验证青石板的信誉,时光用古旧和传统与今天对接,“哒哒”的马达声轻轻吟哦着,惹得散步的人们引颈而望。车里是急慌慌去读书的孩子,家长放下手中的活计送孩子上学,向学永远大于俗世的一切。
太阳已经在头顶上播撒热能,眯着眼睛向上看,光线成五彩分布在小城上方。西门街、东门街、丁字街,在宁静里沐浴着江风;街道两旁的建筑披挂了时光的风雨,漫漶了鲜活的面容,只留下古朴和素雅。一行人的脚步,在古意里穿梭。
占据街头最显眼位置的是胡濂故居,是明代江西布政司胡濂于明弘治年间居家时所建。大屋、横庑、悬山式屋顶、照墙、石雕、浮雕图案……四百余年的风雨流离在定安街头,把古人工匠精神的精华奢华地留给后人;高高的门槛,似在言说着一个时期高门大户的繁华和繁盛。故居经过各个朝代的维修与增缮,成了一片蓬勃的建筑群。胡氏后人在祖辈的护佑下,如今还生活在这一片建筑和文化里。
胡濂后人很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观,美轮美奂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完美的梁架结构、历经几百年而不朽的家具、山墙上雕刻精美的图案,都具备了莫大的视觉冲击。时光的流逝,铸造了陌生、疏离和神秘感,带给人们对过往事物的敬畏与怀念,引导和参观几乎都是在肃穆中完成。
热情好客的胡氏后人里,有个素净的女士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女士姓王,非胡氏后裔。上世纪六十年代,王姑娘二十余岁正当风华,随夫迁居定安,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里爱上这一片古旧的明时建筑和文化,一住上了瘾,难以离开。如今的王姑娘已经发苍苍视茫茫,鼻子上架着老花镜,时光带走了她的美丽容颜。但这里的高门槛、雕梁画栋以及深宅大院静谧祥和的气息深深地吸引着她,她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新与旧的禅变、交接和承继,在这里的一角完成一个圆满的过程。
同行的王姹姐,大大的眼睛,窈窕的身材,微笑,是她开启与人对话的方式。她是一个标准的定安女子,温柔、美丽、大方。她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年,熟悉这里的每一个气息,青石板、江风、古居里的每一片瓦当迎风滴落的水珠。不惑年的王姹少女般雀跃,引领大家穿梭在定安街头,寻找古城墙、古城门,寻找古居,寻找一个个昭示古意的定安韵味。
时近中午,太阳悬在头顶,似乎在用温度展示热情。跟在王姹姐身后在定安街头徜徉,似乎看到她赤脚奔跑的童年和她风一样奔跑的初恋,见到她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女娃奔跑成了双眼迷离的“定安娘子”的过程。定安娘子,一个多么美好的称呼。在定安,民间口碑流传的这个词指当地女子的温婉美丽、勤劳善良、风韵迷人。这个称呼和一个历史故事息息相关。
元代王子图帖睦尔被贬谪到琼,当时的海南,“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是历代贬谪之人最远的流放地。王子即将回京都,偶遇定安南雷峒主王官家中歌姬李青梅。李青梅“通词翰,善歌舞,声色并丽”,王子慕其美貌聪慧欲封妃同归,惜青梅早有婚约,对王子亦空怀倾慕。图帖睦尔无奈怅然独归。据《王氏族谱》和民间传说,两年后图帖睦尔登基,为元朝第12位皇帝,庙号元文宗。于是“册青梅为妃,迎之都”,甚惜青梅“抵浙江而卒”。图贴睦尔念念难忘的青梅,红颜薄命,不幸过早香消玉殒。几百年过去,青山依旧,美人不再。文宗和青梅的爱情故事,却依然被人们长久地传诵着。从定安县岭口镇向南行约四公里,便是两汪碧绿的水田,一是南雷洋,一是水尾洋。田洋东北面有小山,形似卧睡美人,当地人为纪念青梅,称其“梅子岭”。岭尾村有口古井,长年不涸,昔日青梅在此洗衣浣纱,亦被称为“青梅井”。定安娘子的美德从此流传更广。
小城的整个白天,在持续不断的宁静、欢乐、喧嚣、潮热中度过,如同一个昂扬向上的青年,明媚地期许着未来。黄昏降临,太阳的光晕蔓延到江边,分配给江波大面积的潮红色,小城一瞬间焕发了容颜,氤氲在江波的古意里,这种陌生似曾相识,自然与亲切恰好熨烫了小城忙碌的心情。
站在定安古城楼上
■ 乐冰
古城墙。古城楼。光滑的石板路。
走近它,我看到风摇动着古城墙上的树叶,把我的心也摇乱了。
站在古城楼上,我看到曾经喧嚣的码头早已经安静下来,成为长满青草的荒地。
沧海桑田,所有的繁华都被风吹去了。
远处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与新居彼此相连。
太阳的余晖不分彼此地落在屋顶上,落在三三两两的麻将桌上。
这一刻,美好的事物都呈现于阳光下,我的内心也闪着光亮。
啊,沉下心来,你会发现生活中美的细节,它包容苦难,写尽铅华,呈现一种雍容大度之美。
这与世无争的生活,让人把尘世中虚幻的功名一一放下,过一种简朴、单纯的生活。
这一刻,透过历史的光线,我读出了那些被遮蔽的内容,这让我清醒了许多。
古城的变迁
■ 莫尧发
南渡江是海南的母亲河,定安古城就在这河的南岸,定城与北岸对面的马坡村相距1000多米,定城人把这条江叫北门溪。定安县的水运站、汽车站就在北门城墙外空地上。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的事,那时的北门溪可热闹啦,溪里有渔船、帆船、小机船、浮船,所谓浮船就是承载从马坡村路驶上这木质的平板浮船过江、在定安汽车站落货落客的船。帆船在北门码头排列上下货,从这里运往龙塘、海口,又从龙塘、海口运回物资上至澄迈。定城生产的砖瓦从北门溪上船运往上游、下游村镇,又从下游运回龙塘的陶瓷器。那时的汽车少,帆船也承担客运来了。我少年时就跟父亲坐帆船或小机船往海口姆婆家拜亲。
这条溪承载了我太多少年时回忆,它是十岁左右的顽童戏水的天堂,打水仗、摸鱼虾、水底窜船肚,记得有一次,往几排帆船窜,不料第三只太近岸了,我怎么窜都无法窜过,惊呼!这下死在这里了,我只得拼命扒开一条沙路爬了出来。险也!
我的家就在北门街,母亲每天早上都往北门溪挑水回来吃,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和平日子好呀,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这个县城上学读书。
定城是海南少有的古城,上世纪50年代初,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及城墙尚在,旧县衙就在城内。现在,县城经过多年的扩建,东门、南门及城墙都不存在了。往东往南扩建城条条大宽的街道,楼房林立,房地产公司遍地而起,几十万亩大地挺起了十层八层近二十层的楼房,(江岸小镇)这代表性的房产公司就置身瞰江揽园那繁华地段,这真是“一江繁华尽藏此岸,一城繁华江岸尽享”。定安县沿江公园、定安县灯光球场,雄伟壮观的防洪墙就在这里。美也!早上站在灯光球场楼上望东看,1000多米远的高速公路大桥上,南来北往的大小车流穿驰在朝辉中。傍晚,站在沿江公园舞台后面防洪提上往西看,定海大桥拱托着薄雾中那红红火火的夕阳,它挂在大桥上不肯离去,三两美女站在防洪提上用手机留下这美色!
前几年重建的定安沿江公园是城区的男女老少最佳的休闲所在,晚间不同年龄段的几队广场舞热闹了广场。定安县灯光球场,排球赛,群星演唱会充实了这里的热闹。
我童年的北门溪已成为过去,码头、水运站没有了,汽车站迁入了新街区,定城的范围随着新县委的搬迁,占地几十万亩,发展到仙沟墟。定城镇政府包纳了定安公社、仙沟公社、龙州公社,镇政府大楼就在仙沟墟旁。定安县城几十万亩的土地布满了商铺、药店、酒楼、超市、宾馆、公司。夜间,万家铺面灯、广告灯、街灯,红红绿绿照得满天亮亮。千多米长的定海大桥灯,几千米长的防洪堤灯光倒映江中,照得江北岸几个村庄清晰可见。
站在北门外防洪堤上,回忆了八十年的过往,我想:我老了,但这山河更壮丽了。
贰
南丽湖(同题诗文)
(16篇)
《静湖流光》黄谟耿
■ 佘正斌
不要拿秋天说事。
秋天是湖光的
一面镜子。南丽湖秋天有三色
一色照耀文笔峰的玄武岩和片理岩
玉蟾阁一路走来,别有洞天
药王殿似有药味,财神殿未遇财神
一色渗透人间烟火,呼朋引伴
偷得浮生半日闲,瑕终不能掩玉
一色沉入湖底,仿佛人生一道命门
于波澜不惊处,总有惊涛骇浪
我把南丽湖三色归结为人生的命理
每次到南丽湖,
都有别样的情绪
■ 邱名广
胶林,槟榔,椰树,湖心屿
我真想变成静静湖水里的一尾鱼
游荡在蓝天下,碧水中
享受这里一分一秒流逝是多么难得
世间太喧嚣了,此处适宜养身
登高恐失足,何必去涉险
风能背负那么多的锅
如风言风语,无风不起浪
在南丽湖前,谁看清了弥合的痛楚
这美景,此刻放舟,垂钓
无疑是快乐的。不必审视人生
在有温度的水里,很多硬伤能洗涤
鱼咬钓不后悔,你畅游有空间
因为这里尽是美妙的日月之光
■ 方世国
水是湖水。她的波光、水影
和白云倒映的天空之境
早已被游人阅尽。而我的到来
让驶向湖心的一叶扁舟
惊动了一只鹭鸟,翩飞向
1958年的天空:
那时,一个号角吹响之后
成千上万名民工
便结集而来,他们用锹,用肩
用人力的独轮车,掀起
排山倒海的声势
几乎同时,西部的松涛水库
那开山的炮声,以及
西南部莺歌海盐场会战的红旗
他们共同呼应的,正是
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 王辉俊
喊她南扶水库的小名
漩涡就像酒窝窝一般迷人
渡槽里的一段光阴
横亘在宗祠门前
哗啦啦的渠水
穿过我的村庄
穿过祖屋后院的槟榔林
也穿过岁月断不了的乡情
故乡的云飘来一阵雨
那是她捎来的家信
点点滴滴,叨叨絮絮
敲疼了我的心灵
■ 魏有恒
仿佛是定安娘子
扑闪着清澈的眼睛
风从湖面扑来
在游人耳边细语
湖水青青,轻浪拍岸
在为这片乡土喝彩在轻柔的湖风中
依稀听到梨园里回响着
张文秀和王三姐婉转的旋律
迷幻的水波款款荡漾
仿佛是元朝的青梅姑娘
正迈着碎步,盈盈地
从湖面深处,穿越而来
■ 乐 冰
很久以前,我的梦里
出现过一座蓝色的湖
它像一本书,让我不由自主地打开
但天一亮,梦飘散在空气里
怎么找都找不到
有一天,我看到南丽湖
一个真实的存在
它盛装着宁静和清雅
我以它煮茶,在月光下享用
从此,一个崭新的我复活
与过去渐行渐远
回到最初,
成为一个简单朴素的人
就像孩子,
真实的享受生活之美
这一切多么温暖、自然
仿佛在梦里,但比梦真实
■ 文 博
湖里,洒满鸟鸣 蝉声及橡胶流淌的清音
岸边,一湾芦花开得浩荡
层层涟漪,在不易察觉的瞬间
荡开了所有的辽阔
湖水仰起头来
一只鸥鸟用力拍打着水面
拍打着远处的小岛被清风拂过的绿意
和一跃而起的晨曦
那些稠密的波浪
仿佛是南丽湖给我的山兰酒
溢满了绿色的酒杯,荡漾在酒窝
微醺沉醉,让灵感和母瑞山轮廓清新了许多
我听到九月泥土翻身的声音
我听到了湖与风的私语
■ 李引弟
南丽湖的水
一定来自天上
那绵延起伏的十三座岛屿
犹如神赐
漫步湖边,我看见红日佛光
始终护佑着
至善的湖面从北到南,我遇到的美
总是如此纯净
那纯粹如神曲的鸟鸣里
一定深藏着我们
懂得飞翔的灵魂
■ 纪惊鸿
南扶闸落,一水盈盈。雨霏织密,日暖氤氲。
奇峰化屿,星罗棋布。水族山珍,浑然相宜。
渔舟随钓,行客徜徉。应答唱和,乐而忘言。
鹭飞日暮,翠湖洒金。草长枝错,虫跃蛙鸣。
月色溶水,情话喃呢。涛声入枕,共此一眠。
■ 彭 桐
多年未再见你,成为一种念想
两心的距离,仅隔一条石子路
两边澄静的湖水轻漾
听得见彼此的呼吸
那没上钩的鱼儿,一定没有跑远
仍在等待被双手捧起的醉欢
那接力攀人梯的惊呼,还定格在岸边
等候回过头来的青春去辩认
那些与水相关的零星记忆
已和湖畔的绿树一样扎根
如今,隔着一座城市看你
看你成一汪天泉
正像如水的月光
洒进我干渴的梦里
■ 王军贤
静美如诗,琼北腹地的
一块天然水晶
在蔚蓝的天与海之间
正徐徐打开她
美丽飘逸的幔帐
人生最好的风景,都在路上
与一座湖,相拥而眠
算不算一种奢望
我愿做,湖畔的一丛水草
在梦里随波荡漾
一湖美水,涵养八方
这人间的水域,恍若天堂
怀抱阳光、青草和花香
南丽湖,一张文化新名片
正以惊艳之姿,走向远方
■ 吴 芳
不知疲倦的母亲
把一生的柔情播洒
用甘甜之水滋润一草一木
白鹭、灰鹤、翠鸟、白鲢、皖鱼
都是您养育的孩子那白鹭,伸展着修长的身姿,
贴着你的脸庞飞翔,阵阵涟漪
像是孩儿亲吻母亲的笑容
那一声鸣叫,划过长空
正是游子对母亲的呼唤
坐在你身边的一对对情人
静静地诉说属于他们的故事
那些情话太重,带不走
洒进湖里,成为鱼儿的歌声
■ 蔡 旭
一个“南”字,指的是它的位置。
虽然并不在海南岛的南部,它在定安县,
在岛的中部靠上的方位。
可它是以一张全国地图来定它的坐标的呀。
按它的地位,人们说它是中国的南丽湖。
一个“湖”字,说的是它的面目。
1200 公顷水面,13 个小岛,琼北最大的明镜。
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水天相接,山水相印。
装得下多少渔舟唱晚、山歌琼剧、鱼跃人欢。
一个“丽”字,才道出了它的本质。
四周胶林环抱,临岸绿树翠竹,倒影蓝天白云。
晨有云蒸霞蔚,暮见长河落日,夜赏平湖秋月。
在清新空气中呼吸,在鸟语花香间徜徉,在幽静环境里垂钓。
是因它名字叫得好,才成了旅游度假区?
不!只因是风景名胜地,才叫得这样——名副其实。
■ 霈之
知了在椰树间放声
循环回荡着盛夏的基调
泥鳅是南丽湖的原住民
欲将浅滩割据成
一个个巢穴
湖中央飘浮的渔舟
惊动了水底的虾兵蟹将
夕阳俯下身躯
细数泛黄的涟漪
酣睡了一下午的昏鸦
在晚霞怀抱中苏醒
渔夫撒下捕鱼网
伴随着皎洁的明月归家
星光坠落在水面
使劲挣扎
村落的烛光似石碑般缄默
阿嬷在灯下纺织
烛影摇曳着老人一生的缩影
今夜的湖水正孵化着
初生的鲤鱼卵
与不眠的星光
静待一轮旭日的东升
■ 吴雪芹
那日的风有些柔
我迷乱地望着你
任漫天星光
亲吻脸颊
路边灯火摇曳
把孤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我如此近距离地依偎着你
感受你的呼吸
那一夜的水面很静
月亮躲在云端偷笑我的痴迷
光脚踩过的鹅卵石
带走阳光的味道
把成排的夹竹桃惹恼了
她撅起黄的、粉的、紫的嘴
数落我
我用体面的衣服
包裹起僵硬的心
笑看星空野营处
燃起的篝火
那片草地,那抹淡蓝,
那游艇上爽朗的笑声
几许霸道
总在不经意间把我的魂魄偷走
从此
心心念念
我在这里陪你
■黄谟耿
那片湖静谧,宽阔,湖湾多,半岛亦多,周边植被丰茂,地势平坦,是一处可让你不需费什么劲即可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好去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或许这便是人的宿命!
或许这便是闲适时光的使命!
或许这便是这片涟漪湖面的使命!
南丽湖湿地公园没多大,绕湖一圈,不过一小时左右的车程。
南丽湖湿地公园很大,别说绕湖一圈,沿着大坝路走一小段,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耗掉你一天的时光!你看晨光中薄雾在湖面上轻轻浮动,湖光柔和,诺大的湖面仿佛笼罩在一架巨大的素色婚纱里,若隐若现,以及朝阳初上,浮金跃影,潋滟了你的波心。晴空万里,天光湖影为一色,亦自惊艳!当一轮红日渐落,暮色中,一片湖光揉入无数橙红黄等艳色,分明是西子微醺之态!
这景致,难免会让你一路的走走、拍拍、画画,加上这湖风又这般柔和随心,别说一天你逛不完,即使让你穷一辈子光阴耗在这湖光绿荫当中也不够。
绕湖而走,慢下习惯中匆匆的脚步,静静聆听湖波抚岸的轻微呵护声、片片霜叶随风坠地的沙沙眷恋声、阵阵白鹭灰鹭在鸟岛上发出的呼朋引伴南行北渡声……
不需理纸泼墨,不需广角选构,不需满腹经纶,与这片湖光静静对视,你自会因景感触,明白这天地自有大美养心方澄明,明白人世纷扰生年有度期自爱,明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繁忙的工作之余,趁着这暖心冬阳,邀三五知己去南丽湖走走、看看、拍拍、写写、画画,让柔和湖风荡去你多愁的阴霾,让湖光旖旎了岁月的沧桑,让清爽湿地富氧离子洗涤去你久居喧嚣之地引发的种种无端闷懑,让那片蓝那片绿柔和了你在光怪陆离的都市里习惯于紧张节奏的疲惫眸光。
趁着冬阳和熙,不妨去南丽湖走走,给生命轻添一笔惬意印记吧!
叁
张岳崧故居
(9篇)
《张岳崧故居航拍》张博
向张岳崧致敬
■ 乐冰
我沿着一条乡间小路
走近龙湖镇高林村
在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张岳崧故居前停下
我脱下帽子向他致敬
向他正直不阿、清白做人的气节致敬
庭院里还有他亲手栽植的百合花、含笑花
百合象征廉洁
含笑花象征乐观豁达、家庭和睦
清晨的阳光照在斑驳的书桌上
啊,完美的光线
柔和地抚摸着书桌
抚摸着他当年的书画
仿佛抚摸着一个人的灵魂
无需语言,这里的每个瞬间
都是历史性的会晤
张岳崧故居
■ 乐冰
我沿着一条乡间小路,走近龙湖镇高林村,在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张岳崧故居前停下。
我脱下帽子向他致敬,向他正直不阿、清白做人的品德致敬。
门前“家世无奇但率真,传家有道唯忠厚”的对联,让我肃然起敬。
庭院里还有他当年亲手栽植的百合花、含笑花吗?
百合象征廉洁,含笑花象征乐观豁达、家庭和睦。
阳光照在他当年用过的书桌上,完美的光线,柔和地抚摸着书桌,抚摸着他刚劲、洒脱的书法上,仿佛抚摸着一个高洁的灵魂。
在张岳崧故居,我领悟到什么是宽厚、仁爱、简朴。
无论多么豪华的庙堂,都替代不了一个人的功德。我来祭拜他,就是渴望得到他的滋养。
那 女 子
■ 陈波来
嗟我如萍漂业海,
怜君似叶坠秋风。
——许小韫
我为之蹙眉的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偏僻,不知几时能到高林村。
我为之揪心的是,越走越近越走越能听清,一个异乡女子的叹息。
被抑藏于春天的叹息,从繁华的番禺,从热闹的枝头,
到石头垒就的空房,到僻乡孤寂,到无以归返的弃绝。
爱是一回事,真的,天是情天,海是恨海,这肉身命该飘零。
这苦,这痛,这凌乱的诗,这在荒夜的蛩声里奔突而又黯自销折的魂呵。
我为之释然的是,守寡二十年,她陪侍的同命相怜的婆婆还是走了。
我为之无以释然的是,没有什么可以让她再守寡一天了,她饿死,让自己也走了。
张岳崧故居
■ 苏兴龙
(一)
站在门口迎客的
是含笑花
是近两百年的百合花
屋门半掩
见字如面
——张探花
(二)
斑驳的墙壁
如补丁
先生 一生何其俭朴
封尘的花格窗
故人离去经年
廊柱 依旧顶天立地
瓦楞间
青苔点点
晃若先生
遗落的书痕画迹
(三)
革奢习 严吏治 治水护堤
捐资修建书院 设局禁烟……
还没念完
阶沿的野草
已提前返青
当我低首向着“悔过柱”
仿佛先生 视我如儿孙
手持“家训” 就在身旁
高林三色土
■ 苏兴龙
前往探花故居的栈道途中
天上 青天青
两旁 青草青
槟榔、椰树伸出的枝叶
犹如先生的两袖 清风清
在那小山丘上——“卧眉案”
右边黑为墨汁
中间白为绢纸
左边红为官印
仿佛先生正在断案
黑白分明
一片赤胆忠心
苍天 日月可鉴
人间 日月井可鉴
高林村八景
■ 苏兴龙
不敢再为之赋诗
张探花 早已
逐一命名 并“书绝”
走在圆势岭、挂榜山、香炉墩
大鼓坡、黑岭、水坛井
狮子山、琴岭 山水之间
涤荡着
在人世间染尘已久的心灵
仿佛一下子 有了底气
仿佛 可以觅得那时先生
一边牧牛、钓鱼、耕种……
一边读书声琅琅
踏上青石板官道
嘚嘚嘚的脚步声
仿佛
我也是骑马回乡张探花
日 月 井
■ 苏兴龙
月井 在村口
张探花 幼年洗笔处
隐约 还能闻到当年墨香
那棵古榕
仿佛是晚年张探花
在此 将耕读文化、德孝文化、廉政文化
传向村外
日井 在圆势岭下
泉水甘甜 掬一捧
止渴 再掬捧
清凉吹过脸庞
三掬捧 涤去尘世的杂念
日月井 与天上日月
遥相呼应
滋养出一代张探花
滋养出 一代代
勤苦劳作
崇尚读书的高林人
高林村作
■ 蔡小华
流水无声响,山中飞鸟居。
石青浮竹影,墙绿织榕须。
日月落成井,诗书息在途。
闻香林外蝶,随入探花庐。
百年“含笑”花
■ 严朝晨
在定安高林张岳崧故居庭院,见到一棵二百多年的“含笑”花,相传是张岳崧亲手栽培;时下,仍然依稀可见枝头有花绽放,芳香花木,苞润如玉,香幽若兰。“含笑”花系常绿灌木,高二、三米,树皮灰褐色,分枝繁密。
我的一位在省林业局质保处工作的朋友说,“含笑”花要浇水。平时要保持盆土湿润,但决不宜过湿。因其根部多位肉质。
如浇水太多或雨后盆涝,会造成烂根,故阴雨季节要注意控制湿度。
须施肥。含笑花喜肥,十五天左右施一次肥,开花期和十月份以后停止施肥。
须修剪。含笑花不宜过度修剪,春季萌芽前,适当疏去一些老叶,以触发新枝叶。
须翻盆。每一、二年翻盆一次,宜在每年春季新叶放出前,或在开花后进行,在秋季进行亦可。
这位朋友说词可谓一套套的,但不知岳崧故居庭院里这棵“含笑”,如何能持二百年开花不衰?
深被这栽花、育花,保持二百年不败绽放的”含笑”所感动;当我离开张岳崧故居时,看到含笑花含苞待放,似笑不语,风抚叶抖,似隐非隐,露儿不显;陡然间,我仿佛明白了她如同几千年的国人精神:含蓄而矜持!
肆
亚洲榕树王
(4篇)
《大榕树》梅子
大 榕 树
■ 陈波来
一
1295年移植的榕树, 287根附干,荫蔽数亩……
这些数字足以让它的名声,从后岭村的山口随风飘播于外。我去过云南打洛、广州新会、广西宁明…… 很多处独木成林,只有海南定安的这棵大榕树足以盖世称王。
一俟走进它的树荫,立觉阴凉。
这是一株植物对自以为是的人类最直接的提醒,也是浑噩的肌肤对自然与他物的最初感受。界限犹在,不可造次。在须根杵地长成板根、无谓的枝节突变为不可或缺的新生树干的过程中,时光因为过于熟稔,而更轻易地被人忽略。
一切都在暗中生发。它到底笼盖几亩?6亩,7亩,8.6亩…… 莫衷一是。
我怀揣一片阴凉离开,我是那移动着的一条附干或柱状板根。我走到哪,这广达的树荫,就到哪。
二
慕名前来观赏大榕树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像跃过时间的闸门、溯水洄游的鱼群;像雨过初晴,慢慢在林中敛聚的斑驳光影。
他们带来杂沓的脚步声,纷乱的方言,嬉闹甚至各种攀爬,也带来好奇心,饥渴的眼神、闲的发慌的嘴。嗟叹之后,面对一颗古老又茁壮如斯的榕树,谁还能说什么?除了吃点或者喝点什么,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暂时聊以安慰自身的方式呢?
几位本地阿婆也坐在一堆火山石上,无言而温和地看着游客。其中一个摆了些刚挖的生木薯在卖。我告诉阿婆不妨卖煮熟的木薯,也就是让人可以吃了一抹嘴就走、而不必介怀滋养大榕树与后岭村的泥土。她们都没听懂,我比划半天,也没有让她们明白。
但有一天她们终会摆卖熟木薯,摞得整齐好看的…… 还有椰子、水果和果汁等等,因为新生的须根在不断拱破苔藓,鱼群在洄游,人群越聚越拢。
进入一棵树
■ 韩芍夷
大概被冠于“王”的,必有它的不凡,必有它超脱平常的气度。果然,当我远远看到那棵被誉为“亚洲榕树王”的榕树时,心里很是震憾。不知定安翰林镇后岭村的村民,坐拥这棵已不止700岁树龄的古树,与之为邻,有何感慨?那天,从骄阳中走近它,清凉已从我心里沁出。我拿出手机,一阵狂拍后,才坐在石凳上仔细观察这棵大榕树。
置身这棵大榕树里,就如同走进了用纵横交错的枝杆和叶子搭成东西南北各几十米的天然大棚,大棚里又各成四小棚。树顶枝繁叶密,截断大片阳光,筛下一些细碎的光点,随风摇弋,斑驳如舞台上变幻的灯光。锈褐色的树须,如帘幕,在微风中飘荡,飞逸而自在。人们坐在树根上或水泥椅子上休憩,细致地感受这棵树馈赠于人的种种意想不到,或无所事事地发呆,让佛系的状态保持到一种极致。不论是哪种,在这个天然氧吧里都能充分享受酚多精带给你身心的愉悦与清明。
此榕树的树枝以其相互缠绕的亲密、逶迤深入泥土的深情;以其生命力的强大与蓬勃,在近十亩的土地上,繁衍出二百多根的子树孙树,活出九世同堂这一大家族,真让我等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汗颜。遥想当年,定安县第一县令王献之,把它移裁在此时,与其同时落成的县衙,早已被岁月的风尘与历史的云烟吹得七零八落,定安古城的城墙也早被坚硬的时光磨损得仅剩些残墙断石;破败的街市,早没有了当年商贾兴旺,人流熙攘的景象,修复只能仰仗后人;昔日船舶往来、忙碌繁华的渡口,亦早已江水干涸,荒芫成建筑垃圾场;王官、胡濂、王弘诲、张岳崧等历史名人,不论如何的功成名就,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敌不过时间于人类的大限,后人只能从他们的故居、碑记或文献里去凭吊,在军坡节这样的民俗中以装军和穿杖去缅怀;元朝王子图帖睦尔和定安娘子青梅动人的爱情传奇,人们也只能从文字里去感受与想象……而这棵榕树,如一位智者,扎根泥土,吸日夜之精华,沐浴雨露,在与岁月交好中靜观世象,在笑看朝代更新、人生轮回的年轮中壮大自己,雍容成“王”。
千年古树我见过,一树成林我第一次目睹。
立着“亚洲榕树王”石碑的主树杆后面,也算是树的中央区吧,有个小庙,里面有神位,供人们点烛烧香、祀拜。我看见一位戴着织锦头饰、皮肤黝黑的妇女,在神位前,闭着双眼,边唱边舞动双手,陶醉于与神的交流之中。几位同样装扮的同行,表情肃穆地围着她看。我听不清她唱什么,但从她的神态与动作里感受到了她对神的虔诚与恭敬。一个人,把树尊为神,心怀敬畏,把自己的家事、心事托付于她,让她成为倾听者,以信则有的暗示与意念,让那看不见又以为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护佑自己;让身心得到安顿,灵魂得到安宁;让树与人的关系因互通而和谐,无疑是幸福的。
一棵树,能遮天蔽日,为众多的人纳凉,让众人分享它的诸多美好,用人类的话来说,是无私奉献了。而进入这棵树,见识它的真容,对我而言,确是小确幸!
三月“鸣蝉”
■ 严朝晨
三月“鸣蝉”,奇吧!可在老家皖东,在每年的炎炎夏日,才能听到蝉鸣;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到了夏季特调皮,胸前挂着红兜兜,光着腚,去门前的池塘里洗澡玩,故意抹一身泥水,噌噌地跑到屋后桑树上去择桑果,当时蝉声大作,我用力一晃,那蝉儿就不叫了。当我在树上,吃饱了桑果,把红兜兜染成紫色,乌紫嘴巴和腮帮,引起左邻右舍的捧腹大笑。所以说,在皖及江淮大地,都是七月“鸣蝉”,而在海南定安却是三月“鸣蝉”,岂不怪哉?
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袁枚《所见》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中所述,蝉之狡猾,鸣之机警,互守铁纪,令行禁止。而定安蝉声不绝,连响一片。特别在“亚洲榕树王”的树下,可谓之“蝉声如歌,声宏震耳,连响一片,气势非凡。”
此情令作者顿悟:亚洲榕树王,三月蝉鸣狂。京城寻不见,定安蝉鸣亮。何须半夜鸣,晌午音更放。游者多侧耳,音奇生联想。
如梦似幻影婆娑
■黄谟耿
在一座小山的背面,将近10亩地里蜘蛛网般连绵成一片枝繁叶茂的榕林。
不!这应当是一棵榕树!
不知在多少年前,无数气根从一棵老榕树上不断地向地面伸垂,随着岁月更叠,气根渐渐生长成一棵棵相互连接、相互缠绕着的参天榕林。
这片榕林不仅个体大、枝干密,而且大小参差,姿态多变,分明是一幅群仙酒醉图!瞧,这群身材窈窕活力四射的绿衣仙女必定是贪喝了琼浆玉液,个个秋波流转,醺醺然,或东扭西歪、踉踉跄跄趟着舞步,或娇憨地斜倚着小山丘,趁着清凉的南风摇头晃脑地哼唱着一曲曲乡间小调。
仙女中似乎还端坐着土地公爷爷,他细斟慢酌,醉态可掬,轻抚着胸前飘逸着的长髯,微眯丹凤细眼斜脾着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仙女。
土地爷爷略有不恭的举止应当是引起众仙女的嗔怒,她们或扭着小蛮腰娇嗔着、或捧腹憨笑着、或挥舞玉手指点着,更多仙女却和着山鸟啾啾轻歌曼舞,那“衣带飘飘”的情景、曲线动人的“躯体”每每让慕名来观者的啧啧称奇!
此树为“亚洲榕王”,历经八百年风雨,与之对视相晤,会心处绝不止是她的卓约身姿与独木成林景观。
树底下曾来过冯白驹与刘秋菊,他们在此联络乡民,磨刀霍霍誓师抗日。
也曾来过不可一世的侵琼日军,他们因此地有抗日迹象,曾有过欲砍伐榕王的举措,终因彼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疑为天遣,便仓惶作鸟兽散而不了了之。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其实天遣如何终是渺茫事,大略是日军作恶过多,彼时草木皆兵,心底发虚罢了。
所谓“爱情榕”是由一棵大叶榕和一棵小叶榕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双生榕”,民间传说为元王子图帖睦儿与心上人青梅姑娘共同手栽。
爱情榕树体庞大,榕须虬劲,枝根交错,大小叶片相参,因了元王子与青娘的爱情故事,总让人臆想到这棵“双生榕”便是两位相依偎的青年男女形像。
离爱情榕不远处有“元帝榕”,树冠覆盖近2亩,树身老干斜伸,盘根错节,根须飘逸如仙,颇有几分独木成林的景观。
谚云:“榕倒不死”,干埇村大榕不知在哪年被台风刮倒,树体向东南倾倒,树身上原来生发的气根变成了无数条下垂的树干,榕须飘飘,造型反倒更有韵味了。再加上榕树旁边斜倚着几棵造型奇特的杂树,树底土坡高低起伏,眼前所见主次分明、层次生动,宛若一幅天然山水画卷。
……
农闲时分,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底下常聚集着无数消暑纳凉的乡亲,没完没了的乡俚农语里汇集天南地北各种趣事佚闻,榕树绝对是老百姓的一棵知心树。
沐浴着暖洋洋的春阳,漫步于婀娜多姿的大榕底下,还可体会着孩提时光懒散于南风徐徐中的惬意,听鸟鸣啾啾,看纵横交错的榕枝间丝丝缕缕的阳光在榕叶间跳跃,如梦似幻。
此刻,或与乡民闲聊桑麻农事,或与三五好友畅谈时事趣闻,或展纸泼墨恣意挥写古榕逸态,得一刻清凉自在,岂不也是一种乐事、幸事?
伍
定安美食
(6篇)
《仙沟牛肉》程守满
仙沟牛起来
■ 陈光敏
要说仙沟牛,得从仙沟的牛市说起,仙沟的牛市形成于何时,无从查考,但比较统一的说法认为晚清时仙沟就有了牛市,当时,还只限于本地耕牛交易,民国时影响扩大,半个海南岛以及广东湛江、茂名,广西北海、博白的牛客都到这里来交易,仙沟形成了海南最大的一个牛市。牛市七天一集,每逢集市,从四方八方赶来交易的耕牛有上百头,集市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牛主、牛中、牛客,万宁“姐”、琼海“溜”、文昌“哪”、海口“宁”,粤语、壮语、军语,不同的语音与语言在这里碰撞,一笔笔交易在如雷的轰鸣中讨价还价,交易成功了还不忘说上一句:“你赚了我亏了”,索要“还福”钱,完后又“你大哥我小弟”勾肩搭背一起吃仙沟粉去。
仙沟粉说具体点就是仙沟牛肉干腌粉和牛腩汤粉,这可跟牛市脱不了干系。当年,牛是用来耕地的,哪舍得宰来吃肉,当然,一些年老体弱,瘸脚破相的耕不了地,也卖不出好价钱,自然是要宰了卖肉的,可是,过去农家人穷,哪有钱买肉吃,四邻八乡都消化不了一头牛。幸好有仙沟牛市,那么多的外来人口,那么多张嘴是要管饭的,消费一头两头牛肉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农家人也会把这样的牛拉到仙沟交易,总比自宰自销钱来的现实,行情好还能多卖点钱,这样又形成了仙沟牛肉市场,鲜牛肉下火锅、牛肉干当街卖,牛腩就用来配米粉。定安人称为牛腩的其实是牛杂碎,当年,人们不掌握除膻去臭知识,牛骨头牛肠子是扔掉不吃的,但仙沟人牛,他们会清除掉膻味臭味,只留下鲜味香味,聪明的粉店老板就以最低的价格从市场收购牛肉碎、牛腩碎、牛板筋、牛头肉、牛大肚、外加不要钱的牛肠子,不知配上什么调料,就卤出一锅香喷喷的所谓牛腩来,人家不要的骨头就捡来竟也熬出鲜味极致的高汤。一把米粉、一份牛腩、一勺高汤,再配上花生、豆芽、酸菜、香菜,能吃辣的点上一、二个辣椒米,只须花两毛钱就能吃上一份肉足、菜多、汤美的仙沟米粉,那份鲜美,大快朵颐,可真是连舌头都要咽进去啦,那份享受,难挡诱惑,定安的、琼海的、万宁的、澄迈的、琼山的,尤其是海口“宁”特爱来仙沟吃米粉,虽然条件简陋,几间铁棚屋,挤挤的摆满了桌子,海口“宁”看起来“鲜鲜尼”,但不会拂袖而去,吃完抹了抹嘴,哪个不说好,哪个不是杠杠的。海南有四大名粉,即定安仙沟粉、文昌抱罗粉、万宁后安粉和陵水酸粉,其中仙沟粉名列榜首,可见其牛。
仙沟牛,到底有多牛?这里讲个红色的牛故事,你看牛不牛。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名字叫作《牛市的战斗》,是根据广州知青王斯奋在定安采写的小说改编的,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单此就牛,全国知晓咧。记得故事讲的是: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战略大反攻,三大战役已经取得了胜利,琼崖特委为了配合全国的大反攻,打乱国民党军在琼岛的战略布置,决定拔掉仙沟据点,这项任务交给了白沙村党支部领导的地方武装。可是,地方武装人少枪不够,怎办?他们开起了臭皮匠会议,果然就出了个诸葛亮,他献上一计如此这般这般,大伙大腿一拍,好,就这么干。于是,他们派出一名党员装扮成菜贩子,每天挑菜到据点门口卖,借此观察敌人的活动规律。一天,他看到为据点官兵做饭的掌厨走出门口,马上凑上去敬烟:“大哥,我是卖菜的,这军哥吃的菜可否让我配送。”掌厨挥挥手:“有人送了,不用。”这位菜贩子马上掏出两块大洋装进掌厨的口袋:“大哥,这样吧,我的菜只要八成的价,两成归你,我还能捉些鱼虾蛙仔免费送,卖得的钱归你。”掌厨看到有这等好事,立马答应下来:“好,我把那位辞了,明天你送菜。”于是,这位菜贩子党员借着送菜的机会,摸清了据点营房布局与火力点,并与掌厨聊天弄清了敌人的兵力人数与换防情况。条件成熟了,这位党员约掌厨出来喝两杯,我党武装马上把他控制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现在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明天早上必须按我们说的办,否则,就让你的脑袋搬家。”掌厨看见眼前几把驳壳枪在晃动,早已吓得两腿发抖,哆哆嗦嗦应允“一切照办一切照办”。
第二天一早,我党派出两名武术高手,装扮成挑担客,挑着荔枝在据点门口叫卖:“新鲜的荔枝,吃荔枝的来买啊!”而在耕牛市场,我党几名壮汉挟持着掌厨让他喊话:“各位牛主,你们听好了,今天国军有大部队调来仙沟,他们要吃牛肉。国军有令:你们的牛,国军全部收购了,现在马上把牛赶到据点去取钱,违者,格杀勿论。”
守在据点门口叫卖荔枝的高手看到牛群赶来,抡起扁担打去,两名哨兵还没弄清啥情况,就到地府阎王那里报到了。隐蔽在据点附近的我党武装迅速混进牛群,每头牛的尾巴都绑上一盒炮排,一齐点燃,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把牛吓得往前直冲。正在操场出操的国军懵了,还没回过神来就被牛群撞得七倒八歪,死的死伤的伤。一些眼捷腿快的躲过牛群,但随着雷鸣般的“缴枪不杀”喊声,也乖乖举手投降,一小摄顽固者负隅抵抗,也被我党武装送到地府阎王那里了。
仙沟牛人利用牛阵打了一场牛仗取得了牛犇的胜利。你说牛不牛?仙沟牛起来。
仙沟牛,仙沟还有多牛?不防再多说几件。
什锦酱,这是一种将面粉(过去用番暮粉)、黄豆粉下锅伴匀煮熟成糊状,冷却后加盐、姜、蒜头、芝麻、白糖、白醋、辣椒以及红糖浆(上色)配上一定的凉开水磨成稠状的酱料,具有酸甜香辣的口感,故名什锦酱。什锦酱蘸牛肉吃是绝配,仙沟人爱吃牛腩早餐,尤如临高人爱吃烤乳猪肉、儋州人爱吃狗肉早餐一样,十分有特色。一大早,仙沟的早市上已经摆上几大筐卤好的牛腩,腩肉、肠子、大肚、舌头,想吃啥随便挑,店主为你切好装锅加卤汁,架到一个小电炉上加热。三、二个酒友哥们叫上一壶米酒,一口酒、一块肉蘸上什锦酱下肚,话题就打开了,什么八卦新闻、彩票彩经、年情收成,天南地北海侃:“我家养一只公狗,老黄家的母狗整天来我家转悠蹭吃,骚死咯”“我家公鸡更绝,它一打鸣,人家的母鸡就跑来我家下蛋、白捡”“今年辣椒行情好,你家种的几亩地,发了。”“那别说,种槟榔的赚翻了,二十多块钱一斤,啧啧啧。”农家人闲下来不忘放飞自己,也把什锦酱放飞了,海口、琼山、琼海、屯昌、澄迈的大部份地区都在用仙沟的什锦酱,一个酱料,有这么多地区这么多人在用,牛!
仙沟人爱喝本地米酒,号称仙沟茅台,而本地米酒用的就是仙沟酒饼(酒曲)酿的,说起仙沟酒饼也是一样的牛。仙沟酒饼是用酒桉叶、九桔叶、大株叶、小株叶、爬藤刺、川枝、桂皮、八角、丁香晒干粉碎,再配上米粉米糠制作而成,全天然绿色酵母,人工手制,用来酿酒,酒味淳厚绵香。用来发酵甜糟,酸甜爽口。仙沟酒饼销遍全岛甚至远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的一些地方,据仙沟酒饼传承人刘学桂说,他至今仍接到上述地区的订单,只是工厂化生产酒曲后,仙沟酒饼渐渐衰落了。
仙沟牛,牛得停不下脚步。千禧年的钟声敲响,富起来的中国人吃腻了大鱼大肉,就向往起大自然,于是,自然、环保、绿色,健康的农家菜肴就揪扯起他们的胃囊,农家乐火起来。仙沟尤其是仙屯人鼻子牛,迅速嗅到了商机,他们把本地草鸭也叫火通鸭(身子象吹火筒)推上餐店,但最初不被食客看好,因为这种鸭个小骨硬肉少无脂肪,只宜家庭炖汤或炒来吃,想吃肉得用手撕剥,这种吃相在家里可以,到了店面上就不雅了。但是,这点小事难不倒仙沟人,他们拿来北京樱桃谷鸭跟本地草鸭杂交,选其第三第四代为品种进行繁育养殖,这样,新品种的绿头水鸭既保留了原品种草鸭肉质结实结赤,嫩滑不柴,香而不膻的特点,又汲取了樱桃谷鸭长个长肉长膘的基因,品质大大提升。同时,仙沟人又融入了定安人“六月六”吃芋头饭,啃鸭肉,喝红豆酸竹笋芋梗汤的传统饮食习俗,让人领略到浓浓的农家风味和浓浓的乡愁记忆,他们在村里推出一家两家农家鸭饭店,天天爆满,为方便食客停车、进出,仙沟仙屯人就在仙屯路再开三家四家,同样火爆,于是七家八家、十家二十家,接连开花,家家生意火爆,仙沟鸭饭,牛起来!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牛”的精彩还在继续,这份精彩便是仙沟“跳舞的牛肉”,跳舞不是指牛在跳舞,而是指刚宰出来的牛肉,血水还在淌,肉还在呼着热气,肌腱还在跳动,海口食客便美其名曰:“跳舞的牛肉”。这“跳舞的牛肉”兴起才几年,仙沟人就把它做到了极致,用官方的语言便是做大做强了牛肉产业。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憋疯了海口“宁”,饮食业刚一开放,几位海口“宁”朋友就到定安拉上我,到仙沟吃“跳舞的牛肉”。我们的车开到仙沟思源路,没有车位了,转到另一条路同样是满满“A”字头“琼”车,我们只好把车停在更远的一条街上,走路过去,烈日当空,大家走得满身是汗,但有“跳舞的牛肉”诱惑,兴致一点不减。
我们走进思源路,只见路的西边是用铁皮搭起的一排铁屋,从路的进口望至路的尽头,几百米全是卖牛肉的摊位。朋友们拥上摊位:“哇!真的咧,那牛肉还在动,师傅,挑好的来几斤。”师傅指着还在动的牛腱肉:“这个好,下火锅特嫩,煎吃特香。”“行,来五斤。”
思源路的西边是卖肉的,东边则全是为顾客加工牛肉的餐店,无须走远,我们转身过去就可把牛肉送给餐店加工,可是客满了,我们连走了几家,方可找到座位坐下,服务员殷勤的给我们倒茶,摆餐具灶具:“大哥,稍等十分种,马上就好”。
我们环顾四周,已有好几桌客人在划拳敬酒,听口音几乎全是“宁宁”的海口“宁”,不时也传来一些湖南四川口音以及一些听不懂的外地口音,怪不得人们说仙沟快成“海口”了。
我们开饭了,大家迫不急待地把牛肉往煎锅里摆,往汤锅里装,嗞嗞作响的油煎肉,呼呼滚动的火锅肉,一块一块的抚慰着爱闹的胃囊,不出半小时,五个人就把五斤牛肉消灭得干干净净。“老板,上菜,打饭。”
大家吃饱喝足后,又拥上牛肉摊位,每人都准备买一点带回去。我连忙制止:别急,咱们喝茶去,晚上还有新鲜的牛肉上市,那时就可以带着“跳舞的牛肉”回家跟老婆孩子一起分享。
“跳舞的牛肉”这个美食品牌几年前才推出,当初只有几家,如今已扩张到几十家,早市、午市、晚市,市市售罄。早餐、午餐、晚餐,餐餐爆棚。有人感叹:仙沟真牛啊,简直牛犇了。
定安县政府也牛起来,正在投资建设仙沟美食一条街,与其叫仙沟美食一条街,不如叫做到“仙沟牛起来一条街”来的更贴切。
老家的籼米粽
■ 吴冠玉
又是一年粽子香。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口各类超市内及街头巷尾,大量粽子上市。在各大超市内,各种粽子的广告招牌纷纷占据了显著位置。粽子的品牌众多,精装的,散装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
粽子的名称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它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不过,在古代,粽子称为角黍。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的种类繁多。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就大小而言,有达一两公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以北京江米小枣粽子为佳。其个头较小,呈三角形或四角形,多数用大黄米和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以果脯为馅。苏州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馅心以红豆沙、枣泥、鲜肉、猪油夹沙为主,特点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广东肇庆的皇中皇裹蒸粽号称“华南粽子大王”。皇中皇裹蒸粽选用肇庆特有的山谷溪间冬叶、水草来制作,精选优质糯米和绿豆及秘制卤汁、香料调制,煮制长达10小时而成,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米豆融化,色泽玉洁,又因其用冬叶包裹而有特殊香味。皇中皇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
说到海南的粽子,以儋州粽、定安粽、澄迈粽最为出名。儋州粽既有与苏东坡不解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名又远传东南亚,其口味之多、口感之众、产销之旺等均排海南各地粽子首位。儋州粽除了传统的肉馅、蛋黄肉馅,还有红鱼、虾米、狗肉、鱿鱼、干贝、排骨、鱼鳔等十余种口味,高中低档应有尽有。近两年由于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定安粽声名鹊起。端午节前夕,由于企业接到很多定安粽子订单,定安县政府就组织擅长包粽子的民众到县城打工,以增加其收入。
我不是美食家,可喜欢品赏各地的美食,如同喜欢不同流派的文学艺术一样。尽管如此,对于我来说,最喜欢吃的还是老家龙河镇的籼米粽。这或许与自己童年的记忆有关吧。记得上小学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很少给钱买早餐。早上上学时,如果父母给一毛钱,就高高兴兴地跑到同桌周昌发家门口,买一个她母亲卖的籼米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多年,尤其调到海口工作后,每当回忆起童年,就很想吃籼米粽,而到市场问起有没有籼米粽卖时,卖粽者都摇摇头。
近年来,由于上了年纪,回老家就多了起来,有时还住下几天。这样一来,就发现龙河镇上,卖籼米粽的有好几家,价格不高,两三元一个。家里的兄弟说,镇上的籼米粽,只有周昌发包的好,他每天至少销售两三百个,供不应求。
有一次,侄儿从周昌发那儿买一个籼米粽,我吃起来果然觉得味道很好,似乎找回了童年的记忆。于是我自然想起周昌发读书时傻乎乎的样子:人老实,话少,上课心不在焉,成绩较差,对我倒是很尊重。后来,他包籼米粽出了名,一家几口包粽子、卖粽子,小日子过得实实在在,还盖了几层楼。周昌发包籼米粽这小小的手艺是从其母亲那学到的。在我的记忆里,他母亲浓黑的长发,绑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个子较高。跟我母亲一样,是个“英雄母亲”,生育了六七个儿女。他父亲是个裁缝,全家十来口人,靠父母做裁缝和包籼米粽养活,日子过得挺难的。其实,表面看来,包籼米粽所需原料较简单,即几张叶子,少许籼米裹着一块肥肉多瘦肉少的五花肉,包的程序也不复杂。可同是籼米粽,由于手艺有别,吃起来的口感就是不一样。
在夏日炎炎的端午节,拿着老家寄来的周氏籼米粽,一层层地拨开裹在外面的叶片,闻到一股浓浓的米香,一口一口地细嚼,慢慢品赏五花肉的爽滑甘香,真乃惬意至极啊。
醇香土焖鸡
■ 邱永德
春节,我回家乡探亲,亲戚同期约了几家至亲,前往他创办在深山里的养鸡场体验一次“土焖鸡”的乐趣。
出于好奇,我们全家总动员,清儿开着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了二十多分钟,再也无法前行,便将车停放在山坳小坪地上,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气喘呼呼走到山岗时,几千只鸡群向我们飞奔过来,将我们团团围住,置身其中,我仿佛成了“鸡司令”。这样的奇遇,让我们觉得好好笑。
来到亲戚搭建在山坳的“家”,主人正忙着做“土焖鸡”的前期准备,我们稍作小憩后,参与到做“土焖鸡”的全过程,体验一把全新的美食制作。其方法是:用锄头挖土坯子,将一块块土坯子垒成一个“灶”,往灶上面呈金字塔形状垒矗土坯子,然后在灶内烧柴火。我们常见的是烧火煮食物,而在这却是烧火煮泥土,真有趣!
鸡是主人一大早就杀好的,主人告诉我,土焖鸡选用饲养三四个月约二三斤重的鸡,调料根据自己的嗜好配制,但生姜、青葱、黄酒、酱油、香油是必不可少的,加上一些香菇、枸杞、参须、桂圆等就更具药用价值。杀好鸡后,用调配好的香料淹制,淹上几个小时,使配料全渗透到鸡肉内。我们学着主人将鸡裹包,先在桌面上摊平一张锡箔纸,再往上面铺一张煮过水的荷叶,将鸡放在荷叶上,然后在鸡肚里塞进葱段和药材,准备就绪后,将鸡包裹密封。一切前提工作准备就绪。
烧了一个多小时的土坯子,温度高达几百度,我们生怕烫着手,小心翼翼地将鸡往土灶里放,然后用锄头把土灶坍塌下来,覆盖着鸡,将土坯子敲碎压严实。然后,我们坐在旁边,喝茶聊天,畅想发家致富门路,静候美味。
约摸过了三四十分钟,一股浓浓的香味随山风飘过鼻孔,鼻子倒抽吸,那香,令我垂涎三尺。大家迫不及待,拿锄头把泥土扒开,将鸡捧上桌面。然后,将外包装层层剥开,鸡色黄油亮,香气四溢,瞬间空气都是香料做的。人人都像黄鼠狼,恨不得立刻把鸡吃了,猴急得刀呀筷呀都忽略了,直接用手去掰,喜欢吃鸡腿的掰鸡腿;喜欢吃翅膀的掰翅膀……整只鸡几秒就瓜分了,吃得津津有味,也吃得狼狈不堪,根本不顾吃相。主人幸好杀了八只鸡,满足了大家吃土焖鸡的瘾。
主人告诉我,由于锡纸包裹瞬时高温加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鸡的营养价值,皮脆肉嫩,肉汁都锁在鸡里面,所以连鸡胸肉也是滑嫩,相比白切鸡、炒鸡、烤鸡更加鲜香,更加好吃。重要的是整个烹制过程鸡都不接触明火,更少油腻,吃起来不易上火,老少皆宜。
土焖鸡的烹制工序较多,耗时较长,需要耐心。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乐趣,我把烹制过程记录下来。我想亲自去烹制它,一次次满足我舌尖上的味蕾。
那些黄皮往事
■ 陆 敏
我们单位的宿舍楼下,有一块大菜地,在栽种着蔬菜的菜地间隙,一棵三米多高的黄皮树拨地而起,胳膊一般粗的树干撑起了若大的树冠,郁郁葱葱。在枝繁叶茂间,挂满了一串串金色的小黄皮,在夏日的阳光下闪闪烁烁,像一个个黄灿灿的小铃铛,在灼人脸颊的热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似乎在奏响一曲丰收的乐章。
看着楼下这棵挂满果实的黄皮树,看着它从一棵小幼苗,在历经数载的风吹雨打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慢慢地茁壮成长,直到它每年的五月都如期开花、结果,奉献给人们一串串酸甜爽口的果实,去满足人们的味蕾。
每每看到楼下这棵挂果的黄皮树,我便想到了老家的黄皮树。老家的黄皮树是我爷爷栽种的,到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树了。黄皮树高达三米多,枝繁叶茂,每年开花期,满树果花,淡淡的花香常引来蜂蝶纷纷飞来采撷,景致迷人。
黄皮是通人性的,我爷爷在世时常说这句话。黄皮树很容易成活,人们喜欢把黄皮树载种在自家的庭院内,不图啥,一是图黄皮树长大了可以有个纳凉聊天的地方;二图等到黄皮挂果成熟后,采摘方便。这样一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自家庭院内栽种黄皮树。黄皮本性很普通,地位也比其他水果稍低。它不象荔枝、龙眼那样大红大紫,声名远扬。在我看来,它很卑微,卑微得有时候就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它很单纯,单纯得让人很难想到它。只是上市的时候,在人们味蕾寻找不到更加刺激的目标时,才会对它另眼相待。尽管如此,它依然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快乐地奉献着自己独有的韵味。慢慢的,人们已经接受和喜欢上了它的味儿。
爷爷年轻时喜欢栽种果树,经他手栽种的椰子、菠萝蜜、荔枝、龙眼、黄皮、番石榴等果树,长势很好,树高叶茂,每年的应季都如约开花、结果,好象都在回报他的栽培。
小时候,每当我从外面玩得一身肮脏,一脸疲惫回到家,爷爷并没有对我多加责怪,而是满脸怜爱给我洗净手和脸,端来一个口杯,口杯内飘浮着几瓣黄皮肉,闻一闻,一股清香直扑鼻,让人兴奋。
猛喝几口,只感觉有种酸甜酸甜的味道,很解渴,很解馋。这是我童年时最喜欢喝的东西了。那时候,物质十分贫乏,根本没有什么饮料之类的东西,可以让小孩解馋,唯有爷爷用黄皮冲开水自制的黄皮水,好喝且诱人。每次我嘴馋,想喝黄皮肉泡水,爷爷便亲自为我泡制,从不嫌麻烦。
爷爷说,这黄皮汁,作法极其简单。一杯凉开水,几颗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大黄皮,剥开皮将饱满细腻的果肉投入水中,用汤匙压一压,搅一搅,一杯纯天然的黄皮果汁便做成了。在盛夏时节,酒足饭饱后,喝上一杯甜中泛酸、生津止渴的黄皮汁,夏日的一切酷暑烦恼都瞬间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有关黄皮的事,我都是从爷爷那里知道的。爷爷告诉我,海南人喜欢吃荔枝、龙眼、黄皮,而且这三种水果是最常见的,海南人对它是太熟悉不过了。说到黄皮,六月盛夏黄皮成熟,采摘下来品尝。
海南的黄皮有两种,人们习惯叫“大种”和“小种”。所谓小种,就是看起来样子有点丑,果实却偏圆,味道甜中带酸,比较适合泡水渴。大种就是果粒圆大,肉厚汁多。大种黄皮卖相好,挑到集市上很受欢迎,几乎成了抢手货。
每到黄皮成熟季节,我总喜欢一个人到集市上去品尝和购买黄皮,集市上卖黄皮的摊位还真不少,但所卖的黄皮品种良莠参杂。真正精品的黄皮价位较高,但仍然有不少人乐意买来品尝。
黄皮不仅好吃,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的叶、果和种子均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民间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的说法。
黄阿姨粽子
■ 黄谟耿
夏日炎炎之际,悄然步入母瑞山腹地这片槟榔园。
自数十公里外寻觅而来,并非只为这里景色秀丽环境寂静,而是为了这片槟榔园间粽香弥漫,以及这片槟榔园主执着于军垦奉献,数十年坚守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初心情怀!
仅容一辆车的弯曲乡道两侧尽是密密麻麻的槟榔林,鸟鸣阵阵,蜂言嗡嗡,一路所见皆是乡间的恬静安逸。思量着近年槟榔行情,这片绿色山林分明就是每天都在快速增长着的巨额财富啊!想到这儿,便对不时闪现道旁的乡间靓丽小别墅见“怪”不怪了。
在一片柊叶、桑葚、桃树簇拥着槟榔林处,一眼清澈的水塘碧波荡漾,一架角亭与数间平顶屋镶嵌于青山秀水间,十几位中年妇女在进进出出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槟榔花香与粽香。
这儿便是自数十公里外寻味而来的“黄阿姨粽子”生产地了。
行走在几层架板上整齐码放着粽子的场地,惊讶于那一箱箱包装好的“黄阿姨”粽子叠得比人还高的生产规模,看工人快速忙碌节奏总让人几分置身城里的恍惚。待了解到这里一天可以生产一万枚粽子,一个月有数十万枚“黄阿姨”粽子邮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时,瞬间感觉这个山间小世界并不小,当今这个纷扰世界也不大!
带着好奇,便与“黄阿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翼一家人及工人聊起“黄阿姨粽子”。
“黄阿姨粽子”品牌名来自“黄阿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翼的妈妈黄善梅。黄善梅是第二代军垦人,其父亲黄达慈1958年当兵,在部队几年历任班长、副排长职务,1960年入党,部队转业后,1965年扎根母瑞山腹地成为他们家第一代军垦人,1967年携妻女入农场。
寻访“黄阿姨粽子”的过程中,道旁所见成片成片的橡胶林、槟榔园,绿荫遮天,皆是中瑞农场建场70年发展史中两代人为之奋斗的结果。黄善梅体型壮硕,古铜肤色,朴实热情,亦可折射出一位肯于吃苦,勤劳能干,甘于奉献的军垦二代人的生平历练及生活态度。
儿子张天翼于2006年大学毕业,曾在上海进入网络营销行业工作,2009年返乡创业。2014年,张天翼和母瑞山农场公司(原中瑞农场)几个职工子弟一起谋划在当地创业发展电商,创立了“黄阿姨”粽子品牌,为附近农场连队的群众提供了60多个月收入数千元的工作岗位。
为了保证原料质量上乘的基础上,为追求口感,“黄阿姨粽子”坚持手工包裹制作的高品质要求,柊叶、糯米、咸鸭蛋、黑猪肉产业链及粽子制作系列工序更是百般讲究,踏实、认真的生产作风与创业态度,很快便得到广大食客的认可,网上销售一路走俏。
约摸一个小时访谈,我们了解到第一代军垦人黄达慈在部队中努力上进,转业后数十年安心扎根农场工作,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也了解第二代军垦人黄善梅吃苦耐劳,朴实善良的传统个性,以及第三代军垦人张天翼利用当前电商条件,带领农场职工子弟创立地方传统美食品牌创业致富的感人案例。
不同时期的军垦人创业,时代背景不一样,其本质都基于朴实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有什么样的人去经营,必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一群朴实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情怀的人手里,他们的产品岂能不好?
或许“黄阿姨”粽子网上行销量大的原因就在这儿吧?
传统端午节即将到,“黄阿姨粽子”生产场地比往日更加忙碌,网上订购的客人借助现代媒体信息技术,随时感受着这片区域的热闹与善良。
轻轻剥开一枚裹着浓浓乡情的“黄阿姨”粽子,品尝着来自革命老区母瑞山腹地的富硒糯米、黑猪肉馅的软糯浓香,您不觉得是在追怀军垦人朴实善良、憨厚热情、乐于奉献的美好品格吗?
来源:定安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旅文局、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