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24日国务院同意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明确了下一阶段深化医改的六个重点方面。
公立医院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次政策解读涉及四个方面的安排,主要围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展开。在资金来源上,一方面是落实政府的投入责任,以巩固公益性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分配机制上,一方面涵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强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
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重点工作任务首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六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这被认为是机构改革后关键医改要素主管部门联合推进的新实践,也体现了持续平稳推进“三医”协同发展改革和治理的态势。
公立医院近年来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通报,2020年全国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有43.5%出现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
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医疗服务收入。《重点任务》中明确规定了财政拨款的用途,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的投入。
然而,许多公立医院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指出,该院每年政府基本拨款2300万元,仅占总支出的0.74%。她建议将符合设置条件的公立医院纳入全额财政拨款,归属公益一类管理,从而减轻医务人员的经济压力,更好地服务患者。
《重点任务》中还明确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多年来,一些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停留在十多年前,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政府希望通过优先调整治疗类、手术类和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确保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持续发展。
医院过去近一半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但自2017年起,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然而平均住院医疗总费用并没有下降。有些医院尚未完全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药品销售带来的收入损失。
《重点任务》中指出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以及将医务人员的薪酬与业务收入挂钩,这将有助于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
为了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和效率,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年薪制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河北、安徽两省已相继推行医院年薪制,从院领导入手试行这一制度,同时探索其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以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合理、公平、稳定。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多部门、多环节,要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如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支付方式改革等,形成政策合力,以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新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改革,重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来源上,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夯实公益性基础;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
2. 公立医院内部分配机制上,要实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
3. 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向缺乏人才的专业倾斜分配资源。
4. 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医疗收入挂钩。
5. 医务人员薪酬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医疗服务收入。需要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其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保证医院收支平衡。
6. 医院内部分配改革机制需要纳入医院考核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等其他改革措施统筹推进。
综合来看,《重点任务》所提出的公立医院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深化医改,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