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初到东莞
10年前,我在长沙念大学,暑假期间,闲来无事,便加入了当时所谓的“勤工俭学”活动,前往东莞做暑假工。
那是一段忙碌且充实,但又快乐无拘无束的日子。白天在流水线涂一天胶水,晚上就在工厂的图书馆借书阅读,或趴在膝盖上打着电筒给朋友写信。
工厂周末不加班的时候,我便跑到东莞长安镇去玩。对于那时一个尚未涉世出过远门的重庆高中毕业生而言,周遭的一切都是新奇与喜悦:高大的乔木,红艳的木棉,青绿的芒果……仿佛小猫第一次跃入田园般,这些自己从未见过的亚热带植物,单是看着就令人心潮雀跃。
东莞令人喟叹的城市文化
然而,最令我惊讶的,不是另一个地域的新鲜植物,而是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之魂。
周末,几经问路,我终于来到长安镇的图书馆,想看看沿海城市的图书馆与内地城市图书馆的氛围差异。
在我重庆武隆老家的县城,常住人口35万,县城里仅有的图书馆只有三五层,建筑面积不过0.4万平方米大小。并且,这几千平方的空间,留给读者自习的座位,仅有几十个。县城里的人们,几乎都没有到图书馆阅读写作的习惯,这几十个自习座位,几乎也都空着。
长安镇,常住人口66万,其镇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图书馆是一栋独立的大楼,藏书40万册,市民只要办理借阅证,即可免费借书。馆内留给市民的免费自习座位,成百上千个,比某些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座位还要多,如果想到图书馆里上自习,什么手续都不用办理。
图书馆自习室里,坐满了社会上的各类人士,有阅读儿童书物的孩童,有翻看管理学的职工,也有学习摄影绘画的老者。步入馆内空间,很难看到有人玩手机,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在书桌上偷偷吃东西。仿佛有一股神秘的自然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水到渠成般遵循着这安静、和谐而专注的饥渴学习环境。
真正的东莞,是一座文化名城
对不了解东莞的人来说,它是“ 世界工厂 ”,广东重要的 交通枢纽 和外贸口岸;
对于在东莞的生活过人来说,它也是著名的 华侨之乡 、 国家森林城市 、 国际花园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 ;
对于热爱东莞的人而言,它是一座文化名城,“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地点, 有中外闻名的 林则徐销烟池 、 沙角炮台 、 威远炮台 等抗英古战场遗址,也有 鸦片战争博物馆 、 海战馆 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书香,就是东莞这座城市灵魂的气息
东莞市陆地面积约0.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0万, 公共图书馆达到657个之多,相当于平均为1.5万市民配备了一个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
以我家乡重庆相对比,面积约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万,全市区县的公共图书馆,加起来42个,相当于每76万市民仅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通过人均图书馆的配比,可以略微看到人均享受到的公众文化教育资源,也透露出东莞文化名城的深厚城市底蕴。
提到旅游城市,人们都喜欢议论城市文化,但真正令人尊重而铭记的城市文化之魂到底是什么?是网红,是摆拍,是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