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社恐新解:我社恐,一定要改变吗?

最近,也许是疫情开放后的爆炸式社交,“社恐”这个关键词又在后台出现得频繁了起来。

这次,有一些留言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直认为自己挺社牛的,今年经历了一次亲戚聚会之后被shock了,面对那么多从没见过面的亲戚我尬到说不出话来,现在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难道我竟然也社恐了?”

“知道自己社恐,不喜欢社交,有在努力改变但还是没什么作用,今年回家果然又被说了,我想干脆躺平摆烂算了,我这样正常吗?”

这些留言,不仅仅是在询问“社恐应该怎么办”,更引发了一个新的思考: 我们所说的社恐,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所说的社恐,还是最初的那种心理疾病吗?

所以,是时候再和大家聊一聊社恐这件事了。

先说一个有点骇人听闻的结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社恐”。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社恐这个词,从最初的“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的缩写,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多义词。通常情况下,它具备以下三种含义:社交不积极,社交恐惧感,社交恐惧症。

第一种,社交不积极。 其实严格来说,它包含了两种含义:不积极与不擅长。这种含义常常出现在别人的评价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向”“朋友少”“不主动社交”“缺乏社交能力”,而被评价的那个人,可能并不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好,反而很享受社交简单的生活。

第二种,社交恐惧感 ,或者更多时候,是社交中的 不适感 。其实这种恐惧感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会经历的,当我们处在一些不熟悉的场合下,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或是与某些人相处不合拍时,难免会产生不安、不自在的体验,可能会尴尬到脚趾扣地,甚至想要夺门而出。这些情况下,“社恐犯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正常反应。

最后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社交恐惧症 。根据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的判断标准,区分正常与疾病有几个维度:(1)主观痛苦,即在社交中因紧张焦虑而感到明显的痛苦与不适;(2)强烈程度,这种焦虑与恐惧是过于强烈的,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3)持续时间,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以上,并且难以自行缓解。

所以, “社恐”可以不是问题,不是所有的社恐都需要改变。 判断是否需要改变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主观痛苦——你是否因为自己的社交而感到痛苦。

如果你在社交中大部分时间是舒适自在的,或者虽然有时会感到恐惧不适,但都可以自然消退,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照顾好工作与生活,那么即使你是内向、不爱社交的,甚至被别人批评缺乏社交能力,也无需怀疑自己,你的“社恐”不是问题。

相反,如果在社交中持续感到痛苦,让你不能好好按照自己舒服自在的方式生活,这种处境才是存在问题、需要改变的。即使你在别人眼中很开朗外向,是“社牛”的存在,如果你感到不舒服,感到痛苦,那也是真实的、不容置疑的。也不妨用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契机,来反思自己在社交中的痛点。

如果要形容社恐的痛苦,大概就是 “对人过敏”。

我们先来聊聊过敏反应。过敏是一种免疫机制,是身体对外来物质的排斥。过敏反应可以很轻微,也可以很严重甚至致命。这既取决于过敏原的数量,也与我们身体的状态有关。

我们每天都浸泡在社交中,其实时时刻刻都在与一个“过敏原”接触着——他人的眼光与评价。真正让这种“过敏原”产生伤害的,是自己的反应——对评价的关注与担心,以及自我怀疑与否定。

这种担心,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一些深埋的,难以触碰的“痛点”。它可能是曾经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肯定的无力,也可能是在大庭广众下被老师斥责的耻辱感。这些痛点,在心里根植下的是自我怀疑与否定的种子——我不够好,我要为这些错误负所有的,甚至是过分的责任。为了避免再次遭受同样的痛苦,我们就会格外关注相似的眼光与声音,用尽全力去回避、防御这些声音,却反而给自己造成了伤害。

关于过敏,还有一点很关键,却常常被人忽略的特征,那就是, 引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其本身大部分都是无害的。 其实在社交中也一样,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未必是带有指责和攻击性的,只是曾经的伤痛让我们对类似的眼光都戴上了“有色眼镜”。

所以,将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无害化,就是社恐的“解药”。

(1)观察自己,找到自己的“过敏原”中,究竟包含了什么成分。 可以试着总结一下,自己在意他人评价的点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共同之处。也许是被指责不够好,或是对犯错的恐惧,或是被权威轻视、否定,又或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历尴尬。找到自己的敏感点,是了解与应对的第一步。

(2)观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否控制、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例如一些高强度的应酬等社交场合,是否可以选择不去;如果朋友总是让你感到冒犯,在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前,可以适当拉开距离,减少交往,让自己有更大的喘息与思考的空间。

(3)在安全和自愿的状态下,逐步尝试“脱敏”。 在参与社交前,可以先在自己心中建立一个安全边界,设定一些自己感到安全的场所、氛围与谈话内容等,控制每次社交的“剂量”,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社交。例如,如果你害怕与领导一对一谈话,但又不得不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可以事先想好谈话的内容,缩短谈话时间,在更加自在的场所(例如,如果你害怕封闭的办公室,可以试着在公共区域与领导约谈等)进行。

(4)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在社交结束后给自己“回血”。 可以在社交结束后记录下自己的成功之处,来提醒和鼓励自己;交一些能够肯定自己的、交心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候,借助一些专业人士的帮助,来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建立更稳固的自信。

(5)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建设自己的“安全基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社交感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下让人烦恼的一切,去放松地做自己,我们的身心,都需要这样的一个角落。

我自己有过一段非常惨烈的过敏经历。在北京上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每年春天都会被雾霾与花粉的夹击搞得痛哭流涕,严重时甚至呼吸困难,眼睛肿得像被打过一样,仿佛整个脑袋都不属于自己了。那段时间我也经历了一次社恐大爆发,因为状态不好,不想见人,我在那个求职季甚至逃避了许多面试。

后来,让我从这场灾难中解脱出来的,是当时的一个无奈的决定——因为没有在北京找到满意的工作,我离开了这个待了7年的城市,去了南方。

当时有很多同学朋友对我的去向感到意外,我自己也认为没有留在北京是一种逃避与失败。但是,在南方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我的过敏症状再也没出现过。南方湿润的气候,是我的身体喜欢的,也许,也正是那时的我想要的。原来,其实我做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在那之后,我整个人都仿佛舒展开了一样,恢复了规律的生活,也逐渐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虽然社交依然不多,但我变得更加坚定,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也因此更加快乐。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着社交中的过敏反应,也许你不一定要改变什么,不需要在社交中表现得更好。 我们需要的,是看见自己,相信自己。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解  新解词条  我社  我社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  
热文

 LOL主播卡尔无限火力230多连...

前言:英雄联盟作为一款已经运营了十年之内的游戏,已经出来了,很多全新的模式了,比如大乱斗模式,破锣模式,克隆模式,极限闪击战模式,最受玩家们欢迎的应该还是无限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