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MF网站
在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带动下,亚洲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中国和印度约将贡献今年全球增长的半壁江山
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亚太地区是一个相对亮点。
正如本周图表所示,该地区今年将贡献全球增长的70%左右,这一比例远高于近年来的水平。
我们的最新一期《地区经济展望》讨论了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地区的韧性及其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预计亚太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加速至4.6%。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中国的重新开放——尽管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疲软,来自中国的消费激增正在推动整个地区的增长。 该地区未来面临的风险包括美国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与地缘经济割裂相关的供应链扰动。
但该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短期,货币和财政政策需要保持紧缩,以使通胀持久地回到央行的目标水平并稳定公共债务。需要利用全部的现有工具,采取综合的政策应对措施以管理全球冲击。虽然亚洲的金融体系在近期美欧银行业动荡之后并未遭受重大影响,但鉴于家庭和企业的高杠杆,当局需要密切监测金融体系的状况。
从长期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该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在不利人口形势和生产率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预计中国的增速将大幅放缓。该地区应优先考虑实施结构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推动数字化、加快绿色能源转型等方式,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亚太经济在不确定环境下持续复苏
2023年对全球经济似乎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各国货币政策的收紧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继续拖累经济活动,导致全球增长放缓。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美国和欧洲的金融部门现在又出现了问题,这给本已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这一黯淡背景下,亚太地区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尽管外部需求减弱(例如2022年底技术出口需求的下降)、货币政策收紧,但亚太地区的内部需求至今依然强劲,中国的重新开放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我们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8%上升至4.6%,比2022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上调了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该地区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到约70%。 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印度的增长也呈现出韧性,二者为亚洲的经济活力提供了主要动力。此外,我们预计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增长将在2023年触底回升,与其他地区的情况一致。
尽管经济前景充满活力,亚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却不能掉以轻心。全球需求减弱带来的压力将对经济前景造成不利影响。总体通胀已在下降,但在多数国家仍高于目标水平,且核心通胀已被证明具有粘性。尽管欧美银行业动荡的溢出效应迄今为止较为有限,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和市场波动带来的脆弱性仍然很高,特别是在企业和家庭部门。我们预计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在五年后降至3.9%,这是其近期历史上最低的中期预测值。受此影响,中期的全球增速预测值也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之一。
与此同时,亚太经济前景面临着下行风险。 原因包括全球和地区价格压力可能更具粘性,市场对货币政策路径的预期与主要央行的政策沟通出现偏离,全球金融市场发生进一步动荡,中国经济增长在中期放缓对亚洲地区产生不利的溢出效应,以及地缘经济割裂加深。
各国应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立场,直到通胀持久回落至目标范围内。 但中国和日本是例外,它们的产出低于潜在水平,通胀预期仍然温和。除非金融市场压力加剧、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否则央行应将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分离开来,利用现有工具化解金融稳定风险,以便继续收紧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
由于公共债务高企、利息成本增加,各国需要继续实施财政整顿,一些国家还需加快这项进程——这也将有助于抗击通胀。 同时,政府应运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脆弱群体。为维护金融稳定,当局必须紧密监测与企业和家庭部门沉重债务负担有关的脆弱性问题,密切跟踪金融部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敞口。同时,当局需要开展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和数字化提高增长潜力,加快绿色能源转型,减少全球割裂带来的风险,确保粮食安全。